基于大数据下的配电网工程建设及管理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范建君
[导读] 目前,我国配电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大数据技术为配电网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依据,实现了配网建设的智能化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配电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大数据技术为配电网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依据,实现了配网建设的智能化发展。文章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该技术下配电网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大数据;配电网;工程建设;建设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电力资源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电源需求,现代化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交直流电网互联等逐步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复杂,同时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更大的挑战。电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安全、便捷、可靠的途径。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提高,在未来的电力企业中,电力大数据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大数据的内涵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并且随之出现了大数据以及大数据库等新兴产物,大数据在创新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同时,又更新了人们对数据的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与大数据具有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与大数据息息相关。不同行业的商家也在利用大数据分析当前人们的喜好,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大数据的存在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获得更大发展。
        2配电网建设的发展与管理现状
        2.1数据整合力度不足
        从根本上来讲,我国相关的电力行业存在的信息较为复杂并且多样。虽然我国所使用的生产营销以及整合系统较为完善,并且为开展管理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其使用效率仍存在较低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对数据的完善和客观性的分析与整合,没有或者是缺少对数据综合性分析与判断的工具,这样就不能为配电网的管理与建设提供理论和决策的依据。
        2.2信息处理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人口大量增长,导致电网整体数据量逐步攀升,数据的大量增长,对当前我国电力管理的处理设备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电力企业所使用的依旧是老旧设备,这些设备处理速度慢,效率较低,因此电力企业要获得完整的数据库就必须及时更新设备,完善处理系统的整体能力。
        2.3故障时间长,整修效率低下
        倘若配电网突然发生难以预测的故障,会给较多的居民和用户带来许多的麻烦和困境。这主要是因为配电网的管理阶层在日常生活当中对客户所使用的方式和电量没有基本的掌握和了解,同时也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调整和维修阶段对断电的处理。从根本上来讲,相关的管理阶层无法与客户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客户表达自己对于配电网的各项需求,同时客户也无法真正理解这一工作的困难程度,双方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
        3大数据下对于配电网建设管理的具体方法
        3.1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其建设进行规划与立项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想走在时代的前端,不被时代抛弃,就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应用新兴技术可以增强效率,减少人才的滥用,让更多的从业人员转移到创造的领域去,使得资源得到高效率的利用。通过大数据这项先进技术,整合管理各种信息资源。这样每个用户和使用者都可以实时地进行查询,在查询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一些监督作用。当配电项目发生变化时,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登记并且进行定时的汇报和整合
        3.2设备故障预测
        主变出现故障导致被迫停运是威胁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用电高峰期,主变停运使区域电网用电紧张程度急剧增加。在提高主变故障的主动发现能力方面,国内已有团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成果。

首先收集变压器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形成全数据源;其次,开展相关性计算,针对“主变油温故障”的结果,挖掘出与其关联最强的因素;最后,进一步计算每个因素导致结果的概率,并根据专家系统诊断结果进行调整。最终可得出导致主变油温故障的5个要因及其告警阈值。在模型构建完成后,只要当某一因素的计算阈值高于预警系数,系统便会发出告警,提醒运维人员及时干预。
        3.3可视化处理
        现阶段,智能化电网中更多开始应用可视化技术。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可以更直观的观察电网运行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在电网的控制中心安装显示屏。通过可视化处理技术,可以将一些处理难度较大的数据通过显示屏进行传递和处理,使工作人员及时获取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维修处理,保障电网配电工作能够正常运行。为了未来的发展,要加强相关人员的理论学习,准确把握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更好的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电网的运行质量。
        3.4风电场功率预测的运用
        在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中,大量的风电场并网给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阻碍,然而进行较为准确的风电场功率预测是有效解决该问题最好方法。进行风电场的功率预测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数据作为判断的依据,这其中包括风电场的历史输出功率数据、实时输出功率数据、历史测风塔数据、实时测风塔数据等等。在搜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再采用适当的预测方法对风电场的功率进行预测。
        3.5构建新型电网体系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所关注的主要电网数据包括当地的地理信息,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数据以及外部数据等。针对城市的地理信息,电力企业可以派出无人机或者人工进行地理信息测量,或者通过卫星遥感雷达等先进科技,搜集当地的具体地理信息,从而避免人工测量当中出现的误差,提高电网建设的有效性。企业积极进行测量方式的改革,可以促使各部门进行数据共享,避免由于数据来源于企业内部系统不方便查阅,导致的数据偏差问题。电力企业的外部系统主要包含当前社会数据以及我国电力发展策略等,这些数据很容易被忽视,然而对企业运行以及电网规划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企业建立新型的电网规划综合数据库,就可以即时储存,整理各种数据,提高数据整理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当前数据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该方法既可以体现大数据的理念又可以促进企业及时发现当前市场导向以及国家未来政策当中对电力部门的要求。先进数据系统分析出的结果还可以应用于企业的电网规划设计,风险评估等,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6通过大数据了解供应商和工作人员的信息
        物资是配电网管理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因此可以应用大数据来全面和充分的整合物资以及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信用程度等数据,从而筛选出最优质和有利于配电网企业发展的合作伙伴来推动自身的转型。这也可以减少在生产的过程中拖慢进度以及降低生产水平的现象发生。此外,通过大数据也可以对所需要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选择,找出最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工作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安全问题和浪费资源问题的发生,最大程度上保障用户的使用需求。其实也可以对施工团队以及施工人员的承载能力进行大数据评估,匹配出最具有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的队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避免了由于施工能力较差,而导致生产进度落后的问题。
        结语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企业的运行逐步实现了智能化和信息化,电力数据也呈现了急剧增长的趋势。研究和应用电力大数据能够为电力企业提质增效、推动电网发展方式和企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本文在介绍电力大数据运用分类和特征的基础上,对电力大数据在电网建设中的运用进行了总结。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提高,电力大数据在电网建设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俊洋.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型电网规划体系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8):223-224.
        [2]曾鹏.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型电网规划体系的构建研究[J].通讯世界,2018(01):217-218.
        [3]戴明明,赵辉,戴鹏,刘宏伟.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型电网规划体系的建设及发展[J].电子世界,2016(2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