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国家电网也从中得到新的发展,社会用电也在这一作用下得到充分发挥。由于110KV-220KV电线路是暴露在自然环境下,使它的运行处在十分繁复和恶劣的环境中。110KV-220KV的输电线路的设计要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加强110KV以上输电线路的勘测,设计要从实际从出,制定可以方案。在输电线路材料设备投资,加强输电线路结构完整,增加线路回路或增设变压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显著提升运行维护效率,当前输电线路跨度比较,因此带来了较多的管理问题,相应降低了输电线路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智能化管理
一、当前输电线路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1外力破坏。
外力破坏是指人们有意或无意而造成的线路故障。而大量的外力破坏是由于人们疏忽大意、蓄意或对电的知识了解不够而引起的。近年来,输电线路遭到人为过失破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砍伐树木、引发山火、野蛮施工、机耕作业、放炮取石、交通事故、以及放风筝等等。由于输电线路长期裸露野外,而且面广、线长有的还处于人口密集地区,输电线路一旦遭受外力破坏。不仅仅影响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还易引发群死群伤等恶性重大事故。
1.2由于设备本身的缺陷导致输电线路的跳闸故障
如金具自然磨损导致掉线或断线、送电负荷过大接续管过热导致导线跳线烧断等。
1.3客观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电网运行效率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损伤,树木生长过快会碰触导线,导致出现接地故障,由此影响输电线路运行稳定性。其次,由于输电线路属于室外运行环境,极易损坏设备性能,还会加剧输电线路损耗。
1.4主观影响因素分析
主观因素主要是由于人为误操作对输电线路运行所造成的影响。部分地区群众没有正确认识的输电线路的重要性,随意破坏输电线路,甚至有部分地区群众为了获取利益,常常偷盗输电线路和杆塔,极易导致输电线路出现短路故障。此外,部分电力设计人员没有注重线路设计的规范部分电力设计人,部分电力设计人员没有注重线路设计的规范性,从而导致平行输电线路之间的间隔距离比较小,极易产生碰线故障问题
1.5由于自然外力导致输电线路的掉闸故障的,如雷击、冰雪、大风、鸟粪等
首先,雷电是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雷电会引起巨大的热效应、电效应和机械力,从而具有极大的破坏力。雷击是造成输电线路闪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跳闸率较高的地区,高压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中由雷击引起的次数约占40%-70%,在多雷、土壤电阻率高、地形复杂的地区,雷击输电线路而引起的事故率则更高。输变电线路遭受雷击后,会产生雷电过电压,使设备的介电强度下降,甚至会损坏敏感设备中的电子器件,而且沿输电线传人的侵入波会威胁着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安全,因此加强输变电线路的防雷是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境。其次,大风、覆冰在低温雨雪天气里,天气寒冷时,由于湿度高,大量水气凝聚在导线表面造成覆冰。容易造成电力系统的冰冻灾害。
二、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智能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
我国输电线路排布比较密集,并且跨越多个区域,此时就要求各地区电力部门做好电力运行维护工作,此时就会加大协调管理难度。为了全面提升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效率,电力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智能化管理机制,以此对各企业部门协作进行协调。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电力智能巡检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数据服务器、服务管理端和移动巡检终端设。
利用可视化数和传感器数据传输方式,充分采集输电线路沿途数据,之后将数据信息在管理平台上进行筛选分析,将存在异常的数据发送给电力调度部门,这样可以确保各部门电力企业做好协作沟通工作。同时建立设备缺陷档案,加强设备缺陷管理,按轻、重、缓、急处理缺陷,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可以确保电力企业及时发现输电线路安全隐患问题,以此降低线路故障率,加快线路故障修复。通过各地区电力企业的交流协作,能够最大限度提升管理效率,确保电力系统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
2.2智能化运行维护技术
第一,卫星网络通信技术。为了确保输电线路智能化运维管理,必须确保信息数据的双向传输。当前输电线路数据信息传输质量问题堪忧,在运行期间会发生信号故障和干扰问题,从而影响数据采集和传输,当出现该种现象之后,就会导致各地区调度中心不能及时收取到数据信息,无法准确判断线路的运行状态。调度指令信号不能对输电线路的开关进行操控,还会影响线路运行维护效率。在卫星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可以对现有信号传输通信方式进行优化,合理应用卫星通信技术传递线路数据,并实现远程监控操作,防止数据出现传输中断问题。
第二,在线监测技术能够提升输电线路管理智能化水平,电力企业通过该项技术能够对传感器和智能终端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有效采集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所产生的各项数据,利用无线传播技术将数据信息传输给工作人员,通过信息数据可以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
第三,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由于输电线路是在室外环境下运行因此就会出现线路故障问题,再加上输电线路跨度大,通过传统巡查方式无法明确故障点,还会延长线路故障修复时间。电力企业可以利用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诊断和修复线路故障问题。输电线路故障诊断系统主要包括客户端数据中心和监测终端。按照科学的间隔距离安装监测终端,以此对故障数据进行采集。数据中心能够分析终端所采集的数据,以此获得诊断结果并发送到客户端。故障诊断系统的作用在于准确定位输电线路故障发生位置,并且对故障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第四,雷电定位技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比较大,同一段线路在跨越多个地区所面临的气候环境均不相同,因此在运行期间极易受到电力系统影响,相应增加输电线路密集度。按照相关统计报告,能够看出雷击伤害已经成为导致输电线路跳闸故障的主要原因,线路运行过程中遭受累积伤害之后极易发生闪络接地故障,因此必须准确判断故障发生位置。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在计算雷击故障点时,主要是按照机电保护故障指示动作确定,然而此种方式会降低计算效率并且影响准确度。雷电定位技术可以通过时差法分析和定位雷击故障,在短时间内探测雷击故障点。其次,应用雷电定位技术可以记录总结雷电数据信息,并且深入分析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产生原因,使电力企业按照雷电力发生规律和输电线路运行状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此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结语:
110kV输电线路属于电能输送的重要载体.属于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在110kV输电线路设计时。应遵循安全性原则,结合实际,保证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稳定。在110kV输电线路运行中。容易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设备因素等影响出现故障问题.不利于输电线路运行的稳定性,为此.提出llOkV输电线路维护措施。实践证明,加强l10kV输电线路维护.可以有效提高输电线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输电线路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童涛,顾丹珍,崔勇,赵丹丹,黄华.交流1000kV与500kV/220kV同塔四回线路的潜供电流问题研究[J].高压电器,2017,53(11):191-196.
[2]李仲元,杨辅荣,孔宪扬.模块化变电站预制舱应用及设计探讨[J].安徽建筑,2019,25(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