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单分析配网线损管理中存在的网架结构不合理、局部线损大、三相负荷不平衡、计量不准确、管理规划与实践不到位等问题,并从电网建设与改造、电网经济调度、线损管理制度、计量、监督与考核等方面,就加强配网线损管理的对策加以探讨。
关键词:配网线损管理;问题;对策
对电力企业而言,配网线损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是有效降低电能损耗、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不过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电力企业配网线损管理还存在一定不足,导致配网线损难以得到有效降低,给电力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也与电力企业绿色、环保的长远发展规划背道而驰。因此,加强对配网线损管理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配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网架结构不合理
在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推动电网建设事业发展。不过由于资金、技术、规划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当前电网建设速度很难跟上社会用电需求增长速度,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区域这一现象更为严重,直接导致电网在大用电需求下长期处于满载甚至是过载状态,使得线路老化更为迅速和严重,影响配电网运行安全和供电质量,相应的线损也会有所增加。
(二)局部线损大
在当下的配网线损管理中,局部线损大的问题较为严重。一方面,电网发展速度跟不上用电需求增加速度;另一方面,局部地区尤其是农村配电网配置水平低,容量不足,改造电网后增加大量变压器,使得负荷率降低,相应的配电损耗比例会加大。
(三)三相负荷不平衡
对不同用户而言,他们的用电需求、习惯等均有所不同,相应的用电状况也存在不小差异,自然会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使得配送电的稳定性大受影响,需要电力企业做好相应的三相负荷调整工作。不过电力企业并没有对此加以高度重视,相应的调整工作落实不到位,三项负荷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使得线路中电流增大,线损增加。
(四)计量不准确
电力企业对线损的统计结果主要是通过对电能计量装置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直接反映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而计量不准确的话会对线损管理造成影响。就目前来看,电力企业在计量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工作人员在修理、校验计量装置时造成人为误差,标准器及检验装置本身存在超差问题,电压升高导致电能表产生附加误差,温度变化导致计量误差,计量装置接线错误导致计量结果不准确,加量装置的选型及容量配置不当影响计量准确性等,相应的线损会有所升高。
(五)管理规划与实践不到位
电力企业在开展线损管理工作时,并没有进行科学、全面、长效的规划,导致线损管理水平较低。在缺乏合理规划与方案的情况下,线损管理工作的开展难以真正做到细致、准确和规范,同时工作往往停留于表面,只注重线损对比,缺乏深入分析和研究,不能推动线损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而在线损管理实践方面,由于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理论和实际进行深度结合,工作主动性较为欠缺,导致线损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难达预期。
二、加强配网线损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积极支持电网建设与改造
针对网架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电力企业需要全力开展相应的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由于电网规模巨大,复杂程度高,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建设和改造明显不现实,必须根据发展需求、前景预测和电网现状制定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方案,投入足够资金和资源,循序渐进地推动电网建设与改造进程,逐步改善和解决网架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具体来看,电力企业需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负荷增长情况等,对将来负荷增长趋势加以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短期的变电所布点工作进行规划,同时从长期角度对整个电网的建设发展规划加以探索,指导电网建设工作开展。同时对当前网架不合理之处进行深度研究,优化电网布点,缩短输电距离,防止环形供电与迂回供电情况发生。同时对主网无功补偿装置加以优化。而且在电网建设发展过程中,除了改善结构布局外,还应当提高设备材料质量,增强线路节能性、稳定性、绝缘性等,从根本上减少线路损耗。针对部分企业聚集地,夜间变电所无功需量比白天多,导致白天大量电容器限制而造成大量线损,对此需要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配置优化和改造。根据电网局部地地区无功需量大的情况,可以通过多分组自动投切方式,优化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的分组改造,同时做好规划,逐步增加无功补偿装置,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运行管理,对无功需量较大的区域进行重点补偿。
(二)加强电网经济调度
电网经济调度是指通过调整电力调配的方式实现负荷能力的增长以及对线损的减少,即电力企业需要结合用户用电情况合理调整配电网运行方案。对此,电力企业必须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加强对地区用电负荷的预测,同时对网架结构进行优化,重点针对环形供电线路和迂回供电线路加以改造,从而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同时针对新增用户,可以积极宣传和推广高电压等级供电方案,从而起到视用户需求适当增加无损电量的作用。当然,电力企业也需要针对老用户进行宣传,出台相关方案,引导老用户进行高电压等级供电改造,有效实现供电线损的降低。另外根据用户实际用电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三相负荷平衡调整,确保对应的不平衡度不超过10%。
(三)完善线损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线损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对线损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管理流程加以规范,明确管理流程与管理责任,结合线损管理工作内容构建标准化机制,严格要求相关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同时成立线损管理小组,制定对应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与惩处手段激励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工作,积极落实降损方案和计划的制定。而各个部门需要在接到降损方案后,认真落实相应的项目与措施。当然,降损方案的编制和审核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并将降损方案纳入到电力企业年度计划之中。
(四)进一步提高计量精准性
为了以后小提高计量准确性,电力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同时发力,促进电力计量工作水平的综合性提升。首先应当建章立制,对电力计量目标、方法、流程、规范、注意事项、职责等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要求电力计量人员贯彻和落实《计量法》、《电力法》等法律法规,减少因人员态度、业务能力等原因而导致的计量不准确情况。其次则需要不断推广先进技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和应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电能计量装置,不断更新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最后,应当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电力计量水平提升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五)加强监督与考核
为了有效保障配网线损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必须做好相应的监督考核工作。构建完善的检查和监督机制,针对整个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业务展开全面综合化、一体化监管,重点监督网架结构改善、电力计量、降损措施、人员职责等情况。其中针对降损方案和措施需要进行定期评价与考核,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设立相应奖惩机制,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可知,提高配网线损管理水平是当前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电力企业应当对导致配网线损增大的原因进行全面而深度的分析,从整体上进行全面规划,在细节上进行充分实践,务必要确保配网线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唯有如此,电力企业才能在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有小减少线路中的电能损耗,促进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强化节能,为企业长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唐荣忠.配电网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降损对策[J].化工管理,2018(35):137.
[2]张力. 试析配电网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17):5586.
[3]魏向雷. 配电网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降损对策[J]. 环球市场, 2016(35):179.
[4]袁军. 10kV及以下配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低碳世界, 2018(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