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力部门可以通过应用电力负荷控制技术更好地实现节约用电、计划用电和安全用电的目的,促进我国用电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调度中负荷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负荷管理;电力调度;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4文献标志码:A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各方面要求都在相应增长。电力调度采用负荷管理技术建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实施整个电力系统计划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促进电力调度现代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智能网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负荷管理技术在电力调度中一定会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原理
当接通终端系统且系统运转正常时,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会对所有上电位及有关程序进行初始化,在首次运转装置时,中心站会通过中间设备将数据信息传输至终端,终端收到有关要求和指令后开始正常运行。中心站发送信号给终端,终端接收信息后通过电台将其整合成对应模式,把调制后的数据信息输送至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对这部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不同代码指令完成不同操作。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终端根据脉冲表传输的脉冲数和中心站的参数来计算电量和功率,同时,依照电压变送器的模拟量分别计算电压和电流。
2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应用
2.1削峰
第一,直接控制负荷,即通过集中或分散的方式控制峰荷阶段的负荷。第二,分时电价调控。把握用户的可间断供电负荷,电力部门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差异性电价优惠,通过分时电价的方式约束用户用电,假如在峰荷期间使用电量超过限额,则需支付额外的电费,在用电低谷阶段可实行相应的电价降价政策,为用户提供均衡用电保障,合理控制用电量[2]。
2.2?填谷
首先,利用有效措施在用电低谷阶段储存电量。其次,实行差异化电价,季节不同,实行的电价也不相同,通过该种方式对用电量进行平衡,防止出现低谷效应。最后,时段不同,收取电费的计价标准也不一样,通过该种方式达到填谷的效果。
2.3移荷
移荷主要是指在用电高峰转移用户的用电行为,主要用在峰前或峰后阶段,移荷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贮热。该方式存储的热量较小,一般只能应用2~4h。二是通过阶段分时电价的方式,使用户主动采取移荷行为。三是控制电器设备,如果可以控制加热炉等设备的出力大小,就能实现转移峰荷的目的。
2.4节电降载
第一,工作人员对电气设备进行仔细检查,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方案。第二,在选择取暖设备时,应选择双燃料采暖系统,在电能供应短缺时,能采用煤气设备进行取暖,在用电低谷时能进行相互转换。第三,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有效减少电能供应负担,达到降载的效果。第四,合理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充分减少电力载荷,通过热能和电能有机结合达到有效控制电力负荷的目的 [3]。
3提升电力调度运行管理水平措施
3.1强化对电力设备的管理力度
经过分析可以知道电力设备故障是电力调度运行工作中的最关键故障类型,因此,相关电力企业必须进一步强化对于电力设备的管理力度,保证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正常。
为此,相关电力企业可以从下述几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应该进一步强化对于电力设备的选择管理,保证投入使用的电力设备是符合相关运行标准性能优良的产品;其次,应该进一步强化对投入使用电力设备的监管力度,对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详细且全面的记录,便于最早发现设备故障,从而及时采取合理解决对策,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此外,应该进一步强化对于电力设备的检修维护力度,建立专业且具有高素质的检修维护部门,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力设备的实际使用率;最后,应该不断提高电力设备的实际使用性能,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升级力度,不断提高电力设备的实际使用性能,有效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可靠性,降低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3.2 加强安全管理运行
电力调度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包含的内容较多,而且复杂性较强,因此要全面落实日常管控工作。尤其是运行当中的指挥系统,对于整个运行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负责人,在开展工作期间,要深入贯彻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使得整个组网运转指挥工作能够科学有序的进行。深入分析电力调度运行的机制,降低失误以及风险发生的频率,对其中的审核、签收等工作流程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结合具体工作内容加强防范。根据组网和设备具体运行的形式来对设备运行的方式进行调整,使得整个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3.3加强风险预测
智能化技术不断融进的过程中,对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也发挥着相应的协调防御功能。以具体运用当中的传感技术和协调技术为主,能够将调度自动化功能全面发挥。一旦电力调度工作存有问题,在动态安全预警以及协调防御技术的实施下,就可根据具体的风险发出警报,并自主的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在自动化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不断融进的过程中,要深入贯彻风险预测的理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强化系统的防御能力,改进防御技术。
3.4进一步加强对周围环境的管理力度
为有效降低周围环境对电力调度运行工作的不良影响,相关电力企业和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周围环境的重视程度,并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周围环境的管理力度,保证周围环境的良好性。比如,对于容易引发电力调度运行故障的雷电天气,为有效降低雷电天气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威胁,保障电力调度运行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就应该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进一步完善对于输电线路以及其他相关电力设备的保护力度,进行有效的防雷设施建设。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还应该对事故进行预测并提前准备好解决对策。最后,应及时与当地的气象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在了解当地天气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有效制定应对策略,保障电力调度工作的正常开展[4]。
4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经过这几年的迅猛发展,无线微机电力负荷监控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各省级电网中,且正逐步生产研发出各种新型负荷控制设备,比如,我国自主研发的GR2001-T用电现场服务终端系统,采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现代数字通信技术、电力营销技术以及电能计算技术等多项技术,利用GSM/GPRS网络通信方式实现现场终端与系统主站间的数据通信,具备线损分析、远程抄表、信息报警、电能检测、负荷控制管理、变电站集中抄表等功能。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是实现节约用电、计划用电、安全用电的重要载体,其必将在现代化用电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用电量不断增长,包括工业、商业、居民在内的各种用电负荷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对现有电网设备造成了很大压力。为了满足社会对电能需求,对电力调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用负荷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满足这些新要求,改善电力负荷曲线,实现电力负荷运行稳定性和均衡性,缓解电网设备压力,提高了用户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胡碧燕,陆海燕.关于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运用的探讨[J].电子世界,2012(22):38.
[2]程应祥.电力负荷控制在新形势下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3(12):54-55.
[3]马海燕,王文英.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7):183-184.
[4] 袁铁江,袁建党,晁勤,等 . 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综合模型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40 ( 14) : 143-146 + 151.
[5]张凌云,肖惠仁,吴俊豪,等 .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综述[J].电力大数据,2018,21 ( 01) :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