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压区改造必须扩展到所有问题区域,确保所有低电压网络的质量和容量相同,适用于网络体系结构不足的所有低压网络、单相两相供电网络、较小的导线尺寸等。本文用于分析低压设备0.4kv时的智能,以供参考。
关键词:0.4kV;低压设施;改造技术
引言
0.4kv低压低压和低压计划的重组应主要通过相应的技术修订方案进行,该方案应明确规定重组方案、材料、成本、期限和相关技术的安排,以便根据相应的国家方案和法规,为低压和低压的重组制定相应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1低压配电线路施工中反送电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低压配电线路的施工是所有电力行业施工中次数最频繁的,历年来发生的人身安全事故也是最多的,而这些事故当中,71%都是用电客户反送电原因造成的,由此可见,预防反送电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反送电形成的主要原因:(1)在停电时,居民及街上的小商铺等对电力供应的渴求而引发他们自行发电;(2)0.4kV低压发电操作实在太简单容易,不需专业技能;(3)发电方式多样化,成本比较低廉。低压配电线路停电施工遭受反送电的后果非常严重,动辄引起人员伤亡,对电力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用电户使用大功率发电机时,反送的电源甚至会通过配电变压器逆变出10kV电压,扩大事故范围。
2防反送电装置的应用分析
防反送电装置可以作为低压分支线或电表箱的分断开关,在分支线检修或电表箱检修时,不需扩大停电面积,既方便工作又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前,我们总是致力于怎样完善对用户自备发电机的管理,签订保证用户自备发电机不反送电到系统的安全协议,逐户检查自备发电机不能返送电的技术措施的可靠性,并且在系统图上、在签发工作票时,要标明用户自备电源的位置、杆号等,工作的繁琐程度无以复加,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该防反送电装置价格低廉,以220V/50A为例,成本仅100元左右,且功耗仅约10W,对线路线损可忽略不计。以200个用电户的台区计算,在常规情况下,其分支线路及电表箱数量的安装数量约10台,规格分别为220V/100A8台、380V/200A2台,功耗为8×10W+2×20W=0.12kW,折合每月电量仅86.4kW·h。所以,防反送电装置的运行功率是很小的,对台区线损本身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正常台区每月售电量3×104~3×105kW·h时,保守计算线损率86.4/30000=0.29%,这对于南网公变台区标准线损率11%来说,影响微小。况且,还可以将其从管理线损中剔除,转而纳入技术线损。
30.4kV配网带电作业的主要工作原理
地电位作业法,实际上,地电位作业法是指电力工作人员站在地电位上面,应用电力绝缘工具检修或维护0.4kV配电网上的带电设施的方法。另外,地电位作业开始前,电力工作者必须检查绝缘工具,以此来保证工具的绝缘性能和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
40.4kV配网带电作业的技术方法
绝缘手套作业法,此种方法是指作业人员应用绝缘人字梯或者是绝缘平台等设施,同大地保持绝缘并与带电体直接产生接触的方法。在作业过程中,带电作业人员应该穿戴全套的绝缘防护设施,以此来确保自身同外界一直处于绝缘状态。倘若在设备较多、空间较小的范围内进行作业,就应该要求作业人员将绝缘板布设在相应的位置,从而将绝缘遮蔽工作落实好。一般来讲,作业人员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往往会使用绝缘斗臂车,这主要是因为其具备机械性强、绝缘性能好、作业面广的特点,能够有效地确保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倘若需要在斗臂车中进行作业,就应该采用绝缘杆或者是绝缘手套作业法。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一定要确保施工人员的绝缘防护工作能够得以全面落实,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危险隐患的概率,从而有助于提升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50.4kV低压台区的改造技术
5.1科学确定导线截面
通常来说,导线截面越大、线损越小,然而,过大的导线截面将提升成本,导线截面大小的选择要从两大方面出发:线损与成本,且要本着从线路头部到尾部,从主干线到分支线的步骤来优化选择。
5.2线路集中补偿
通过将最佳拟合点设置为多极点回路上的一个或多个点来进行补偿。位于电路起点且不符合节省目标的平衡点,在电路终点时可能会导致逆向循环顺利。因此,平衡点的准确定位尤为重要,通常选择在回路的起点到回路的终点2/3之间,以补偿容量,从而提高能效。在多点补偿模式下,如果线路较长且分支较大,则负荷的自然功率因数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应选择分支和段补偿模式,该模式确定单个段内的平衡点和容量,从而实现节能目标。对于负荷变化频繁的回路,应根据回路的平均负荷、功率因数等确定补偿能力。集中补偿通常操作简单、成本低、电压质量提高。
60.4kV低压台区的改造管理措施
6.1加强台区电流负荷的变化调整
供电管理部门需要分析站区不同时段不同用户的当前负荷,通过集中调查、统计和分析,科学调整负荷,最终实现三相负荷平衡。应注意控制配电变压器出口负荷电流不平衡度在10%以下,中性点线路电流应控制在低压端额定电流的1/4以下。应积极观察低压干线和支线首端的电流,判断其是否处于不平衡状态,不平衡度不应超过1/5。基于就近管理和就地平衡的理念,定期监测站区当前负荷变化,并参考用户反馈信息进行相应管理。同时,站区也可以采用线损分户管理模式,通过监测每个用户的月用电量来分析线损问题,从而及时发现线损问题并提出改造策略。供电企业还应加强与用户的联系,通过听取用户反馈,科学分析和掌握低压变电站线路的运行状况,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优化配电线路,提高运行质量。
6.2做好台区供电系统改造后的分相考核工作
地区电力系统重组完成后,有关单位应承担不同地区行政单位的管理责任,根据各自行政活动调整有管理问题单位的要求,从而制定不同于地区合同责任制度的差别评价制度。具体而言,有关单位应首先在区配电板屏幕上安装一份参与资格清单,采用三相四相工作计划作为核对清单,直接反映配电板段的负荷分配情况。同时,电力公司的营销人员必须填写该区的供电表,同时考虑到各个地区的实际供电情况。
结束语
具体来说,本文详细分析了低压地区的修复和管理实践,以及管理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在国家立法监督下,有关的重组和监督单位将执行重组和管理任务,承担地区内的负荷均衡管理,并在区域改造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天敏.山区配网0.4kV台区电压治理措施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9,9(12):212-213.
[2]邝梓佳,汤志锐,邱桂华.基于区域配电网的0.4kV分布式光伏实时发电功率预测[J].机电信息,2019(33):9-10.
[3]余林益.探讨0.4kV低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措施[J].科技风,2019(13):189.
[4]李志平.民用建筑中0.4kV补偿电容器组串联电抗率的理论分析[J].现代建筑电气,2018,9(11):40-44.
[5]赵前扶,于擎,王圣钧,张恩硕.0.4kV配电网无功补偿多点配置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8,55(11):41-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