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建筑暖通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构架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2期   作者:贺元勇
[导读] 不同于传统模式,基于节能节能理念的引导可显著提高暖通设计水平
         摘要:不同于传统模式,基于节能节能理念的引导可显著提高暖通设计水平,更满足现阶段节能环保的建筑发展理念,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益。对于现阶段的暖通空调系统,若要实现对其的合理优化,则必须得到节能理念的引导,相关设计者需全方位认知节能理念的内涵,以灵活的方式优化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关键词:节能理念;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1建筑节能内容
         我国建筑设计基本都是节能暖通系统,这种系统的使用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还能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使用不同的节约方法和技术。节约能源的方法就是通过日照和加强气密性等方法来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污染环境的情况发生,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空间里面,就是节能建筑。在设计建筑时都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可用的自然资源,也就是经济建设。建筑设计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节能减排,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要从建筑的整体入手,认真把握好每一个关节,让建筑经济达到一个想要的高度。
2节能建筑暖通工程的重要性
         我国大部分的建筑都是以高能耗建筑为主,在这些建筑里加入节能建筑暖通工程不仅能够降低我国能源消耗的速度还能增加一定的舒适度。现在我国的建筑采暖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3倍之多,但是热舒适度却没有提高上来,这说明我国未来的工作就是要发展节能建筑,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建筑的舒适度。现代节能建筑不仅要注意冬季建筑的保暖问题以及注意夏季建筑的通风问题,还要通过建筑的隔热降低室外温度对室内的影响情况。现在节能建筑暖通工程使用的都是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这种系统主要就是在40~60℃的水在管内循环的方式加热地面,达到升高温度的目的。但是因为节能建筑中本身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有自己的特点,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地热和节能建筑的特点进行设计。
3 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思路
3.1提高能源的回收利用水平
          暖通空调设计的基础内容应当是各项空调部件的选择,除了维持正常运行状态外,还需要在后续使用中便于回收。如暖通空调系统运行中存在受损的零件,则要评定其是否具备可回收价值,在此基础上以合理的方式拆除并清理干净。从这一角度来看,设计中注重回收利用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减少成本投入,对于综合成本的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智能化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将其应用于节能式空调设计中具有可行性,可引入智能模块,发挥出自动调控的作用,更好地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如提供自动化的空调静音、立体送风等功能。
3.2运行循环利用的新模式
         空调部件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发生受损或是报废的情况,从设计角度来看则要考虑到各部件的循环利用特性。实际设计工作中,应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切入,以合理的方式解决部分空调部件不具备回收价值而产生污染的问题。设计工作中可引入人工神经网络相关技术,实施智能化模拟,从而完成对空调的自动化调节,在成熟的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最大程度地减少空调能源损耗大的问题。
3.3最大化减少设计成本
         建筑暖通空调的工作量较大,设计是重要的环节,其对于成本的需求也相对较大。在节能理念的引导下,暖通设计工作中需要具有最大限度减少综合成本的思想,结合实际情况以合理的方式优化暖通空调。具体实践则要充分遵循经济性原则,在不影响设计品质的前提下减少各类不必要开支。近年来,已经在此方面实现了突破,ERP模型的应用为设计工作提供了更可靠的指导,可实现对暖通空调成本的综合性模拟,该模型的突出特点在于融合了多方面的成本管理因素,为减少总成本投入提供了重要依据。


3.4实现对周边环境的保护
         传统暖通设计存在诸多局限之处,其中周边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甚至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鉴于此,现阶段的暖通设计应充分贯彻节能理念,将设计视角扩展到潜在的碳排放等相关污染物中,实现有效控制。因此,节能理念的重要举措则是以合理的方式减少甚至完全消除污染,且又以暖通空调污染的控制最为典型。
4 探析设计运用要点
4.1发挥清洁能源及再生能源的优势
         现阶段,暖通空调系统的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伴随有能耗增加的趋势,部分情况下甚至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而对生态所造成的污染更是极为明显。此时,针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应高度注重对空调能源的选择,以可再生能源为宜。基于节能理念的引导,作为设计人员则要将自身对于能源的认知视野扩宽,在丰富的新型清洁能源类型中进行筛选,选择具有实用性的能源形式,充分发挥出能源的利用价值,以免出现资源过度浪费的情况。此外,还可引入现阶段较为普遍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周边环境的实时监控。以合理的方式引入环境监测的相关技术,将有效地维持室内温度合理性。并且,物联网的技术手段还能够实现对室温的灵活调控,能够依据监测结果生成合理的调整方案并执行到位。
4.2注重对空调热源的选择
         空调系统实现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在于得到空调热源的支持。热泵设施、锅炉房是较为典型的热源生产形式,除了作出合适的选择外,还要注重优化利用。地源热泵的综合应用效果相对良好,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的问题,其得益于地源热泵的运行机制,它自身便可实现对污染的有效控制,且在大气污染领域的控制具有更优良的表现。要高度注重现场使用环境,以此为主要依据选择合适的热源。以北方冬季为例,大气温度相对偏低,为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居民通常会选择室内空调的方式,此时暖通空调在运行中将存在热能损耗大的问题。在此使用场景下,若仅采用单一热泵设施其应用效果相对有限,难以满足空调运行需求。当出现类似于上述的情况时,则有必要深化设计暖通系统,可在原基础上增设空调热源,实行多种热源相结合的方式。应尽可能地避免使用锅炉房,主要原因在于此类热源在运行中将产生极为明显的污染,而这也违背了节能理念。
4.3基于智能化技术减少空调能耗
         空调节能的实现还需要注重余热循环。现阶段的暖通设计在此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果,基于余热循环方式的应用,可有效维持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使其以高效率的方式运行,除了发挥出节能优势外还能够提高空调运行效能。从能源输送层面来看,只要存在能源输送,必然会带来能源消耗问题,但主要区别在于能源消耗量的高低,因此节能理念则高度注重对输送能源损耗的控制,最大化减少损耗量。从设计角度来看,应注重对优质材料的选择,其应当具备性能良好、能耗低的特点,且各环节的能源输送都要实行微机自动操控。基于上述所提的各项能耗控制措施及应用,可有效减少输送阶段的能源浪费问题。具体设计中,也有必要加强对余热循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节能水平。
5 结语
         建筑暖通设计工作中引入节能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于提高建筑暖通设计水平起到推动性作用,是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业界已经对节能理念形成了较深层次的认知,在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也更倾向于新技术的应用。在后续的发展中,仍需加强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充分发挥出节能理念的引导作用,提高建筑能源的循环利用效率,确保空调设计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王金明.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优化策略[J].建材与装饰,2020(7):244~245.
[2]闫辉.提高公共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能效的措施分析[J].河南建材,2020(2):58~59.
[3]岳海.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选择方法关键分析[J].居舍,2020(5):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