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分析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2期   作者:顾玮婧
[导读]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造价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摘要: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造价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及时规避工程建设中一些不合理的成本支出情况,所以,我国的建设单位必须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内容。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必要性,并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工作要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成本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领域的行业价值也充分体现出来,建筑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管理人员增添了很多工作压力,再加上受到市场体质调整的影响,让很多建设单位可获得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为了尽量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出现,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满足人们的对生活空间以及生活环境的需求,土地的开发面积在不断扩大,建筑工程的规模以及房屋建筑的高度都在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的消耗、建筑设备的损耗以及人员的使用等都在不断增加,这也使建筑工程的造价大幅度增加。目前,由于很多建设单位对于施工材料的价格管理方法过于落后,材料储存量计算不够精准,在加上建筑市场情况比较混乱,很多施工材料的价格失真,不法分子从中谋取利益的现象频繁发生,使我国很多建筑工程的60%-70%的材料成本都出现失控的情况。为了提升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性,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建筑工程中的内容细化,将其分为几个方面分别对其进行造价控制和管理,如施工材料、施工安全、施工技术等等。以这种的方式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很多资源的浪费情况,大大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建设单位节约了一部分经济成本,建设单位的施工成本控制水平也能够有所提升。
         1.2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支出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的进度等方面很容易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施工现场的情况、业主意见变更等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就是需要进行工程施工变更。一旦出现工程变更的情况,建设单位就需要增加更多的施工成本,也会延长工程的施工进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强化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实现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过程出现工程变更的几率,减少企业在建筑施工当中的成本投入,进一步保证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合规性。
         1.3有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由于监管模式的不健全,建筑市场上出现大量的“阴阳合同”的情况,弄虚作假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建设单位对成本的控制目标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建设单位的根本目的即是在服务于人民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如今不断推进ERC的发展模式,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企业所能获得经济利润越来越少,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低下,施工过程的造价控制计划不够完善,就会进一步压企业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很可能会让建设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走向衰弱甚至淘汰。对此,必须提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对建筑工程的各个建设流程以及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细化管理,能够将工程中各项环节的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避免出现工期超支的问题,也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从根本上填补了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问题,进而为建设单位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要点
         2.1决策设计阶段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设单位采取的造价管理模式都是全过程造价控制和管理,也就是从建筑工程的决策设计到竣工期间,都需要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和管理。决策设计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开始阶段,也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拟定的环节,所以说,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对决策设计阶段进行造价管理的时候,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利用计价清单或者概预算等方法,估算出建筑工程整体的建设成本,当然,在此之前需要确保工程中各项信息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预估的结果和实际结果存在较小的偏差。一般来说,决策设计阶段主要采集的信息包括水泥材料、钢筋材料等施工材料的参数以及对应的参考价格,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此之后,管理人员需要将造价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工程的正常施工奠定基础。


         2.2招标阶段
         对工程的超标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和管理,其根本目的就是核算建筑工程实际所能获得的经济利润,从而确保建筑工程具有实操性,施工方案具有可行性。除此之外,建设单位需要确保标底编制工作的质量,合理的设置底标的价格,从而保证整个招投标阶段的合理性。另外,在实际的施工当中,施工单位也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从而降低其他各项成本的消耗,提升建设单位在招标环节的造价管理水平。
         2.3施工准备阶段
         在敲定施工方案之后,就进入了施工准备阶段,这个过程主要就是为正式施工做好万全的准备,避免施工过程出现不良的影响工程的工期。需要对施工中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协调各个施工环节之间的关系,确定施工当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等等,从而保证施工能够按照预期正顺利开展。在施工准备阶段进行造价的控制和管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根据施工设计的图纸、文件资料以及施工文件等内容,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估算,计算出造价浮动的范围,通常将造价浮动的范围控制在2%-5%之间,从而为开展后续的工作奠定基础。其次,需要分析材料采购的计划以及具体内容,多借助一些智能技术对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采集和处理,从而在降低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能够提升采购计划的科学性以及适用性。
         2.4施工阶段
         相较其他几个阶段而言,施工阶段是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再加上实际施工非常容易受到一些不安定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以及质量问题,从而造成工程返工的情况,延长了施工进度,为建设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通过实践证明,造成工程造价出现浮动的原因,人为的原因占据较大的比例,很多施工人员在施工当中一些操作行为的不正确或者操作流程的混淆等,为施工的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确保施工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建设单位需要将人员管理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大培训力度,从而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施工人员质量管理意识以及施工安全意识,进而尽量避免一些违规操作的行为出现,保障施工的质量。除此之外,在对施工阶段进行造价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保持持续动态管理的状态,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一些细节性的问题,避免施工环节出现不良影响因素。
         2.5竣工阶段
         对竣工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和管理,需要对工程建设实际的成本支出情况进行结算,然后将结算的结果和预算结果相对比,分析超预算部分的原因。在此之后,需要对全部的结算内容进行汇总,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数据信息等储存起来,并且将其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类标记,从而保证在后续的建设当中再次应用的时候,能够及时调出来查阅,进一步保证了信息数据的及时性以及实用性。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建筑工程的规模较大,施工环节复杂,如果没有对工程的各个建设环节进行造价管理,就会导致建设单位的成本大大增加,同时也可能会对工程的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必须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尽量避免超预算的情况出现,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良华.关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分析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04):14.
         [2]崔志荣.关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6):136-137.
         [3]苑红英.基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有效分析研讨[J].智能城市,2019,5(14):117-118.
         [4]王静.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分析[J].居舍,2019(19):143.
         [5]李新波,李善宝.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02):54-55.
         [6]敖娟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8):210-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