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进程,城市中住宅建筑越来越多,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引起重视。人防工程为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防护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防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工程,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带动城市居住区规模不断扩大,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应贯彻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体系完整””为目标,并应遵循综合考虑所在城市设防标准、经济发展、居住区所处的环境条件,居住区人防工程尽量连通,形成网络;满足居民就近掩蔽以改善地下室人防建筑的设计方案,并确保住房设施的状况良好,本文研究了住宅区地下室人防建筑的设计分析。
关键词: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
引言
建筑行业在当前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地下建筑也相应地发展极为快速。而人防建筑主要是指用于防控指挥、物资存储以及医疗救护的暂时性掩蔽场所,其在防空安全与抗灾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使得人防地下建筑的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同时其建设水平也在日渐提高,这也就使得人防设计需要得到进一步优化才可以满足人们的更高要求。
1人防地下室和普通地下室的区别
地下空间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抗爆性,人防地下室和普通的地下室都是地下建筑工程,在通风、照明、给排水、消防设计等方面,人防地下室和普通地下室都有相同之处。但人防地下室在结构设计上要求具有抵御预定武器破坏的能力,根据抗力等级及防化分级对抗爆性能、防毒性及隐蔽性有不同的要求。与普通地下室不同,人防地下室要设置防护密闭门、防毒通道和通风滤毒的设备,可以有效预防化学、生物制剂的危害。人防地下室是为了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护等修建的防护建筑。所以,为了预防战时敌人的突然袭击,保护战时人员的安全,人防地下室不仅在抗震上要求更严格,而且在设计上也增加了缓冲墙、防爆门、防毒密闭通道等组成部分。
2地下室人防建设设计准则
人防建筑设计在地下室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设计准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与城市建设、小区总体规划相结合的准则,即要对地上与地下建筑进行综合考虑与全面统筹布局。因此,要结合不同的用途来进行科学合理的人防建筑设计,并要考虑到坚固性、经济性以及适用性等要求,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第二是与国家规范、当地相关标准以及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准则,即在设计前针对工程的总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地下室人防建设工程的规模、建筑的类型与高度、所在场地的地质状况等等,然后遵循国家与当地的相关规范和要求,明确本工程人防建筑的防护类别、抗力等级、拟建规模以及战时功能等等,从而在正式设计阶段针对人防物资、人员掩蔽以及人防电站等各方面要素展开科学合理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与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配合与协作,防止存在重复设计的情况,或者避免出现设计缺陷。
第三是与防护功能平战转换相结合。在人防地下室工程中,平战转换是可以将其与非人防地下室工程区分开来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地下室的布局和人防建筑总体规划相一致,并确认其平时地下室功能与战时地下室功能之间是否可以实现统一。若是不可统一,那么要求人防建筑设计要满足平战功能转换的条件,同时也要具备相关转换途径,以实现人防建筑设计的最优化。
3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要点
3.1地下室出入口设计
住宅小区地下室的出入口设计,需要设计人员能够结合地下室实际情况及人防建筑的功能特性,针对性地开展地下室出入口设计工作。具体为:(1)设计中应考虑安全问题,合理设置防护单元,结合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在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中对防护单元出入口进行科学设计,不断完善人防建筑设计方案;(2)将战时所需的地下室出入口设置在室外,并充分利用汽车坡道、自行车坡道等要素,确保人防建筑设计中防护单元出入口设计的合理性,保持住宅小区地下室出入口良好的设计效果;(3)实践中战时的主要室外出入口通道的出地面段,应设置在倒塌范畴以外。同时,人防地下室设计中出地面段设置在倒塌范畴之外,平日采用则需设置口部建筑,以轻型、单层建筑为主,并通过考虑防倒塌载荷要求,重视人防地下室出入口设计中通道顶板与底板的合理选用,细化住宅小区人防地下室出入口设计内容。
3.2防护单元主体设计
(1)室内出入口。在按照人防建筑建设的要求,对于等级超过5级的,其出入口要做好拐弯设计。若设置90°弯,要依据具体规范,来设计通道最小长度以及建筑内出口临空墙最小防护厚度。此工程室内出入口都设置了90°弯,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门,出入口内部通道长度参数为2m,临空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为250mm。(2)单元隔墙。此人防建筑设计,在隔墙的两侧,都布置了防护密闭门。清洁区和染毒区之间的隔墙,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为300mm,对染毒区的墙面,使用水泥砂浆抹光。(3)单元的室内顶板。按照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规范,室内顶板不抹灰,为了方便后期清洗,对密闭通道和防毒通道等,做平整光洁处理。由于此部分管线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为保证布局的规整性,避免影响管线运行,所以设置了管道层。(4)防护单元和非人防部门的非衔接处理。对于此部分的处理,此工程使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进行隔断,墙体的厚度参数为200mm。在地下室汽车通道位置,使用人防平时出入口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对路口进行封堵,总计设置8个连通口。
3.3地下室人防建筑装修
对于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的室内装修方面,应该注重简单性。因此,可以采用色彩和灯光相关的简单装修材料,实现地下室环境的良好改善。同时,在装修设计中,应该考虑到抗震性、防潮功能、防火功能以及防腐蚀性等等要求,要保证装修材料具有坚固性与耐用性,满足居民平时与战时的人防建筑需求。另外,要注意平战转换设施的安装,以实现平战功能的转化。比如平时使用的水管、风管以及通道孔口等设施都需要在临战时拆除,然后进行加固与封堵,而战时使用的区域与设施应该于临战时在设计预留位置进行设置,并且一次全部安装完成。
3.4通风井设计
地下室人防建筑的设计工作需要为其配备单独的通风口,通过通风口能够保证人防建筑的正常通风和人员的正常生存,设计内容包括风井和排风排烟井等同时结合有效的防水和防火等对策来保证通风井的正常使用。对于室外进风口,一般情况下需要将其设置正在排风口和柴油机排烟口的上风侧位置,这样能够避免人防建筑内的空气和烟气进入地下室中,威胁建筑物的正常应用。进风口和柴油机排烟口之间的距离,需要控制在15m以内,同时高度需要小于6m,对于设置在倒塌范围内的室外进风口,需要保证其下缘和室外地平面之间的高度差在1m以上。
结语
在住宅区的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时,需要根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人防工程规划的要求;实行“平战结合”的方针,坚持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居住区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将占城市建设总量的重要部分。居住区人防工程要想充分发挥综合防护效能,必须以“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体系完整”为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晓惠.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初探[J].河南建材,2018(03):249-250.
[2]邱桂林.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初探[J].河南建材,2017(0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