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设施建设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2期   作者:张 蕾
[导读] 城镇给水排水工程是依据城镇的规模、设计年限、功能布局与分区、人口发展、建筑物数量及用水需求等总体规划

         摘要:城镇给水排水工程是依据城镇的规模、设计年限、功能布局与分区、人口发展、建筑物数量及用水需求等总体规划,有针对性的对城镇给水排水进行设计与施工的专项工程。本文介绍了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设施建设中的规划设计与设施建设的原则及相关内容,分析了规划设计与设施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并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设施建设
引言
         随着城镇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的规划设计逾显重要,规划设计既需要依据规范标准进行,还需要考虑到城镇发展的长远性。给水排水工程是城镇规划所考虑的重点环节[1],水乃生命之源,给水关乎每位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而排水工程也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排水不利将导致城镇无法应对强降雨而出现严重内涝,污水、废水和日常生活用水的混合排放将会导致环境污染的发生[2]。给水排水工程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针对各方面的需求折中考虑,以尽可能满足多数人的需求,以促进人、社会、城镇的协调发展[3]。
1 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设施建设中关注的问题
         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设施建设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规划设计的规范性、公益与收益的折中、污水和废水处理、防洪排涝及设施建设的合理性等。
         1.1 规划设计的规范性
         由于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设施建设涉及众多技术环节,因此,规划设计的起始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需求,从设计规范着手,进行初始设计指标的梳理。规划设计所依据的技术规范为《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该规范旨在落实民生保障、减排节能,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国际要求,并推进建设工程标准化。依据该标准,在城镇给水排水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涉及减少浪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污水废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合理性、防洪排涝及综合治理。
         1.2 公益与收益的折中
         对于市政建设中比较重要的给水排水工程,首先应考虑需要考虑以人为本的便民需求,体现公益特质。项目需要为每位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且在项目成为全民必须之后,必然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该项目的民生反映强烈。在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伊始,既要看到经济效益,更要注重民生。而过分看重经济效益,难免会导致规划中,将原本的公益项目变为收益项目,甚至引起民愤。
         此外,当规划目标远超于城镇的实际需求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还会对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性造成影响,规划设计需要符合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能盲目夸大,否则,百害无一利。
         1.3 污水和废水处理
         在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排水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污水排放及处理问题。该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对城镇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在规划中,污水排放与处理必须严格符合排放标准和规范性要求,采用传统的集中处理、一体化管理,容易导致供应不足、成本和能耗增加。此外,在城镇规划中,还需兼顾民生和纳税企业的运营,企业的运营可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有可能会对民生造成严重威胁,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而企业能够健康发展,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
         1.4 防洪排涝
         针对自然降水,特别是极端降水,城市排水系统在的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本地实际的气候、降水量、地下水分布及河流分布等特征。如果规划设计的排水量不能满足实际排水、突发排水量需求,则将造成城市内涝、房屋、商户等基础设施受损,甚至会威胁到居民的人身安全,并可能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1.5 设施建设的合理性
         设施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其合理性,不能总想着一劳永逸。

给水排水设施建设中,如果未按照实际需求,盲目施工,则会造成设施建设成本的增加,再加上设施的折旧,将导致巨大浪费。此外,设施建设也不能仅看重眼前的需求,而忽视可能的潜在需求增长。如果设施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将会导致设施扩容、重建,同样会造成巨大的费用支出。设施建设需要能够发挥出设施的最大功能,充分利用设施,同时,也不能让设施长期闲置。设施建设需要真正满足民生、企业的需求,为民而用,为企业而用。
2 城镇给水排水规划设计与设施建设的初步方案
         这里针对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设施建设中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2.1 按照设计规范进行规划设计
         以保障人身健康、避免威胁公共安全、爱护环境、避免资源浪费,并保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前提,对城镇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功能和性能提出要求,同时确保安全、避免环境污染。依据《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规范,按照城镇给水排水工程的性能、功能技术要求,依据城镇具体需求(如室外给水排水、给水排水建筑物施工、水厂、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等),制定规划设计中的技术要求以及实施方案与具体措施。
         2.2 合理权衡公益与收益
         在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中,需要确保民生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在规划设计中,以便民、利民为初衷,对可能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设施,想办法降低影响。此外在设计之中要注意细节,避免造成维修、改造等设计返工。要使收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注重经济的长远效益,要使居民认同收益,避免引发全体抵制,而造成社会的不良影响。
         2.3 污水废水的分散与集中监测处理
         传统的集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模式,对远程、持续输送的供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极易产生成本和能耗的高额开销。而针对现代化城镇的特点,依据城镇各片区的各自特点与需求,采用以点成面的分散处理,并最终进行集中处理与监测管理的模式,便于调动片区的职能,将部分的监测工作下移,能够减轻监测管理部门的压力,提高监测管理的效率。居民与企业实现双盈,居民的收益源自于用水安全得到保障,企业的收益来自治污能力得到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利保障。
         2.4 采用科学手段设计防洪排涝措施
         利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城镇居民的用水需求、本地气候、降水量、地下水及河流分布等因素,得到城镇排水量峰值、历史平均值、最大用水量及排水量等关键数据,分析关键数据,并在规划设计中,留足规划设计的裕量,避免出现排水能力无法应对极端降水,甚至正常排水的现象发生。此外,综合考虑城镇的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在降水量不多的地区,可以适当减少排水沟道,以节约成本;而对于雨水多的地区,在易积水处进行特殊处理,提高排水能力,确保排水能力满足峰值排水量的需求。
         2.5 确保设施建设的合理性
         设施建设中,以用水的正常供应为基本出发点,在设施建设的方案阶段,首先需要依据城镇人口、企事业单位的用水总量进行评估,推算出总体水流量,再依据总体水流量得到城镇不同区域的水管道的直径及用量。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对总体水管网优化布局,借助计算机手段,对水管网系统进行分析、仿真和评估,确保在设施建设有完备的理论及数据支撑,有效避免施工由于无法满足需求而导致返工、重建的问题。
3 结语
         城镇给水排水规划设计与设施建设问题是城市规划、市政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针对该问题,在进行规划设计与设施建设时,需依据《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合理权衡公益与收益、进行污水废水的分散与集中监测处理、采用科学手段设计防洪排涝措施,并基于计算机辅助手段,对水管网系统进行分析、仿真和评估,以确保城镇给水排水规划设计与设施建设方案的可用性。
参考文献
[1]耿允恭.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J].科技资讯,2019,17(20):31-32.
[2]潘世超.浅谈小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设施建设问题[J].智能规划, 2018,4(5):81-81.
[3]张培培.浅谈建筑工程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J].工程技术, 2016,21:25-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