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政道路内部结构中,给排水设计作为重要的系统模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道路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因此,市政单位需要积极践行全新的设计理念,遵循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对给排水的内部结构和系统功能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发展进程。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给排水设计
引言:
在现阶段我国各个城市运营管理中,给排水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因为给排水系统的运行不畅,很容易导致一些故障问题发生,致使城市相关区域的居民受到影响。基于市政给排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其中依托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改造优化成为关键手段,具备较高研究价值。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往往需要关注于多个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以求更好解决传统给排水运行问题,将海绵城市理念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概述
在城市化发展领域,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建设理念,是针对雨洪管理目标所提出的思想观念,在实现雨水资源循环管理和洪灾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海绵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雨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蓄、渗、净等一系列操作构建弹性水资源管理体系,从而为给排水系统功能优化展现提供良好的资源储备基础。与以往的城市建设理念存在较大不同,海绵城市具有一定的生态性、环保性特征,能够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建设,支撑城市在持续性战略背景下实现深入发展。
.png)
图1 海绵城市理念
2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城市环境气象比较复杂
在城市化视域内,市政道路是重点工程项目,而给排水是支撑道路结构稳定性和保障使用寿命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实际开展工程设计时,因为气象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给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造成降雨量增加或者发生洪涝灾害,而严重阻碍排水功能正常发挥。同时,在具体开展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未能做好周边环境的检测工作,导致所设计的工程方案与实际标准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
2.2降水利用率低
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雨水资源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不仅影响排水功能,同时也是给水资源储备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开展给排水系统实际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对雨水资源开发缺乏重视,未能规范设计循环生态系统,在雨水净化、储蓄方面的系统开发不到位,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针对目前在水资源系统给排水功能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市政单位需要加强重视度,积极开发全新的设计理念。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3.1系统的统筹规划
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的难点就在于整个系统的统筹规划,以求在更好满足各个区域给排水需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降低自身面临的压力。当然,在该方面工作开展中,相关设计人员必然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同时能够全方位调查了解全局给排水状况,做好综合设计处理[1]。在市政给排水系统的统筹规划设计中,同样也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到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可以在了解当前城市海绵城市功能表达效果的基础上,促使自身给排水系统设计更为适宜合理,避免做不必要的无用功。比如设计人员可以调查了解当前城市各个区域中存在的相应海绵城市相关设施,对于下沉式绿地区域以及改造后的下渗道路等进行全面汇总,同时衡量这些设施可以为市政排水系统缓解的压力大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应设计处理,如此也就能够达到最优结合效果,保障相应排水管网运行更为高效有序。为了更好优化市政给排水运行效果,往往还需要在具体设计中适当调大一些参数指标,避免对于海绵城市相关设施的依赖性过大。
3.2滞水设计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还可以考虑到滞水功能的优化,借助于海绵城市相关设施较强的滞水功能,确保其可以表现出更强的水资源调控作用,辅助城市给排水系统优化水资源利用。当然,原有海绵城市相关滞水设施的设计运用还可以降低排水压力,在面临降雨量较大的阶段时,功能价值往往更为突出。从具体滞水设计方式上来看,设计人员首先可以考虑到城市绿化园区的构建,充分借助于园区中的乔木、灌木以及一些草本植物,提升自身滞水能力,降低在强降雨下的径流大小,进而避免市政排水系统受到严重冲击[2].此外,针对城市建筑物进行绿化改造,增加绿色建筑的占比,同样也可以利用这些要素来实现水资源的滞留,尤其是对于屋顶绿化区域,其滞水能力相对比较强,也可以缓解市政排水压力;对于城市中存在的一些池塘以及湿地等区域同样也可以充分设计运用,将其作为重要的排水目标,实现城市内涝的有效处理;在城市中的恰当区域布置下沉式绿地也可以发挥理想滞水作用,并且将水资源充分利用于城市绿化,作用更强。
3.3蓄水改造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还能够明显提升城市中各个区域的蓄水能力,而这些被存蓄的水资源同样也就成为利用对象,应该引起市政给排水设计人员的高度关注。针对海绵城市相关设施存蓄的水资源,应该借助于恰当的转运通道,促使其能够被应用到最为适宜的场所,尤其是在一些水质要求并不高的方面,更是可以借助于这些蓄水进行再利用[3]。比如从生活用水中来看,冲厕用水以及清洁用水都可以利用这些蓄水资源,需要设置专用管网;对于道路清洁以及园林景观用水,同样也可以借助于恰当的管网布置,促使这些蓄水得到较好运用。在这些蓄水改造应用背景下,原有的市政给水压力能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体现出良好的水资源节约利用效果。
3.4绿化带设计
在市政道路领域,绿化带也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在给排水方面的设计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在对绿化带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注意事项:首先,做好雨水搜集。积极践行海绵城市思想,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针对雨水搜集功能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对绿化带材料、高度等各项指标后进行规范设置。以高度为例,正常情况下应该设置为15~20cm,并且要超过该区域内的土壤高度范围值。其次,做好水质过滤。通常选择种植土、设置砂石层的方式对雨水进行过滤处理。同时,优化排水功能,针对绿化带内部布局,对排水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合理设置明沟,方便雨水有效排放,避免雨水积压而给绿化带植被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3.5路基的排水设计
首先,在路基排水系统设计之前,需要做好现场环境条件全面调研,了解当地的降雨量以及气候条件具体变化规律等,对路基土质情况进行检测与分析[4]。之后,本着强化路基排水性、透水性功能的原则对工程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同时,重点加强对填补技术的优化设计,在填补材料的选择上要严格把关,尽量选择透水性能较高的材料,保证路基结构更加稳定。
结束语:
在当前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构建中,为了更好提升运行效益,在降低自身运行压力的前提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注重引入和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至关重要,这也是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人员需要关注的核心要素,可以综合运用多个资源体现更强优化改造设计效益。
参考文献:
[1]宋辛.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8):147-148.
[2]陈鹏.浅谈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9):162.
[3]张琳.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策略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7):177.
[4]陈静,任小惠.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J].居舍,2019(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