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公园入口景观设计,以乐山绿心公园改造为例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2期   作者:许多
[导读] 为充分发挥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法治保障

          摘要:为充分发挥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法治保障,推动乐山市建设生态城市、旅游目的地、山水园林宜居城市,现代化的公园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能积极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本文以以乐山绿心公园改造为例,分析公园入口景观设计方案,阐述生态设计中的关键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心公园;入口景观;设计方案
1项目概况
          有乐山城市之肺美称的嘉州绿心公园位于乐山市中区,占地面积9.27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心绿地。依据总体规划,绿心公园一期生态整治工程以“一公园、六入口、三花海”布局,将构建完整的交通游憩网络,通过规划入口,整合梳理绿心内外交通组织,强化绿心的可达性、可游性和标识性。结合海棠公园的提升改造,强调生态修复、季相变化和文态植入;营造绿心环线的“四季花海”,将规划入口和绿心、海棠公园联动起来,达到点、,线、面的总体效果控制,保证一期景观工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整个绿心公园生态整治工程起到示范意义。
2设计主题规划
          设计提出“多彩嘉州,文涵绿心”的主题,以生态为底,“色彩”为视觉导向,文化为内在精神。围绕“绿动嘉心”为核心,分别以红、蓝、青、粉对应红雀碗、红旗塘、青衣路、海棠公园,打造红雀汉韵、蓝湾翠鸣、青衣带水、粉黛香国各具特色的景观版块。使之文旅互动,水绿交融,色彩缤纷、自然生态。
3入口景观设计分析
          公园出入口设计,结合总体规划分区定位和周边现状资源以及乐山本土文化,打造粉黛香国、红雀汉韵、蓝湾翠鸣、青衣带水四个主题鲜明的入口地标性景观。
3.1青衣带水主题设计
          青衣带水--青衣路入口位于公园西侧,与青衣路相接,紧临青衣江东岸,规划面积7.1公顷。现状场地两侧山体使入口空间成山谷状,并与将南侧现状停车场分隔。设计灵感来至流淌千年的青衣江江水,形成行云流水的空间。带状的景观桥衔接滨江公园,将绿心公园与青衣江融为一体。引绿心水,连青衣江,形成天水一色的景观效果。以人车分流的方式形成独立的人行、车行入口,停车场依山布置,形成局部二层的覆土建筑,与山融为一体。山顶制高点观江台,遥望青衣江水,并将入口与南侧现状停车场联系起来,使区域空间更加整体。

图1青衣带水--青衣路鸟瞰图
3.2蓝湾翠鸣主题设计
          蓝湾翠鸣-红旗塘入口位于公园西北侧观鸟湿地公园内与马辅路相接,紧临规划空轨站点,规划面积8.7公顷。现状水系、梯田等,景观资源丰富。设计以生态自然的梯田湿地为主题。结合外部交通形成停车功能区与生态湿地游憩区,两大功能区域。停车功能区利用绿心环线与场地的高差,形成两层覆土停车场,屋顶绿化布置非机动车停靠站点,临停休憩区,作为绿心环线的景观延展空间。生态湿地游憩区将周边现状梯田纳入整体景观,并与现状红旗塘共同进行生态湿地植物群落打造,创造适宜动物栖息的丰富生境。山顶的观鸟塔为空轨上的游客指引绿心公园方位,同时强化区域景观标识性。

图2 蓝湾翠鸣-红旗塘鸟瞰图
3.3红雀汉韵主题设计
          红雀汉韵—红雀碗入口位于绿心公园北侧,规划白岩山崖墓公园、观鸟湿地公园之间,与太白路相接,毗邻竹公溪湿地,规划面积7.66公顷。现状场地势较平坦。设计提炼崖墓形态及色彩,并以汉代历史背景为文化线索。结合现状形成一轴两区的整体布局。一轴,及文化生态景观轴。突破传统道路布局,通过文化与生态的融合形成景观通廊,同时满足应急通车的功能。太白路北侧的场地打造生态停车功能区,太白路南侧打造入口生态展示区。

图3 红雀汉韵—红雀碗入口
3.4粉黛香国主题设计
          粉黛香国—绿海路入口位于绿心公园东侧、海棠植物公园内,因此同时要满足进入绿心公园核心区与海棠植物公园的复合功能,规划面积6.4公顷。设计强调海棠元素的充分展现,营造层次丰富、自然生态的入口空间。规划的安森美路贯穿场地是进入场地的主要通道,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建议在高差较大的山侧设置隧道。利用现状道路形成南北向两个进出停车场的机动车出入口。依托现状山谷地貌设置人行主入口与安森美路相接,打造海棠花海梯田迎宾景观。沿着生态自然的梯步,逐级而上。游客中心前现状平整场地构成游客集散的主题广场。停车场以抽象海棠花瓣的形态依山布置,利用高差形成2层建筑空间。1层功能以停车与游客中心为主,2层以停车功能为主。绿心路贯穿公园,为改变绿心路将公园割裂的现状,在绿心南北侧入口设置生态连廊,作为人行及动物迁移的通道。设计提取海棠花瓣柔和而有张力的线条,与绿心公园融为一体。

图4 粉黛香国—绿海路鸟瞰图
4海棠植物公园理念设计
          位于绿心公园东南角总占地面积1.73平方公里,上位规划将其定位为海棠植物公园,一期整治面积为48.8公顷,参照《植物园设计规范》的规范要求,结合现状和上位规划我们建议一期建设为:“入口及植物展示区”。但现状景观风貌不佳,功能配套不完善,文化内涵缺乏。针对相应问题设计制定:提升、完善、融入三大设计策略。依据场地现状,将林相改造、水体净化、保留建筑外立面优化与植物专类园布局相结合,使其承载多种生态复合功能的同时景观风貌大幅度的提升。整理现状道路体系,完善交通组织,使公园内的重要景观资源具备可达,性可游性。并布置相关服务配套设施。同时融入海棠诗词文化、生态休闲文化。最终打造“生态环境优异,配套功能完善,文化内涵独特,景观效果优美的植物公园”。
使市民“在绿色生态中徜徉绿心休闲生活运动时光,在和谐自然里感受嘉州历史文脉海棠香韵”
5“五区一线”的景观结构设计
5.1五区
(1)游客配套功能区:即绿海路入口节点,为游客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功能
(2)海棠主题植物园区:以各类观赏海棠、花香海棠、造型海棠等,展现海棠之“色、香、形”,共同演绎海棠之美。利用现状生态背景,采用生态浮岛技术结合水生植物种植,净化水体。沿岸点缀海棠组团,营造棠香湿地植物园。以国内外多种优良海棠品种营造争奇斗艳、绚丽缤纷的海棠百韵园。借助现状建筑拆除后的场地,通过梳理营造嘉州海棠名人园、海棠诗词园。展现乐山悠久的海棠文化底蕴。
(3)乡土植物园区:以乐山本土植物,营造珍稀植物园、乡土植物园。展现乐山丰富的珍稀植物资源。
(4)特色植物专类园区:以不同类别的植物营造,梨园、承荫植物园、宿根花卉植物园、药用植物园、岩石植物园、彩叶植物园。
(5)生态休闲园区:利用现状地貌及建筑拆除后的场地,选用色彩丰富,无毒无害兼具康养功能的芳香植物,营造童叟芳香植物园为老人儿童提供舒适宜人的活动休闲空间。
5.2一线
          海棠诗词大道南起海棠植物公园入口北至绿海路入口,结合现状道路形成1.6公里的海棠诗词大道,并结合现状进行改造利用,形成诗词节点,将海棠诗词呈现于雕塑、铺装、崖壁、置石之上。营造出一条生态环境优美,海棠花景夹道,诗韵浓郁的“赏花、闻香、悟诗”精品游线。四季花田分布于绿心环线两侧,既独立成景,又与周边相互关联,紧密融合,相互呼应。绿心北侧入口四季花田作为公园面向城市界面的标识性花田。采用时令花卉与多年生花卉灌木相结合,以绵延的山水形态,海棠花瓣意向,活跃北侧入口景观氛围。芦山湿地四季花田紧临青衣路入口,以馥郁的荷花香气,水流意向的湿生花卉带,成为青衣入口景观的延续,也是湿地花田的独特体现。桥儿洞四季花田,周边地形为山地,局部相对平坦。烂漫野花,遍布山坡,营造坡地花田。
结语
          综上所述,绿心公园生态整治工程一期工程,将唤醒“多彩”绿心,激活生态格局,为绿心翻开崭新的篇章,让城市重获生态之心。
参考文献
[1]城市市政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探析[J].孙红林.居舍.201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