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2期   作者:李庆健
[导读]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规模和种类不断增加。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规模和种类不断增加。目前,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对地基施工技术的有效处理和应用,将会对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必须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简单介绍了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重要性,并结合当前比较常见的地基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应用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进而有效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
          引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首先要做好对地基的处理施工,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结合现有施工条件,采取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以此保证地基处理施工的质量和效果。
          1房建工程中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于大部分房建工程地基的建设初阶段,几乎不可能找到一个与理想位点、环境完全一致的建设地点,其可能在不同方面具有很多的缺陷。所以,需要通过一系列专业技术对地基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使其能够达到地基建设时对于土质变形性和渗透性的要求,进而对天然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进而确保地基建设时其建设对象的土壤承载能力还有其他各个参数均可达到房建工程的计划目标。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口“大爆炸式”向着城市涌进,再加上土地与人口的不成正比,导致房屋只能在高度上进行加法建设,此时,一个牢固、稳定的地基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对现阶段的地基施工技术特点、要点以及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为房建施工质量加上一层保障,达到人们对房建工程的期待值。
          2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2.1提高地基土壤的抗剪强度
          一般在针对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衡量地基质量好坏的标准为抗剪强度,所谓抗剪强度可以简单理解为抵御施工剪切作用的能力。由于地理状况不同,所开展的地基施工情况也不相同,其所呈现出来的抗剪强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必须由相关施工人员现场勘测作出判断,进而决定相对应的施工技术。如果地基无法承受有效的剪切力,将会对整体的地基强度产生较大的破坏,从而造成后续各种安全质量问题。比较常见的有地基发生不规则隆起、边坡稳定性下降等,这些都有可能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的抗剪强度,从而有效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避免其强度超过限度而发生失稳等现象。
          2.2困难性
          地基的处理技术主要是根据地质的情况、岩层的特质等对地基进行加固,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但地下岩层如遭到破坏,地基的稳定性就会降低。与此同时,在地基处理过程中要挖基坑,从而使空间变狭小,操作困难,加大了地基处理的难度。因此房屋建筑的地基处理技术具有一定困难性。
          2.3地基强度控制
          地基若想能够承受房屋的巨大压力,就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为防止房屋建筑出现倾斜或沉陷的情况,就需要增强地基强度,通常能够利用地基预压法来予以加固,主要有真空预压与堆载预压等办法。这里说的真空预压指的是在土质不好的基层上铺垫砂砾到适宜厚度,之后采用土工薄膜来将其包裹起来,最终利用真空泵抽取地基中的水与气体,以起到加固地基土层的效果。相比于真空预压,堆载预压较为简便,通常是将坚硬的重物压在地基上,在重压的作用下地基就可以变得更为加固。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加固地基,不但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节省时间。如今,真空预压法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较为广泛。
          3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3.1碎石桩和桩结合技术
          在建筑基础建设项目中,如果遇到各种桩的选择问题和操作问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某些问题可能由于各种操作错误而导致更多事故。根据多年来的事故统计,不正确的施工作业和不够灵活的操作所占的比例不小。

由于不正确的操作所引起的建筑安全事故最近相继发生,这也是现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频繁发生的事故不仅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增加住房建设中住户的心理压力。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主要质量问题和倒塌事故的发生,其他房屋和建筑物单位应注意经常出现的重要特征。在基础施工单位的技术实现和石桩组合技术的实现中,石桩组合技术的核心技术经常用于建筑基础施工。使单个桩难以固结的基础不利于承受和分解由经济基础的影响所造成的巨大压力,因此桩的组合较为复杂。由于砂石桩方表面积大,砾石桩与桩的紧密结合可以夯实地基,增强地基的承载力,确保房屋地基的大承载力,并确保房屋的顺利施工。
          3.2灰土挤密技术
          灰土挤密技术属于比较新型的地基施工技术,在强夯技术支撑下产生的孔里,用螺旋钻机倒入灰土。这样灰土就能更充分地填满孔,然后再借助强夯技术,把孔夯实,提高地基的整体强度。进行灰土挤密技术操作时,要注重机械设备的有效应用,按照节奏重锤灰土桩,从而降低地基的压缩性,为上部建筑结构的施工提供可靠支持。在灰土桩锤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拓宽桩径的方式,会对桩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地基结构的优化,有效提升防水性。灰土挤密技术的应用能够明显提升地基的抗剪强度,增强了房屋建筑在日常应用中抵抗灾害的能力。但灰土挤密技术在应用范围上具有局限性,一般来说常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土质。
          3.3桩基技术
          桩基技术在地基处理技术中属于基础技术,桩基技术可将房屋载重转移至地基,并将载重力分解以及消除,这样可以保证房屋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由于碎石的承载力较低,因此在地基处理过程中,要优化桩基技术的承载力就需要在碎石中添加一定的水泥粉、煤粉等进行加固。碎石桩基能有效消除土层的消融、积水等引发的沉降问题,添加了水泥粉、煤粉的碎石桩基可更好地控制沉降问题,并提高桩基的坚固性并发挥其优势。
          3.4置换土质法
          置换土质法指的是把那些承载力不强、与地基建设标准不符的软土层予以置换,可以选择使用质地坚硬的土层进行取代,这样就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置换土质法主要是对房屋建筑建设中的软土进行换填,具体操作为:先挖掉软土层,再使用砂石、土火矿渣进行回填。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改善之前软土地基中的不稳定要素,以让地基条件与施工标准相符。在进行回填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使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并且保证回填材料具备较强的抗压性和耕地的压缩性。置换土质法适用于淤泥、膨胀土以及冻土等软土地基中,具有比较好的应用效果。另外,在填充完毕后,施工人员还要将填充的土质进行压实,以保证地基条件符合施工标准。
          3.5强夯法
          地基建设时因为水分的存在,导致某些地质土壤的疏松度比较高,严重影响了地基土质的耦合效率与程度。对于此,可以采用强夯法对地基进行技术性改善。其方式主要是对地基施加压力展开夯实,进而令多余的水分进行外排。一般来说,建设部门会选择通过机械重锤类设备,借助机械对地基的锤击作用对其施加压力,最终实现水分的降低,增强地基土质强度。此外,当地基出现变形沉降时,该技术同样可以起到非常可观的改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地基处理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重要环节,其处理质量直接决定后续上部结构施工能否顺利完成。目前,该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施工已经顺利完成,并经过检测,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地基处理施工,所用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合理可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曹冲.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应用于房屋建筑的问题探究[J].四川水泥,2019(9):129-130.
          [2]牛洪泉.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18):62-63.
          [3]郭雁.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5):9-10.
          [4]苏亮.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分析[J].砖瓦世界,2019(24):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