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属于综合性的工作,结构比较复杂,容易产生安全事故,是我国5大高危行业之一,其施工安全问题受到了全社会广泛关注。而BIM技术是新兴的一种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BIM技术;运用
1 BIM概述
1.1 BIM技术的定义
BIM技术的首位提出者是ChuckEastman教授,其全称为建筑信息化模型[1]。BIM技术充分利用了数字信息技术,使得该技术在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中能有效的提升项目管理者的工作水平、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率,对工程的建设周期进行有效的控制。BIM技术采用三维数字技术,可以对建筑工程中的所用信息展开模拟,构建成完整的建筑物模型,可以促进建筑工程的高效施工,确保建筑安全管理。
1.2 BIM的应用价值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量大,信息类型多样,存储具有分散性,BIM模型刚好可以将工程项目中的所有信息包含在内,对BIM模型内的信息提取分析,可以及时对模型中欠缺的信息进行完善,这样也体现出BIM的价值所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项目的生命周期有效展开信息化管理,通过对收集信息的展开及时的跟踪、存储和共享,这样可以确保项目在进程过程中不会出现信息断流的现象。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可使用的领域很多。
1.3 BIM技术的特点
1.3.1可视性
BIM技术突破传统建筑施工的一些限制,可以利用三维数字技术来将真实建筑信息都模拟出来,构建出建筑物模型,建筑施工人员仅通过BIM模型就能方便、直观的看到建筑物二维图,可达到实时对施工现场的监控,起到预知风险,规避风险的作用。
1.3.2 动态性
BIM模型将建筑施工的真实信息容纳其中,很多建筑参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所变化,BIM模型的动态性就是指这些变化的参数可以在模型中有动态的更新,更新的动态信息可以上传到云端,供施工管理人员随时查看,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随时的监控。
1.3.3 模拟性
BIM技术可以将建筑物的所有信息模拟出来,依赖这些信息可以对建筑施工现场展开有效的防护,确保建筑物的施工顺利。使用BIM技术可以對施工地质、环境做出模拟实验;对于一些高危的工作也可做出模拟实验,给出相应的安全作业建议,例如高空作业。
2 如何在建筑安全施工中合理应用BIM技术
2.1 借助BIM技术布置动态安全管理
对当前的建筑行业发展进行分析,建筑行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能力,势必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如何结合时代发展,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行业管理工程中,一定要从建筑行业设计工作着手,从建筑行业设计工作规划与安全管理内容,例如,地质、天气等因素,对这些影响建筑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些安全因素,做好建筑设计工作。随着建筑风格不断发展,传统建筑设计方案难以满足建筑风格变化要求。所以,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引入BIM技术,做好建筑设计工作,并将BIM技术引入建筑多个环节设计,从而充分发挥BIM技术作用,如建筑选址、管道铺设与线路布设工作,都需要结合BIM技术,做好基本设计工作。其次,在建筑基本方案设计完成后,可以借助BIM技术,设计出临时宿舍与材料室等我位置,并针对这些搭建位置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升现场安全管理能力。
最后,可以借助BIM技术,做好建筑施工模拟工作,并结合设计方案以及材料等多项数据,将这些数据输入BIM系统中,做出三维立体图形,并做好初期数据调整工作。借助BIM技术构建的立体模型,不仅能提升现场管理能力,更能对重点关注之处,派遣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提升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有利于构建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维护建筑工程安全性,优化建筑整体设计方案,最终实现可视化管理模式,提升建筑安全管理系数。
2.2 应用BIM技术做好安全施工检查
对国内建筑施工进行分析,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复杂化,无论是建筑设计图纸,还是建筑施工环境,都需要得到全面且科学的安全管理方式。因此,在实际建筑安全管理过程中,用引入先进BIM技术,并结合BIM技术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分析,及时检查出建筑设计方案内部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在源头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应当结合建筑施工技术,借助BIM技术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动态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借助先进技术,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现场管理能力,结合建筑施工现场数据变化,对建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只有引入先进技术,才能提升建筑安全施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出现频率,以更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充分落实,解决建筑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技术与理念落后问题。最后,应针对引入先进BIM技术,做好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无论是意识还是能力,都应做好安全管理施工,从而借助BIM技术,以更为直观方式,为建筑行业安全法律、法规完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提供更为精准数据。
2.3 虚拟应急逃生
通过BIM技术,建立建筑物三维实体模型,在施工作业过程中,遇到脚手架垮塌、火灾事故、模板支撑体系垮塌等紧急危险状态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指挥动画里虚拟人物进行逃生演练。传统的应急演练都是事先编制预案,按照方案来进行场地准备、人员培训、开展演练活动,这种模式在演练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见的危险因素,不利于演练活动的开展。而通过BIM的虚拟应急逃生功能则可以避免这个弊端。利用BIM技术可模拟性的特点,搭建施工现场应急演练的场景、设定疏散人员和设置演练障碍物,即可将应急预案的文字说明转换成三维动态的模拟方案,方便查找过程演练的不足,以便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使得演练方案更具有实际的操作性。
2.4 立体安全技术交底
传统的安全技术交底仅仅是通过一纸文书给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讲解,起不到好的教育交底效果。通过BIM技术的三维动态交底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以脚手架安全技术交底为例,传统的脚手架安全技术交底只能通过CAD图纸标明杆件的间距、尺寸,搭设人员容易出现理解不深、记忆模糊的情况,导致现场落实与交底不一致,埋下安全隐患。通过BIM技术,可以使施工人员立体感受杆件搭设的先后顺序、位置、尺寸要求等,效果更明显。另外,在工程施工前,利用BIM可视化技术提前进行危险源识别、动态施工模拟,做到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在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时,可利用BIM可视化技术进行三维动画交底,并且还可以利用BIM技术制作出安全操作规程的动画演示,生成二维码张贴于作业现场,作业人员只需扫码即可实时观看正确的操作流程。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管理人员工作量减少;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BIM技术利用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不仅有利于降低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发生,还对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有所保障。所以,建筑公司应该在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出BIM技术的优势,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政策得到有效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马银.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49):213-214.
[2]李计华.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9(1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