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支模施工作为建筑施工当中重要的环节,是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之一。为保证高支模施工质量和安全,需要依照科学的技术标准规定展开施工和监测。本文主要对高支模施工特点及安全监测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特点;安全监测;技术要点
一、前言
随着社会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支模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采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而且还可以更加美观。因此,高支模工程也意味着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承担更大的安全和技术风险。要保障施工安全,必须加强在施工期间对高支模立杆进行实时监测,实时为施工单位提供实时监测数据,保障施工安全。当监测点变形量比较大或累计变形量接近预警值时,及时通知施工方、监理方、甲方,并建议施工方停止施工并对现场进行检查,同时加密观测至稳定为止,有效的防止高支模支撑系统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因变形过大造成失稳等危险情况。监测结果及时提交业主、监理及施工各方,指导安全施工。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支模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高支模工程的特点
高支模的定义:根据住建部的建质[2009]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1、中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即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2、比上述的施工条件更加严格的如: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达到8m及以上或者脚手架搭设的跨度达到18m及以上,上部施工的总荷载达到15kN/m2及以上或者建筑结构的集中线荷载达到20kN/m及以上即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三、高支模支撑系统稳定性监测技术要点
(1)监测点布置。在监测点布置方面,一般在建筑物周边柱、墙或者楼板的同一高度对固定观测点进行设置,并从工程开始建设阶段以定期的方式对不同测点的高程变化进行观测,并根据加载情况、变形速率以及观测目的对观测间隔时间以及观测次数进行确定:第一,在高支模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同已经支好的支撑结构产生碰撞;第二,要加强支撑立杆的位移测控,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则需要立即停止浇筑,及时找出异常原因、采取措施进行解决;第三,在浇筑工作中,也需要做好监控,并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支撑结构的水平位移控制点、位移观测基准点以及构件变形控制点进行设置;第四,对于不同观测项目,在高支模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其初始值的测定,并根据施工进程对观测的间隔时间进行确定。当监测结果所具有的变化速率较大、或者变形情况超出相关标准时,则需要立即向负责人员汇报情况,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增加观测次数,而如果具有事故征兆,则需要保持连续监测;第五,数量方面,支撑结构水平位移控制点设置一个,位移观测基准点不少于2个。
(2)人员安排。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需要指派专人做好现场的巡视工作,如果出现梁、顶板严重缺陷时,需要立即停止施工并撤离人员,同时向上级人员汇报待安全隐患排除后方可继续施工。此外,施工现场也需要安排人员负责模板的看护以及工具材料的供应,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3)高支模搭设时监测内容。1)在高支模架体搭设前应在基础面上弹线,标出支撑架纵、横方向的位置,并使用水准仪进行标高的找平。
2)架体的搭设要求和顺序必须按照经过专家论证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组织安排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3)支架顶部的顶托位置应采取塑料袋或其他措施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浆液等污染螺纹,造成顶托拆除困难。4)高支模搭设时采用的钢管型号规格、搭设间距以及扣件等应是否符合方案及设计要求,每根立杆底部应是否设置了垫板,且垫板的材料和厚薄是否一致等。5)高支模在搭设过程中,必须设置有临时固定设施,以便有效的防止出现架体倾覆的情况。
(4)高支模在混凝土浇筑时需要监测的内容。1)在高支模上面进行装卸物料时应防止出现对模板或架体产生冲击。架体的构件等不得随意拆卸,若影响其他工程施工时,确实需要拆卸,则应待其施工完成后马上修复。2)混凝土的出料泵管严禁与支撑架连接且不得与外架连接,泵管设置应另外进行加固以防混凝土浇筑时泵管振动碰到架体使架体变形失稳。3)高支模的混凝土构件浇筑前,必须由监理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对架体进行安全检查和验收,符合方案及相关规范规定时才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4)为避免高支模在混凝土浇筑时出现偏心荷载。应对称浇筑且在浇筑的同时进行振捣,不得出现混凝土堆在输送管道出口处的情况,以免产生较大的集中荷载,致使架体产生偏心荷载。5)高支模在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支撑及满堂脚手架下方施工人员不得经常出入,监测人员未发现问题及时离开架体下面,严禁在下面聊天嬉闹。
(5)高支模架体拆除时的监测内容。拆模前施工单位必须填写拆模申请且有相关人员的签字认可后,才可以组织安排拆模工作。拆模的顺序要求是,设计单位有规定时按照设计单位的规定进行拆除;若设计单位无具体规定时,则按照后支的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底模拆模须等砼强度符合规范要求方可拆除。
1)拆模时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才可以进入施工区进行作业,安排专职安全员在现场进行统一指挥,且施工作业区的四周及进出口处应设围栏及明显标志和警示牌。2)对高支模混凝土模板的拆除要求: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要拆除时,其同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图纸上说明的要求;当设计上无具体要求时,应满足下列的规定:①侧模板:如梁、柱、墙的侧模板,一般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②梁、板底模:梁、板等底模则要求混凝土强度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要求,模板才可以拆除。③悬挑模板拆除:拆除楼板及梁底等横向结构模板时,应先将支架下降200-300㎜。然后逐块拆除,严禁大片撬松垮落。如先将支模架拆除,则必须在支好临时支撑后方可拆模。在支拆挑檐的模板时,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④拆模操作安全: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力过猛或身体前倾,避免连人带板坠落,拆除高处部位的模板时,必须站稳在脚手架上操作,不得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下面操作。⑤所有构件拆模之前必须填写拆模申请表,待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同意签字后,方可拆模。⑥拆卸吊运安全:装拆组合模板时,上下应有人接应,模板及配件应随装拆随转运;严禁从高向下抛掷,已松动件必须拆卸完毕方可吊运。
四、结语
总之,高支模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当中最重要的环节,需要加强对其支模施工的管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支模施工安全进行监测。这样才能够做到及时处理好支模中发生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由此来保证支模施工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志民,陈业林,马恒吉,程小康,刘泽华等.高支模电子监测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2017,27(5):36-38.
[2]《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和承重支撑体系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4]168号)
[3]《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全市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和承重支撑体系推进自动化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7]1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