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源利用的矛盾可谓是愈发突出,城市建设期间所需要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多,而可用的土地资源则越来越少,而对于农村地区来说,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田地荒芜现象明显增加,土地资源闲置问题突出,如何有效的解决当前土地资源利用时产生的矛盾,更加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是促进我国发展建设的关键所在,其也是本文探讨的核心。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路径
1正确处理土地资源保护与发展关系
1.1前提是转变思想观念
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决条件。对于传达中央精神和新《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新土地法”)的执行程度,大多数地方能够坚决贯彻落实,所收到的效果也很好,但有些地方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是认识上和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凡是新土地法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把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的地方,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把保护与发展辩证统一起来,与中央和新土地法的思想高度统一,对中央精神理解颇深,能够辩证地结合本地情况,形成新的用地观和管地观。
1.2关键是转变用地方式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内在表现,主要体现在用地方式的转变上。思想转变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转变用地方式就是在循着这个方向稳步前进。新土地法实施以来,全国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渐转变,从注重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变。各地土地用地、管地、后续用途管制明显有了好的开端。在实际工作中,各地积极落实“占一补一”措施,积累出许多新的经验,较好解决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为其他工作做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1.3保证推进依法行政
依据新土地法实施以来的效果与各地实施中积累的经验来看,依法推进制度、重视行政权力运行、保障权力有效实施的地方,办事效率高,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的又快又好。一部分省市实行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动态巡查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重大事项会审制、窗口办文制等,既可以强化行政责任,增强审批工作透明度,又可以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政府行政权力的运行,建立更加完善的和谐社会。
1.4主动解决发展中的矛盾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不断地发展,矛盾也随之不断地产生,作用于一切事物之中。再完善的法律法规、管理措施也不可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在现实工作中,很多时候都是没有现成的、既定的、唯一的答案,所以需要我们在遇到问题时,现身思考、积极主动研究并加以解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深化土地管理工作。
2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部门职能定位不准
当前,我国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部门众多,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所涉及的部门众多,所管理的职能也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管理途径。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宏观调控能力差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一些相关的机制不够完善,致使土地在实际的供应上达不到高度的透明,在实际的土地资产运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从而致使腐败的现象发生。
2.2土地管理和利用的关系不协调
我国作为世界上国土幅员面积第三的国家,但实际上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又由于可使用的国土面积较少,致使我国的国土资管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短缺的现象。同时,随着我过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可利用的国土资源更面临着紧缺的现象。
在有效规划方面,我国现有的一些用地规划滞后,有关的用地指标和现实用地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又不得不发展,所以会出现建了又拆,拆了又建等重复建设的情况出现。
2.3土地征用补偿不到位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周边的大部分耕地转变为商业用地,又由于一些企业由于农村土地单价便宜,而在农村地区选址建厂,致使失地的农民不断增多。这些农民陷入“三无(耕种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窘境。同时,由于对农民补偿的标准不一,甚至是一些国家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用地的补偿金都不能100%的落实到位,何况一些民用征地的赔偿。这种情况就会产生社会矛盾,从而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增强土地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一是相关部门机构要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人员的招聘门槛,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基层地区的土地资源管理者都并非是专业的土地资管理人员,因此他们所掌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理论不足,管理能力普遍不是很高,加之许多土地资源管理者缺乏前瞻性的管理规划和意识,因此管理质量可想而知,并不是十分的理想。所以说,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期间,要提高招聘门槛,结合基层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二是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土地资源管理内容以及方法等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而且土地资源管理本身就不是一项低门槛的工作,其与农业、工业、建筑业等多项工作息息相关,土地资源管理者不能仅仅只是掌握土地方面的知识,同时,其还需要全面的了解与土地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管理工作,而有针对性的培训,则可以达到提升土地资源管理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3.2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及集约化利用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土地资源广阔、土地类型复杂多样,资源丰富,但实际上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人均所占土地资源是极为有限的,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因此土地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基于这样的原因,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还需提高资源节约和集约管理意识。而在实际的土地资源管理中,许多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的意义,土地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土地资源管理中,还需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化利用,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农田的保护,实现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和谐,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行之有效的保障。另外一方面,在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中,要科学城市布局进行规划,明确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空间限制和用途限制的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人地矛盾。
3.3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监督质量
在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都将会对土地资源管理质量效果产生影响,而要想真正的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高效利用,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监督。如在城区建设的过程中,既要从当前发展的角度分析不同规划方案将会对土地资源利用产生的效果,同时还需从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这样才能做出更加科学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此外,地方政府还需尽早建立专业的土地资源管理机构,明确各个基层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的职责,提高土地资源的监管水平,加强对各种土地资源的集约管控。在土地资源使用时,必须要按照规章程序,仔细的对每一块土地用途、去向等进行审批,对于资质不合格或者是证书不全面的土地资源利用不予审批,对于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土地利用,则需要及时的中止项目,避免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现象发生,使土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
结束语
土地资源作为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起作用不言而喻,在实际的开发利用中,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关政策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规律。我国当前的土地资源所面临的困难有很多,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加合理的利用这些土地资源,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国家实力。
参考文献:
[1]孙钦洪.强化城镇土地资源管理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J].居业,2019,134(3):178.
[2]李康.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