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块状经济作为工业化的重要形态,在推动经济快速起飞与做大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日趋面临如何适应新常态、有效转型升级的不小压力。在新型城市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兴载体——特色小镇,它的建设对提升块状经济发展潜力,已日益唤起人们的注意与研究兴趣。
【关键词】块状经济;特色小镇;发展
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同时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的经济组织形式就是块状经济,也被称为区域特色经济。块状经济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曾做出重要贡献,但块状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逐渐累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在不断加深。首先,块状经济的创新动力缺乏,企业主要靠不断引进技术、设备来升级产品,创新意愿越来越弱;其次创新能力缺乏,既在于企业人才、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也在于块状经济普遍缺乏良好商务、人居、教育环境,而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再次发展模式滞后,块状经济依赖的规模生产、专业市场销售模式已难适应定制化生产、个性化消费潮流。特别在国内外市场基本饱和背景下,薄利多产(销)既难摆脱块状经济多处价值链低端,更将随用工、用地、环保、商务等成本增加而日益艰难。
显然,改造与提升块状经济已经刻不容缓,而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是改造提升块状经济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块状经济转型的理想模式。
一、特色小镇是块状经济改造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
特色小镇是一种新兴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以特色小镇的新理念、新运行模式改造提升块状经济的过程,从内在动力看是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的过程;从主体功能看是将产业的粗放开发向兼具中高端产业定位、深厚的文化内涵、新颖创意的主题旅游和优质的社区服务综合性、高质量开发的过程;从协调机制看是将块状经济的重生产、轻生活、轻生态转化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有机融合的过程;从产业肌理看是从块状经济单一工业化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转化的过程;从空间布局看,是从平庸的厂区向兼顾自然禀赋、地理特征、山水田园风情、历史人文气质而形成“高颜值”的“一镇一风格”转化的过程;从运行模式看,是从政府行政主导向让市场在特色小镇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在做好服务引导角色的同时注重为释放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活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转化的过程。
二、以特色小镇改造提升块状经济的四大创新安排。
1、制度创新
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以特色小镇改造提升块状经济,需要通过制度供给来释放企业和市场生机和活力。
一是创建“块状经济型特色小镇试点区”,给予其可优先实施和先行突破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安排。
二是探索块状经济内企业组织方式变革的路径。鉴于块状经济内普遍缺乏特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的情形,探索路径有:(1)推动组建以股权多元化为纽带、以资产并购重组为抓手、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上市公司为目标、以流程再造为方法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推进变革中给予政策的系列支特,以调动企业参与变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提振对企业组织形态优化的预期。(2)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发展成“头部型”企业,专注于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将生产制造环节剥离外包,以技术、品牌、市场优势整合产业链,在企业周边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形成“众星捧月”的企业分布结构。
三是给予一些沿街企业以退二进三的政策支持。采取以空间溢价权换股权的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组织形态优化变革,同时也给沿街空间以布局时尚为主题的新型服务业的机会。
四是提升块状经济内企业的安全标准、环保标准,推动土地、用能、信贷等生产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把好的资源给好的企业,实现资源高效率配置。
五是创新企业家培育制度。通过 “线上线下并驾齐驱”的培训路径,进行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综合培训,建立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治理规范、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产业创新
以特色小镇改造提升块状经济,从高度看,是对原有产业的提升,即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进行转型升级,提高该产业的科技含量、知识含量、附价值含量。从广度看,是延伸产业链条,特别是使产业链从加工制造环节向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品牌、营销、物流延伸,改变块状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于市场升级和消费升级的状态,向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知识化和服务化转型,加快生产、管理、营销模式变革,实施品牌战略提升附加值,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延伸价值链。
3、科技创新
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创新项目研发,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二是注重人才团队建设;三是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支持企业提高研发经费支出,提升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积极运用创新券这一工具,加大对创新成果的支持。
4、空间创新
一是加大用地供给优化。现大多数块状经济用地指标紧缺,且基本为工业用地,需借鉴特色小镇理念,并与小城市培育试点等结合,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含通过“三改一拆”),同时改善用地结构,大幅提高商务、科研、人居、休闲等用地规模与比重,以加快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增强优秀人才、项目的吸引魅力。
二是建设产业集聚平台,优化龙头、配套及加工的空间位置集聚。建设服务集聚平台,优化信息、物流、商贸、研发、检测的空间位置集聚。开发建设好小微企业园。建设国际生产研发中心,集中打造现代中央商务区。发挥科创服务中心“智创”平台优势。完善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咨询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服务体系。
三是解决块状经济所在区域缺乏景观、文化资源以及人性尺度的空间设计等问题。因地制宜,实行“嵌入式开发”和“延展式开发”相结合。按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产业、旅游、文化、社区功能叠加,宜业、宜居、宜游的要求,推进旅游景区建设进程。通过完善功能拓展新空间,建设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旅游等融合发展的美丽小镇。使得块状型特色小镇成为全域旅游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和重要驿站。以旅游提升块状经济型特色小镇知名度,以小镇特有的风情推动全域旅游的深度开发。
结语
用特色小镇先进理念、成功经验来改造、超越块状经济,有着很强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紧盯高端产业链,助推产业提质,同时注重创新协同,实现从要素集聚向创新溢出迭代升级,持续积聚块状经济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参考文献
1.占献骁.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7年第33期.
2.浙江省块状特色经济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M], 2017年.
(作者单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