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信息化在公路试验检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2期   作者:王将将
[导读] 近年来,我国交通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基础交通网络规模逐步扩大

         摘要:近年来,我国交通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基础交通网络规模逐步扩大。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全国公路总里程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为484.65万公里,比上年增加7.31万公里。公路密度50.48km/100km2,增长0.76km/100km2。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和人们的日益关注,公路建设规模仍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2018年,全国商业客运量136.72亿人次,货运量395.69亿吨,客货运量均居世界首位。在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交通量巨大的背后,是对公路建设和公路检测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测试道路,公路路基桥梁隋,沿着四个方面的内容,与道路试验作为一个杰出的,这部分需要检测道路表面粗糙度,滑动阻力,结构强度,等等,确定高速公路可以满足交通的需求,是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路面检测技术也从手工检测向智能化、信息化检测转变,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分析智能信息化在公路检测中的应用,为公路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建设和扩展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智能信息化;公路试验检测;应用
         1信息智能化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1.1确保运作的透明度
         在公路工程测试和试验中,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可以有效保证操作的透明度,解决操作不透明、相关人员对测试结果的操纵等一系列问题,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公平一般体现在考试结果是否合理。由于人工操作公路试验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性,实际结果往往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信息智能化管理过程是固定的存在一定差异,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可以提高测试数据的真实性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利益和利益的临时实验室由建设单位,通常是没有办法避免错误方面的测试标准,数据审慎和测试目标,没有办法保证测试和测试数据的可靠性。由于施工单位的检测报告与工程的竣工验收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受施工进度的影响,工程实验室能否出具真实的检测报告将更加难以控制。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加上公路工程量的逐步增加,公路工程测试的智能化信息管理使得相关专业人才和测试环境的缺乏受一定条件制约,条件有待有效改善。
         1.3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近年来,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信息智能化管理也应时而生,其具备了多方面的优点,比如具有快捷性、规范性、一体性等,这是以前传统管理所
         不能相比的地方。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整个过程当中,以往那种比较传统的人力检测往往应当投入许多资金,而施工单位一心想着可以节约些资金,所以就使检测出来的数据不是很准确,要是把信息化管理引入到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当中,不仅能够节省人力,也而且还能够节省资金的投入,最为主要的一点是让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过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公路路面弯沉智能信息化检测
         公路路面弯沉智能信息化检测并非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综合的技术体系,由检测终端、通信渠道、通信链路、控制服务中心、路面巡检GIS构成。
         2.1工程概况
         某市政道路采用智能化信息化路面偏斜检测技术,实现路面整段的检测与检测。车载终端由卡车、偏转仪、GPS接收设备和计算机组成。该部分主要负责路面偏转数据的测量和初步处理。通信链路部分主要符合控制中心和检测终端的交互以信息传输;控制中心主要由计算机服务器、GIS服务器构成,该工程车载弯沉仪器为GFWD10T车载式落锤弯沉仪,运载车为2.8T柴油长轴15座中顶客车,车辆长宽高为(5418mm×1974mm×2228mm),GPS接收设备为Trimble双频双星接收机,无线通信模块为3G无线网络(工程所用公路路面弯沉智能信息化检测技术硬件构成见图1)。
        

         图1公路路面弯沉智能信息化检测技术硬件构成
         2.2检测原理
         以运载车为检测的载体,通过GPS技术来获取车辆移动速度信息、位置信息,通过通讯链路将相关信息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系统上,车载终端的计算机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信息数据传输至服务器,由控制中心再将数据发送给路面GIS,以实现对路面检测过程以及检测方法的有效监控。运载车到达市政公路测点后,进行初步检查,技术人员利用GFWD10T车载式落锤弯沉仪对路面的弯沉值进行检测,弯沉仪通过位移传感器、力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冲击力数据、最大弯沉值数据传达给计算机,同时计算机整合运载车的移动速度信息、位置信息。本工程测试标段全长2km,共计4个测点,每个测点利用GFWD10T车载式落锤弯沉仪测试3~5次,计算机对3~5次的测试数据进行综合运算处理,然后将测试信息纳入信息系统备份、储存,同时发送至服务器,并在路面GIS展示。
         运输车终端为车载模块,主要负责具体的试验、检测以及数据的初步处理,车载模块又由GPS模块、弯沉模块、网络通信模块、位置信息转化模块、数据库模块、日志模块构成,其中弯沉模块、GPS模块是决定试验检测准确性、可靠性的基础,弯沉模块负责设置弯沉检测参数、GFWD10T车载式落锤弯沉仪控制、弯沉数据读取以及处理,负责将具体的指令发送给GFWD10T车载式落锤弯沉仪,并接收试验检测相关数据;GPS模块的运作基于NMEA0813标准,同时整合有GGA、VTG语句,以获取、反应车辆的瞬时速度信息、瞬时位置信息。
         数据库是储存数据的主要载体,是本工程路面试验、检测信息化的客观体现,本工程数据库采用现成的数据库,车载端各个业务模块,即“弯沉模块、GPS模块、日志生成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等,是连接数据库的主要构成部分,数据库在接收到业务模块的查询请求或者其他储存请求后,开始解析SQL语句,并自动生成存取计划,实现并发操作,最终将查询结果传回应用程序中(通信过程如图2所示)。
        
         图2数据库运作模型
         2.3检测结果
         经过试验、检测,运载车终端中4个测点均获取了完善的弯沉数据,数据测试可满足路面质量验收需求,且经过验证,运载车的位置信息、速度信息均反馈准确,该标段成功应用智能化、信息化试验检测技术,效果良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应当把对信息智能化管理不断地进行创新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努力学习与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对于新型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信息智能化管理方式进一步进行探究,尽最大努力加强信息智能化管理水平,在公路质量工程当中能够对信息智能化管理进行广泛的运用。在文中还提到了进行建设试验检测信息智能化技术与信息智能化管理网络共享机制以及成立信息管理平台,这些对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信息智能化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爱华. 浅谈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现状与相关措施[J].交通世界,2016,(26).
[2]王晓亮. 公路工程施工试验检测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32).
[3]赵云. 关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信息智能化管理与发展的探[J].科技资讯,2018,(9).
[4]孙睿. 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