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变革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2期   作者:陈新岚
[导读]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大中型城市相继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从而改善了当地交通环境,彰显了自己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相关部门必须紧扣城市发展实际,合理的规划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统一。整个城市的交通发展可以城市发展计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变革
         引言
         国土空间是交通发展的基础,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反馈,国土空间战略的调整会带动城市交通规划变革。当前我国国土空间正由增量发展转变为存量发展,在资源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有必要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变革和国土空间之间的联系,进而依托国土空间规划理念探究交通规划变革的主要形式和发展态势。
         1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含:市域快轨、地铁、有轨电车、轻轨、导轨、单轨以及磁悬浮列车等多种交通制式系统,这种多元化的交通制式系统为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大缓解了各地区交通拥堵的问题。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过程中,还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1.1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特征的协调性
         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遵循的就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与城市发展特征相互协调的原则。在这一原则要求之下,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必须顺应城市发展需求,将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情况、政策环境、气候条件、发展动力等因素统统考虑在内,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同时,由于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情况有所不同,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发展特征,并且各城市内部的建设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认清城市发展的真实情况,总结出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的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方案,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走向与城市发展目标的指向一致,并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满足人们正常的交通出行需求,从而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2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当中,除了要遵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与城市发展特征相互协调的原则之外,还要遵循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综合性较高的工程建设项目,并且所涉及的建设面积较广、所用建设时间也比较长,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支持。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相关建设部门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全方位的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和营运收入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合理的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进行把控,同时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同时,相关建设部门还要认真总结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仔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利益,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经济结构以及其他交通体系相结合,确保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体系以及城市空间、经济等因素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效益。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交通规划变革发展新路径
         2.1制定明确的编制体系
         (1)划分编制层次。新时期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包含“五级三类”,对国土空间进行宏观战略安排。其中,针对省级国土空间,突出协调性,贯彻落实空间规划工作;对于乡镇、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由政府部门结合要求完成细化,突出对应性和实时性。

我国交通规划部门包含交通、城建、规划等单位,在资料、数据等收集和协调等方面具有较大挑战,因此在交通规划改革的大背景下,可以经由国土空间规划局编制空间规划专项制度,充分发挥交通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使规划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框架中开展,重点满足居民出行和交通运输需求,完成全区域的交通综合设施布局。此外,交通规划属于系统性工作,在建设发展中包含多个管理部门,其中城市交通、公路、铁路等要素属于国土空间规划范围,能够实现“三线”和城市交通线网的科学协调和布局。(2)完成规划协同。空间规划体系是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中途径、组织、资源的集合,可以对空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保护,在具体运作中需要加强空间规划的协同性,提高城市交通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因此,新时期有必要将国土空间规划和交通规划工作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实现编制时间的协同,使区域内交通规划与空间规划工作同步进行,将交通承载力作为约束标准,依据三区三线预留出交通设施空间。其次,协同规划空间,建议交通规划中理清城市交通枢纽空间资源、交通廊道空间,实现城市内部和外部的协调连接,满足内部交通网络和市县换乘便捷性的需求。最后,协同交通方式。由于城市交通包含区域内的城市道路和枢纽场站,针对不同的类型其空间协调程度存在差异性。
         2.2在规划工作中突出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调整可以突出环境保护优势,便于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完成对城市交通规划中生态环境、生态格局破坏行为的整治,通过交通规划改革摒弃粗放化规划思路,将生态保护治理工作纳入规划范围中。例如,在规划交通线网时加设生态保护类专题内容,进而满足国土空间三线三区规划要求,结合生态环境管理标准和方案,突出城市国土空间交通廊道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的适应性和协调性。
         2.3形成以效率和质量作为导向构建新式交通格局
         (1)构建多级枢纽和分工协作交通体系。新时期国家在区域平衡、全面开放的发展背景下,城市空间应向均衡化和多极化发展,针对人口、资源集中且产业基础良好的区域,可以构建城市交通运输枢纽,确保关键地区与其他区域的连通性。此外,对于民族、旅游特色区域,可以重点发展面向其他省份和国家的客货运服务,减少城市交通规划成本,构建稳定、多元的交通运输系统,突出城市交通规划发展的特色化、独立化。(2)基于密度差异性构建交通系统。新时期城市交通网络密度会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而提升,城市交通规划需要与人口密度、区域发展相协调。我国高速公路的网络化建设程度较高,和人口密度成正比,但铁路网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和人口密度关系不明显,甚至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导致交通需求受到抑制。粗放化或者过度超前的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和设施建设会增加风险,因此有必要精准把握未来人口增量和时间,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对地区密度差异性的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改革视域下,交通规划在编制对象、内容、管控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因此新时期编制城市交通规则需要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相互协调,相互反馈,突出农业、生态、城镇之间的平衡性,进而在资源逐渐趋紧的大环境中,提高城市交通规划的效率和质量,为后续的规划研究与实践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继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回顾与展望[J].城市交通,2019,15(04):18-24.
         [2]刘威,李绍岩,关晖.20世纪80年代以来沈阳市城市交通规划回顾及未来规划策略[J].规划师,2020,30(S1):92-97.
         [3]周涛,张建嵩,戴许昊.大数据环境下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第十二次研讨会讨论精选[J].城市交通,2019,14(06):88-96.
         [4]杨东援.通过大数据促进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的变革[J].城市交通,2020,14(03):72-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