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小学心理辅导课中的应用与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   作者:虞晓敏
[导读] 小学心理辅导课中,教师可借助微课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并合理编辑微课程,用生动的内容,触动学生的心灵;还可以设计体验式微课,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从而发挥出微课程最大的效用,强化心理辅导课的积极效用。

虞晓敏   温州市蒲州育英学校  浙江  温州  325027
【摘要】小学心理辅导课中,教师可借助微课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并合理编辑微课程,用生动的内容,触动学生的心灵;还可以设计体验式微课,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从而发挥出微课程最大的效用,强化心理辅导课的积极效用。
【关键词】微课程;小学心理辅导课;应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76-01

        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组织成的课程被称之为微课程,它的课程时间短、教学目的明确,是依托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传播知识的小视频,对于课堂教学是一种延伸;并以片断化、简洁、短小、知识新型、讲解方式生动的优势,受到中小学生的喜爱。因此,在小学心理辅导课程中教师开始尝试使用微课程进行教学,以灵活的方式向小学生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确保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辅导课落到实处。
        一、借助微课程,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课应当以活动体验为主,即使微课内容多种多样,可也不能将全部主题都制作成微课程,因此,挑选合适内容制作微课,营造心理氛围非常重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常识,运用积极心理学为设计原则,构建不同情景,将积极心理氛围和安全环境提供给学生,进而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情景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微主题”,还应当以合适方式呈现出来。
        首先,合理选择“微主题”。一则,主题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关心学生心理需求。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课程在与微课结合的时候,必须抓住小学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将其作为主要内容,与当下心理课本有机结合,把课本中知识点提取出来,设计为5-10min的为微视频,提供给学生。二则,确定“微主题”的时候,一定要从而学生年龄特征出发。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正处在逐渐成长的时期,每个年龄段的学生认知不同,因此,微主题的选择也不同,一定要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合适学生的内容,不能让微课又回到知识灌输的轨道上来。总的来说,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微课主题的选择,一定要细致实用、简单准确,以主题为中心开展其他教学活动,进而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心理健康辅导,提高课堂有效性。
        其次,有效呈现“微主题”。微课最为明显的优点就是能把图片、视频、音频、教学PPT串联带一起,用行云流水的方式,构建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强化课程体验。因此,对于心理辅导课所使用的微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感情上形成共鸣,激发他们对此部分内容的探究热情,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放松心情去体验,感受快乐,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慢慢地调试心理,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用生动的内容,触动学生的心灵
        微课程在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应用,需要以最佳教学设计体现出来。因此,教师要精心编辑微课程,提高微课程的含金量,合理设计问题,逐步准备,精髓提炼出来,保证微课真正的“微”,教学效果“大”,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触动他们的心灵,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一,关注微目标。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课的目标在于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微课程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关心学生的心理需要、感悟、内心体验,并不是灌输很多心理知识,也不是各种材料简单的堆砌,而应当是以“微视频”促进学生思考,一微课一个目标,形成清晰的教学目标,小并且实在,要有很强的操作性、针对性。微课程的目标必须具体化,满足学生学习要求,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缩短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才能带领学生探索生活中心理健康的实际意义,解决自身的问题。比如,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个主题,教师为学生传递与人交往的正确方式,包括“善于倾听、积极表达、换位思考、信任、诚恳、双向沟通”。教师设计“学会倾听”的课程,此为主题能让学生感知倾听方式对于人际交往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目标有高度的操作性。微课程教学目标不能过高,要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内容简单易学。用新颖的方式导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主题,围绕重点,全方位讲解。比如,借助心理学理论知识,微视频中设计生活场景的案例,以真实的事情把本次教学重点突出出来,为学生解决心理的疑惑;或者录制情景剧,强化感同身受,引起学生共鸣。在结尾部分,一定要总结本视频内容,点明中心,才能促使学生思考与行动。
        第三,注意教学中的拓展。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答问题,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回答“我该怎么办?”的问题,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教育以及自我成长,进而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设计体验式微课,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其主要目标为唤醒学生情绪,关注学生心理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灵上的成长。这时则可以利用微课,设计一些体验内容,让学生心灵上有一些成长。
        首先,激发学生的感情。比如,在积极自我暗示的课程中,教师通过微课让学生体验心理暗示所产生的新奇作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微视频:“引导学生将双手合十,并让学生观察,双手手指是不是一样长,然后学生需要伸出右手,想象自己的右手手指在慢慢地长长。想象一分钟左右,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双手再次合十,再次观察双手手指,感觉上右手手指变长呢?”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对积极心理暗示感兴趣,感受心理暗示的作用,从而在未来遇到困难的时候,采用积极心理暗示,可以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保持积极的心态。
        其次,提高感悟的层次。设计微课的时候,应当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所感悟,并且还能提升感悟层次,进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用。教师可针对“微主题”设计讨论环节,以层层递进的讨论,让学生对话题有深刻的认识,深度理解本话题,从而加强心理辅导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可帮助小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而快乐地长大。为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教师采用微课程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强化学生体验,促使学生深度感悟心理健康话题,从而加强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达维. 微课程在小学心理辅导课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 379(32):34-36.
[2]许汉平. 微课微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浅议[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5, 000(001):133-133.
[3]肖婷婷. 浅谈微课程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23):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