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   作者:李建华
[导读] 目前学习强国活动在全国掀起了热潮,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懂得了创新的重要意义,中国已经从中国制造迈向了中国创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深深扎根于教育教学之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更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构建,为此,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有所感悟。

李建华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瓜畲学校  343200
【摘要】目前学习强国活动在全国掀起了热潮,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懂得了创新的重要意义,中国已经从中国制造迈向了中国创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深深扎根于教育教学之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更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构建,为此,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有所感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83-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更多的能力与事物获得了新的突破,有了新的认识,这一切都要求我们要重视创造与创新,对于初中教育来说,是学生思维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只有重视初中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在知识的储备和应用中有所应用,有所突破,更有所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创设情境,创新方法,树立数学理念和数学思维,从而完善思维模式,为创新与创造提供可能。
        一、师生树立数学创新思维理念
        数学学科是思维不断培养和完善的一个学科,数学思想也是一个不断建立的过程,从小学接触数字开始,以及对应用题的接触、分析和解答都是对数学的一种认识和提升,对思维的建立和完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老师不断地讲解和引导,因此建立数学思维,树立创新思维理念,老师是先行者,只有教师具有创新思维意识,才能有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得抓住学生的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管齐下,逐步形成创新思维理念。如讲解直线和线段概念时,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线段和线,了解生活中的数学,再如讲解三角形是,让学生制作数学小教具,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树立创新思维理念,从而让学生于数学中升华到生活实际应用中,于创新中学会创造,真正达到学习目的。
        二、方法传授,引导学生拓宽思维渠道
        创新能力容易受到定势思维的限制,这也是初中数学教学面对的主要难题,要避免这种限制需要相关教师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与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拓宽思维渠道,进而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相关心理研究学者曾表明人类的创造力与其是否具备或高、或低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关,具备较高发散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在学习及生活中积极应用创造力,并将创造力转变为某种“成绩”。初中数学的教学也应当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引导其拓宽思维渠道,进而增强创造力,使其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并将有关内容应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及生活中,提升其核心素养。



        以《有理数的乘方》相关知识的讲授为例,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会应用一定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如提问“某数平方为16,该数可能是?”“若n为正整数,(-1)2n及(-1)2n+1的数值分别是多少?”等,利用有关知识点进行逆向思考,学生在解答后能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深刻魅力,并且思维效果较好。结合以往教学经验,拓宽思维渠道的实际应用意义较高,不仅能够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增强学生在理性、逻辑性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进而逐步提升其核心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与发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教师可以利用此种教学方法,将逆向思维、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其将有关解题技巧融会贯通,在面对某一数学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使其感受发散思维的乐趣,进而养成多角度分析问题、使用创新方法解答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拓宽思维渠道,创新思维方式,结合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行对问题的自主解答,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育的效果。
        三、鼓励质疑,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在众多学科的研究及发展史上,大部分学者都具备较高的质疑精神,能够对“既定”的知识进行反复探究,并创新出新知,如物理学中质疑地心说的哥白尼等,“质疑”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讲授中,大部分教师都会使用单方面授课的教学模式,将“既定”知识进行传递,忽视学生对自主探究及创新的能力培养,严重影响授课效果及质量。面对此类问题,有关教师应进行“质疑教学”,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否定”,进而在多次反复探究中发现知识学习的新路径。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借助具有质疑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
        例如,笔者在讲解《一次函数的图象》一课时,就设计了质疑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学生“y=2x和y=5x哪一函数增加更快?”“y=-2x和y=-5x哪一函数减小更快?”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分析的方法得出答案。在实际的讨论中,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辩证看待自身答案及其他同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给出答案,在课程最后笔者使用图象对其结果进行验证,肯定学生质疑的作用,授课效果也有明显提升。此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认识到创新带来的实际影响,促使其不断完善自身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质疑表示肯定。在师生关系中,表扬和鼓励是拉近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要确保质疑教学的质量及效果,教师应对其主观质疑的行为表示肯定,给予其一定的积极暗示或提示,必要时可以使用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对其进行鼓励,看似缺乏实际效用的细微行为对中学生的成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2】。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考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大胆提出“为什么”或说“不”,而对其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保持肯定态度,尤其是对待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教师应当始终保持支持态度,利用鼓励性的语言及行为帮助其增强自信,这样既能够提升班集体整体的学习质量,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创新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主动力,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构建轻松愉悦、高校的课堂氛围。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断积累创新能力培养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做好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肩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伟大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孙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3):72.
【2】万春丽.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思考[J].农家参谋,2019(7):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