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   作者:奴尔兰•巴哈提
[导读] 鼓励教学法作为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闪耀着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鼓励能够使学生清醒地认知自身的发展过程,提高美术实践能力和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实现自我发展和人格完善。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虽然性格还处于敏感的叛逆期,但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赏识,从而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入和使用鼓励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自我认知,激发学习意识;通

奴尔兰•巴哈提   巩留县第二小学  835400
【摘要】鼓励教学法作为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闪耀着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鼓励能够使学生清醒地认知自身的发展过程,提高美术实践能力和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实现自我发展和人格完善。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虽然性格还处于敏感的叛逆期,但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赏识,从而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入和使用鼓励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自我认知,激发学习意识;通过鼓励学生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通过鼓励学生自我表现,激发创造意识。
【关键词】鼓励教学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31-01

        引言:鼓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促使人们不断的挖掘自身的潜力,开阔思维,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要想让鼓励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欣赏学生的不同特点,找到最能激发学生动力的方式;还要掌握好鼓励的方式与程度,避免因过度的表扬与赞赏使学生产生自大的心理,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1鼓励教学法的重要性
        很多心理研究表明,在学习活动中对于学生进行适当的肯定、赞美、鼓励,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有很多的好处,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首先,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很多学生在课堂中由于胆小,不愿意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不愿意发言,教师就很难从他的反馈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无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通过教师的鼓励与引导,让学生逐渐的融入课堂环境,让其在教师的肯定中获得满足感,增强自信。
        此外,在课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还能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通过教师的肯定,学生获得了自我满足感,还对教师的肯定产生了强烈的渴望,享受被表扬的感觉。这就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加的集中注意力,积极的配合老师,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探索;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完成自我管理,不断的完善自己,以便于得到教师更多的肯定。
        2鼓励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1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



        2.2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笔者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示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等,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示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示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2.3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在教学中笔者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笔者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
        2.4在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学生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
        结语:在美术教学中应用鼓励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满足和自我认同,还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教学法也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更有效的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的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轻松,也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从中获得了快乐。
参考文献:
[1]联系生活素材,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J].罗玉荣.美术教育研究.2015(18)
[2]反思美术课堂中的活色生香——对当前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冷思考[J].姚灿灿.华夏教师.2017(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