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教学中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   作者:孙明慧
[导读]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适当的环境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成人应为儿童创造一个积极支持的环境,使儿童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和探索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儿童习惯的培养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儿童的习惯。本文以情境教学为基础,探讨了情境教学中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孙明慧    德州市陵城区郑家寨镇纪家小学附属幼儿园  山东  德州  253500
【摘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适当的环境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成人应为儿童创造一个积极支持的环境,使儿童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和探索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儿童习惯的培养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儿童的习惯。本文以情境教学为基础,探讨了情境教学中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情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18-01

        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学习往往是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幼儿园环境的创造和利用中,教师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为出发点,为幼儿创造一个渗透的情境,引导儿童通过与学习空间、材料、氛围的相互融合,突出情境在儿童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中的作用,让儿童以独特的学习方式与环境互动,积累经验,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情感体验
        (一)生活游戏场景
        儿童年幼易受外界事物和环境的影响,教师在创设游戏情境时,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创设与孩子生活相关的自然、现实情境,让孩子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反思和积累良好的行为体验。如在创设的儿歌情境剧《我是公园里的小天使》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教会儿歌“我是礼貌小天使,公园游玩也如此。见面相互问声好,会说谢谢有礼貌。撞了人多着急,快快说声对不起。碰了我不生气,轻轻说声没关系,做游戏真有趣,排好队来有秩序。”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朗诵朗朗上口的儿歌并理解其含义之后,对这首儿歌印象特别深刻。在幼儿玩游戏的时候反复不断地说唱,并且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二)角色游戏场景
        角色扮演作为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游戏方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儿童通过扮演角色、体验和模仿角色的良好行为,学会遵守规则,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是一个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机会。在开展幼儿园角色游戏中,从开设“娃娃家”游戏情境开始,首先就要让幼儿模仿大人的劳动和大人的相互关系,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合作,在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规则后,就可以慢慢迁移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宝宝超市”“宝宝银行”等游戏上,结合“上幼儿园和老师说什幺,和爸爸,妈妈说什幺?”“去超市、商店买东西要说什幺?”等环节,用游戏强化幼儿礼貌待人的行为,帮助他们学会使用相应的礼貌用语和文明礼仪行为。
        二、巧借墙饰载体,强化幼儿体验感悟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感染幼儿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空间,创设与幼儿互动对话的游戏化墙饰,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用图片呈现活动要求,使幼儿在与环境的对话中获得游戏性体验,能更有效地培养习惯。例如,在孩子洗手的时候,他们每次都很粗心。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洗手的印象,除了用游戏歌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洗手习惯外,游戏歌曲的内容还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贴在水龙头旁边,让孩子们看得更直观、更方便。


此外,当班学生及时制止孩子洗手的不良行为。通过老师细心积极的行为引导和及时的表扬,孩子们生活细节中的行为习惯正在慢慢改变。良好的环境是非常有效的无声教育。无声情景环境的引导能引起儿童的共鸣,成为一种正常健康的训练方法。
        (二)“让环境会说话”引导幼儿
        幼儿园里每一块墙壁会说话,每一处环境皆育人。在幼儿园布置“文明礼貌伴我行”主墙饰时,根据幼儿水平布置一部分任务让他们共同参与,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体验到了平等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同时参与墙面的创设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给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在设计的“猜一猜、开一开”区域环境墙饰中让幼儿玩语言游戏,在游戏中,我们通过描述图片来判断正确的行为和错误的行为图片,然后用符号打开正确的门。一个好的游戏环境必须是丰富和宽松的,同时必须包含教育因素,给予孩子一定的支持和暗示,不断促进孩子向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发展。
        三、构建互动体验,助力幼儿习惯养成
        (一)善于捕捉情境性互动的契机
        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情境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与同龄人互动,学会了规则意识和文明行为意识等,这些都在不同方面得到了提高。虽然他们只是玩简单的游戏或模仿动作,但只要老师善于捕捉,通过引导和巩固,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情境互动,让孩子有兴趣和独立的体验,那幺孩子就可以把外在的体验转化为自己的体验以自己的方式,这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比如,结合“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的活动,老师安排孩子回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平时,老师经常捕捉到孩子在幼儿园帮助老师和同伴的劳动行为,并以照片的形式分别在杂志上展示。一家杂志在家里展示展品,一家杂志在活动室设计并张贴“爱劳动的好孩子”,结合幼儿园的表现,每周在“爱劳动的好孩子”上贴上贴纸。让孩子坚持自己的事情去做,或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以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善于引发环境互动的最大化
        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孩子与同龄人的相互学习,孩子有机会代表自己,了解自己,纠正自己。教师在安排环境与儿童的互动时,应挖掘环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让具体的形象、生动而有意义的情境与儿童的对话互动,唤起儿童的共鸣,使儿童的体验更加持久深刻,内化为自己的体验行为。例如,教师利用寝室的角落墙面,张贴真实形象的午睡流程示意图等等,通过环境创设指引,用情境渲染、标志指示、图示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对照图片,每天说一说、比一比谁的对,谁的进步大,然后经过班级教师适宜的指导,采取个别纠正、督促、共同学习、随机帮助等方式,使幼儿的行为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创设互动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并不断重复的,它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内化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结语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园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使其在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畅.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9,(S1):145-147.
[2]余琳琳.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内容及方法[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154-155.
[3]蔡玉叶.情境化 游戏化 随机化——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育导刊,2020,(06):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