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学写法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4月   作者:曹维维
[导读] 写作方法是写好作文必备的要素,而写作方法的习得主要通过阅读。可通过细读教材、阅读名家名篇、阅读同龄人习作、理论联系实际多练写和集体评改作文等方式有效掌握写作方法。
         曹维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实验小学   161300
        摘要   写作方法是写好作文必备的要素,而写作方法的习得主要通过阅读。可通过细读教材、阅读名家名篇、阅读同龄人习作、理论联系实际多练写和集体评改作文等方式有效掌握写作方法。
        关键词  作文  写法  阅读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提高作文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写作文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那就是要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去构思写作。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中的“写”是输出信息的过程。要输出信息,就要先吸收信息,否则头脑空空,拿什么去输出?那么吸收信息的过程就是“读”,也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为了促进写作,阅读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要写好作文,唯一的办法是多看多写。宋代大作家欧阳修在回答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好时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这确实是经验之谈。南宋诗人姜夔也说:“多看自知,多作自好矣”。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也有言:“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可以说,自古及今,所有的文章高手,无一不在多看多写上下过功夫的。
        阅读之于写作的意义有三:一是可以学习知识,开拓视野,受到思想的启迪、灵魂的陶冶;二是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而第三个就是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即“读文学写法”。古人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精心研读一些好文章,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么写’。”
        既然如此,那么怎样引导并训练学生从读中学习文章的写法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有效的途径。
        一、精读教材
        语文教材所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里面自然包含着做文章的各种好的方法技巧。因此,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中,除引领学生鉴赏文章的思想旨趣外,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学习文章的巧思妙构,让学生从教材中学习写法。例如《桂林山水》,文中写道:“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静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这些句子采用了对比的写法。

而“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则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写作手法。教师细细地将这些写作方法给学生讲明讲透,学生自然就懂得了文章写作的修辞方法。
        二、课外多看名家名篇
        教材中的文章毕竟有限,写作方法自然也不够全面,这时就需要辅以课外的文章。课外的文章首选就是名家名篇。选择名家名篇时要有针对性,即针对课内没有涉及到的写作方法去选择文章,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弥补课内写作方法的不足。例如《微笑》一文,结尾写到乘客写下的不是批评,而是表扬,结尾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这种“大逆转”式的结尾方式就是教材中没有的一种写作方法,可以选过来讲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
        三、课外多看同龄人的文章
        多看,不只是多看名家名篇,学生更应该多看一些同龄人发表的文章。因为是同龄人,生活内容、思想认知和情感体验都具有引起共鸣的地方,也就更容易从中汲取好的写作方法。我认为看同龄人的文章最好的莫过于读同龄人写的优秀作文。因此,教师应注意时常搜集一些优秀的学生习作,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这些优秀作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将这些好的写作方法借鉴过来,学着在自己的作文中加以运用。
        四、理论联系实际多练写
        多看的同时,还要多写。俗话说:“读十遍不如写一篇。”巴金老人说过:“只有写,你才真正会写,越写越熟,熟极了,才能从心所欲。”写作的方法仅仅是理解了、明白了还远远不够,还要将学到的方法理论与实践写作结合起来,学作文最终要在实战中训练提升,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去动笔写作,通过实际的、反复的练习,从而真正掌握写作方法。
        五、评改中深刻掌握
        评改作文也是掌握写作方法的一种途径,而且是最深刻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因为在具体的评改过程中,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哪里的写法不正确,哪里该用什么样的写法,是理论与实践最紧密的联系。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是一种集体鉴赏评议式的阅读,是更深刻、更有效的阅读。为了让评改真正能起到教会学生写作方法的目的,可采用面向集体、师生共改的方式。学生初作成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编辑成电子稿,展示在屏幕上。然后,师生共同研讨评议,根据大家研讨评议的结果,教师直接在电子稿上修改。这样,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达到切实理解和掌握写作方法的目的。同时,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一举双得,事半功倍。
        写作方法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一定要不断积累学习,而这要通过广泛而深刻的阅读才能获得,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