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线上管理方式”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4月   作者:李冬梅
[导读] 作为班主任我深知: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自身修养是保证。但我更觉得对学生“爱”要有态度。
                     李冬梅  黑龙江省建三江第二高级中学 156399
        摘要  作为班主任我深知: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自身修养是保证。但我更觉得对学生“爱”要有态度。
        关键词  班级  线上  管理  
            “班主任”在我心目中不仅仅是一种称呼,而是沉沉甸甸的责任;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的家长,班级的气氛是家庭氛围。我也相信“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学生”,所以在决定当班主任前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规划自己班级模式与氛围。作为班主任我深知: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自身修养是保证。但我更觉得对学生“爱”要有态度。
一、        班级“小组建设”分权、分层管理模式
        由于疫情,线上分班之初,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针对这样情况及与原班主任沟通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成立了学习小组;班级人数多,为了方便管理设立多个小组,组员容量不大,为了更高效的小组内部联系。并建立小组长群,每科任课教师与小组长学习群,以及班级师生群、班级家长群以及相应的钉钉群,这些都是为了更够满足线上学习沟通效率。并选择课代表,为了辅助老师下达学习任务。课前组员到组长那报数,没有报数的同学,我马上电话联系以免耽误上课;这样分权、分层管理、小组长任命清单明确实施起来非常有效。小组长是班级的核心力量,抓住核心,把握班级动向。个人有量化、小组也有量化,并评出ABC三个等级,要让学生知道班主任对此事是重视的态度。目的增强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合作意识。让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融合。
二、        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线上授课最大的特点是沟通互动较线下上课困难,我经过自身试验一节课不参与任何互动,前十分钟可能你还跟的的上,但后面会跟不上甚至犯困,学生互动有延迟和打字的困难,学生不参与互动听课效果较互动效果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学生考核制度,做了详细的量化标准,为增加学生互动特设学生课堂互动一项加分,并上午、下午及晚自习及时极速公布。激发学生学互动达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并且不允许有负面的言论和不尊重教师的话语出现。让积极健康的情绪萦绕整个班级。分组较多,这样小组长数量多一些班级核心参与性强,带动性越强。
三、        增强家校互动,拓展管理空间
           人的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个人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生的。线上授课,有利之处: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律性;一个人的自尊性体现在一个人的自律性上。高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自我认知能力、并为提升学生自身素养提供了机会。同时家长也能看到孩子平时的学习状态,家长也有机会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通过家长与老师共同管理,还有学生的自我约束,三方共同努力打造好的学习环境。要让家长知道班主任对学生是重视的态度。
四、        民主管理、学会倾听
        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我做到了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洁言洁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逐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经常通过视频语音开启小组长会议,采纳和听取学生的心声,每颁布一项制度现在组长群里征集小组长的意见,这样就有一批支持者,能够更好的开展到班级每一位学生。经过了解家庭有困难的同学,没有学习桌,我在网上为这位同学没了一个建议学习桌;通过班主任老师细心的观察、并通过作业与各科老师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及时沟通处理,化解学生内心的困惑与迷茫。老师要时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在原则面前义正言辞,在倾听时要春风化雨。
五、        “爱”要有态度
           一个人的在成长必然要经历挫折,作为班主任老师,我采取“亦师亦友,和而不流”的方式教育学生。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教育学生,毕竟无论多大年龄的人“受到别人的赞美”是一件无与伦比美妙的感受;而在教育学生总会遇到几个特别的,首先,我会指出他不正确的地方,再引导学生怎么去做,我给出学生选择,而不是命令。然后,我会告诉他你现在有选择的权利,你的每一次选择是向上的还是向下都由你自己觉得。向上你会越走越宽,向下你也可以想想得到。每一个你现在看到不容易与你不想成为的人,当初都和你一样青春年少、天真浪漫。所有的路都是自己一步步的选择,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用命令会让学生很反感,毕竟青春期的孩子是叛逆的,你给的总是排斥,自己选的就不一样了!
            总之,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没有固定模式和方法,只有在不断琢磨中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常做常新。我会怀着慈母般的心,严父之举,带领着我的学生们一路高歌走向属于他们的美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