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伟
哈尔滨市阿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摘 要 水稻专用肥针对特定区域内土壤的供肥能力、土壤养分丰缺程度、作物需肥规律、计划产量需肥量提出适宜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施用量和最佳的施肥比例,其核心是确定专用肥各有效成分的配比和适宜的用量,其次才是解决施肥方法的问题。
关键词 水稻专用肥 检验检测 准确度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只有全面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化肥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粮食的品质,做好化肥的检验检测,确保肥力稳定、质量合格,以形成经济推动力,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水稻专用肥检测的必要性
确定适宜的专用肥有效成分含量和适当施用量以及各时期施用比例是提高专用肥效益的重要环节。当前,市场上的化肥五花八门,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只有全面保证化肥的质量,才能形成健康良好的市场秩序,推动好产品进入生产环节。当下,我国农业生产对化肥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化肥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从整体看,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施用总量占世界第一位,约占全球施用总量的1/3,我国化肥生产与使用量较大。化肥的增产、增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整体看,我国的化肥生产与销售还存在问题,特别是市场监管不够全面,导致了化肥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市场销售的化肥并非全部合格,也有大量的劣质产品充斥其中,影响着农业生产。每年由于化肥质量而导致的农业损失较多,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与化肥质量有直接关联。劣质化肥不但不能为作物提供养分,同时还会影响作物生长,污染周边环境,使农业生态受到破坏。只有对化肥进行综合分析检验,并保证结果的精准性,才能保证粮食质量。
2.水稻专用肥的检测方法
目前,我国对化肥进行的分析检验主要是针对营养成分展开的,肥效判定依据为“浓度"。
2.1磷肥检验应根据其成分和性质选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制作沸腾溶液(通常是胡萝卜皮溶液)。
第二步,在沸腾溶液中加入样品并观察清夜有无变化。若溶液颜色在样品加入后变成浅绿色,就意味着纯度较高。
2.2氮肥检验时比较常用的方法
其一为加热法,通常需结合其他方法使用,指的是加热样品之后根据气味来判断纯度,若加热后气味刺激性强,则说明样品纯度较高。
其二为溶解法,指的是根据样品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来判断纯度,若可以溶解,就说明纯度较高。
2.3钾肥检验方法同样有两种,依次为溶解法和焰色反应法。前者的检验步骤为:在水中加入样品→静置五分钟→观察溶液。在溶液中没有杂质的情况下,就可以基本确定样品纯度是比较高的。与溶解法相比,焰色反应法稍显复杂,流程为:备好乙醇溶液(浓度≥95%)→将脱脂棉置于溶液中→将少量样品粘到脱脂棉上→点燃并观察焰色反应。在纯度较高时,脱脂棉燃烧时的火焰会呈现紫色。
3.提高水稻专用肥检验准确度的策略
尽管当前水稻专用肥检验中采用的方法都可行且适用,但实际操作中却经常会因为相关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进而导致检验准度不高。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此类问题,现实中除了要选用科学方法之外,还需对操作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控制,并通过经验总结,来不断优化检验模式,以促进检验准度的提升。
3.1适当加大样品量
样品量是影响检验精度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是由其与相对偏差的关系(样品量越多误差越小)决定的。对化肥中的营养元素进行检验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难度,再加上相关因素的限制,要想提高检验准度可谓是难上加难。目前,我国对此的规定大多是针对科学研究的,尤其是采样标准,对样品精度的要求近乎苛刻。所以,在具体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检验单位可在遵照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在允许的范围内灵活变通,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采样量。以上做法利用了样品量与相对偏差的关系规律,科学性无须怀疑,但实践时需做到合理,不可盲目加大样品量,以防引发其他问题对检验精度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前先进行科学分析,以保证样品量适中。
3.2积极应用先进设备
化肥检验是一项比较“精细”的工作,整个过程中必须做到严谨、有序。然而,现阶段我国对化肥实施的检验对于人力还有很高的依赖性。其中有不少的工作都是由工作人员去完成的。在此种检验模式下,人为因素的影响难以消除,检验准度的提高极为困难。所以,相关部门有必要在正视手工操作弊端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来克服现行检验模式的缺陷。为此,现实中应从增加专业仪器入手,利用仪器的自动化与高精度优势来削弱人为因素的限制效应。在实践中,建议将现有设备升级与先进设备引入相结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更新设备,以便为检验精度的提升奠定技术基础。需注意的是,设备引入需有重点的进行,不可盲目、贪多。就目前来讲,设备应用应立足信息技术发展状况,重点引入以探针技术为代表的高精技术,通过提高数据分析的精度来带动检验准度的提升。
3.3增强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检验人员作为化肥检验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对于检验准度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所以,相关单位必须要重视检验人员的作用,并通过不断增强他们综合素质等方式,来提高他们操作行为的规范性,尽可能的规避人为因素引发的不必要影响。为此,检验单位可尝试以下措施:首先,对检验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强化他们的业务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对检验人员的工作有着决定性影响,因而,业务能力强化实际上是规范操作行为的基本措施。在具体的培训安排上,检验单位可考虑将专家讲座与组建培训班相结合,内容应紧密结合化肥检验要求与操作规范。其次,对检验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通过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增强责任意识等方式,来促使他们严格 要求自己。此外,相关单位还需设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利用机制的约束效应与激励效应来实现对检验人员的有效引导,进而使检验工作趋于规范化。所以,对检验模式与方法进行优化、改良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举措,需要依靠检验人员的能动性与严格要求来保障。
4.结语
总体来讲,分析检验是确认化肥质量与成分的重要工作,但目前实践中却普遍存在检验精度不高的问题。负责化肥检验工作的单位与技术人员必须要明确职责,并树立不断改进的意识。对于检验人员来讲,提升检验精度不仅是“分内之事”,还是推动检验水平不断提高的契机,无论是从实现个人价值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农业发展的视角来看,此举都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