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敏
哈尔滨市阿城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摘 要 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因而受到各方重视。农业发展过程中有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病虫害问题 治理措施
近几年来,在先进科技的引领下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农业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农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农业工作人员寻找更为切实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从而确保农业良好的发展态势。
1.农业病虫害成因分析
1.1不重视生态平衡
不重视生态平衡是农业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就会出现大规模的病虫害现象。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农业生态系统失去了生物多样性,导致农业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这种破坏性的生态环境中,病虫害容易获得更适宜的生长环境。加上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单一,往往会使病虫害快速发展。
1.2生产过程管理过于薄弱
重视抗病品种的选择,适当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不幸的是,许多农民没有加强种植管理,不关注病虫害发生规律,不根据病虫害防治要点避免病虫害高峰期。在没有及时施播农药的情况下,导致病虫害积累。
1.3不注重农业的全面发展
发展农业,必须注重综合开发,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病虫害综合治理。然而,目前农业病虫害防治手段过于单一。首先,不通过植物生长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来对抗病虫害,盲目依赖农药的使用。其次,重视农业病虫害防治,不重视病虫害防治根本。最后,没有综合运用科学的物理防治方法,造成了病虫害防治的被动,积累了其他矛盾。
2.农业病虫害防治原则
2.1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
在防治中,我们应该发挥标准化方法的作用和影响。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农业种植标准,根据要求采取科学的种植措施,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从而取得科学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其次,要加强必要的定量检查,确保农业基地实现优质水、优质土和优质肥料的必要条件,提高必要的基础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水平。
2.2坚持多元化种植发展原则
为了提高农作物在发生病虫害时的生存能力,我们应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全面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水平。要依靠优化生态系统抵御农作物病虫害的侵袭。
2.3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导向作用
农业技术人员在病虫害防治中对提高农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全面提高农业质量。首先,农业技术人员应不断深入农业领域,积极引导农业种植者提高绿色农作物的种植能力。其次,要加强农业知识的普及,定期组织各种培训课程,不断积累农业经验和技术。认真总结有机农业和病虫害防治的特点,帮助农业种植者提高预防能力,有效防治病虫害。
3.农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3.1提倡多样化种植,保持生态平衡
单一的农作物种植由于资源和生态条件都没有明显的差别,很容易给害虫提供滋生条件。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病虫害容易迅速发展,从而使益虫的生长空间缩减而不利其生长和繁殖。所以,多样化种植是利用创造生态平衡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我们首先要把握好时间的多样性,主要侧重于对种植和收获时间的把握。其次是把握好空间,主要体现在品种、地理空间和土壤的多样性。
3.2强化管护,减少发病率
优先选择抗病品种,并及时对种子进行处理。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充分晾晒和温水浸泡。结合病虫害发生规律因地制宜地调整和制定栽培制度,不在病虫高峰期播种,选择在害虫与益虫同步生长的时期播种,最好是在不利于害虫而利于益虫生长时播种。同时,根据农作物生长的高度适时进行修剪、定花定果,以利于清除病虫害,搞好田间管理工作,保证农作物种植场所的清洁卫生。此外,制定好防治病虫害的预警措施,达到预警值时及时预警。初期发病及时采取生态防治,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以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
3.3加强科技宣传,提高技术含量
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做到深入群众、深入田间和深入研究,做好、做实调查研究和技术指导。要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技术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自已放到农民群众中,展开定期和不定期的农业问卷调查。根据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并结合农户和相关种植业主的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相关防治知识宣传册,并进行发放、宣传和讲解,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对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思想认识和综合防治水平,从源头做起,真正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农业科技人员不仅只对种植业主作理论上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一旦发现病情,必须亲赴现场组织种植户实地观查和防治,并说明病害的症状、特点和防治方法,用实例来提高认识和加深记忆。只有实施好具体的技术指导,才能真正促进农业种植人员掌握病虫害防治方法。
3.4注重生物和物理防治,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
据了解,我国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的使用率超高,每年有25万t 左右。对出现病虫害的农作物,种植者一般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局部地区化学农药泛滥。对有病虫害农作物的生产地块长时间反复施用化学农药,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提高疾病的发生率和治疗难度,还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和产生一系列的危害。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所残留的农药对人畜的身体健康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长期大量使用还会对土壤和河水等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并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失衡,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最大程度地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是防治农业病虫害和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线。例如:可利用家禽类食虫的特点,在种植地进行定期散放,或者定点放灯吸引昆虫并在灯周边布置纱网,防治效果极佳。
4.结语
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更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大着眼点。做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不仅需要农业技术人员尽心尽力地做好技术指导工作,更需要相关部门和组织的大力配合。综合各方面力量,尽最大努力提高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和“防重于治、未病先防”的思想,以科学防治为主体,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