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之路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4月   作者:陈香伟
[导读] 经过四年的摸索,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逐渐成型,并在中考中结出累累的果实。现在我从以下几部分谈谈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陈香伟    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第一中学   156399
        摘要  经过四年的摸索,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逐渐成型,并在中考中结出累累的果实。现在我从以下几部分谈谈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  小组   合作  学习   方法
        不管你承认与否:一个有着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其教学观念和习惯已经定型且很难改变,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课改的东风如何吹的山响,我的内心都始终不为所动。如果不是那次外出学习,我真的就不会改变……
        那是2014年10月,校领导带领我和几名教师去双鸭山市参加一个“初中课堂教学观摩”会议,让我近距离地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课堂学习方法。正是这次看似平淡无奇的学习给了我巨大启示,让我由原来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抵触变为自觉而积极地去尝试,最后受益。
        学习回来后,我立即行动起来。从小组建立、学生座位排列到评价机制的制定,每一个环节,我都认真琢磨,反复推敲,再付诸行动。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立即修正。经过四年的摸索,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逐渐成型,并在中考中结出累累的果实。现在我从以下几部分谈谈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科学分组。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成员学习能力梯度递进,组与组总体学习水平相同”的原则。在具体操作时,我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将班级的12名同学定为小组长,并且称为一号,再选12名同学为副组长且称为二号,12名同学定为三号,12名同学定为四号。再根据他们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将一二三四号进行组合,这样就形了12个4人学习小组。之所以根据学生能力大小及个性差异进行分组,是为了让每个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让能力好的学生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在合作之前,教师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在做事中获得知识,有所收获。
        二、座位排列。分完小组之后,我让12个小组中每两个小组互为对手组,对手小组相对而坐,中间是过道。这样对手就坐在对面,每个同学都非常明确对手是谁。谁都不甘心被对手打败,所以他会密切关注对手在做什么,还会在各个方面努力去超过对手。这样班级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就会逐渐形成。同一小组内的座位排列有过多种尝试,最后发现四二一三最科学,即十二个四号在讲台下成两列,二号在他的旁边,一号号在二号旁边,最外侧是三号。这样排座的目标性非常强,上课教师能非常一目了然地知道每一排学生的程度,学习不同难度的知识,教师会非常明确该关注哪些学生。同时在小组内部,最好的座位给了四号。首先,四号会受到老师们的重点关注;同时比他能力强许多的二号就在他的身边,一方面可以辅导他的弱势学科,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并规范他的学习行为。小组的一号在二号和三号的中间,二号和三号什么地方有问题都可以向一号请教,这样同一学习小组就可以形成研究的氛围。这样排列的座位,对班级形成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是不可或缺、不容忽视的。只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施以恰当、系统的评价,就能调动每个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不仅关心他人在合作学习中的成就,而且还会关注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努力程度。这时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切实有效的,才是名副其实的,才是有意义的。

基于这种认识,我把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确定为衡量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的方法与工具,让它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整体,让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1.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分阶段评价。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表现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依据上面内容在对手组之间进行评比,获胜组得5分,对方得3分。    
        2.对每个人在课上的表现进行具体评价。每节课举手回答问题时,叙述过程声音洪亮,表达完整、答案准确即得1分。下课前2两分钟统计各小组在本堂课的总计得分,将分数写在告示板上,并有专人记录。
        3.将作业和各科小考计入个人得分。优秀者得2分,合格者得1分,不合格扣2分。每次将小组的总计得分写在告示板上。
        4.将学校对班级常规管理要求列入小组考核。在学校对班级评比或大型集体活动中,表现优秀者或违规者,各小组适当加分或减分,并公示记录。
        5.将每次检测成绩列入小组成绩。学生根据各科考试成绩在小组内计算自己的个人得分,然后四人相加得出总分,在加上前五项小组的得分,总分在12个小组中排名前6的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每个成员各进一次“军衔”。
            小组合作学习一年后,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质疑,都非常精彩,学生活动有序有效。“兵教兵”的现象成为课上一种普遍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有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小组长就主动地给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组长还会继续讲。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不在是老师的要求,而是小组学习的需要,处处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逐步养成。过去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混乱局面基本上消失了。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向有序的方向发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班级的管理者由教师一个人变成12个、24个甚至36个,人人参与管理,不断地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及时校正出现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两年后,班级的整体学习成绩有了巨大的提高,同时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明显要强于同龄的学生许多。学校的各项活动,无论是演讲比赛、文艺表演还是体育运动会,我班都名列前茅。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
        四年以后2017年中考,小组合作学习让我收获了累累硕果:全班四十五人三十三人考入建三江一中(我们管局唯一一所省重点),九人考入建三江二高,只有三人没有被高中录取读了职业学校。考入建三江一中的三十人中管局前十有三人,名次分别是第二、第四和第九。而且这些已读高中的同学也表现出优异的学习能力,同届学生共有一千一百五十人,大榜前十进入四人,其中徐靖轩同学稳居第一名,考入实验班、典型班二十二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前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正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既相互竞争、相互帮助,又相伴成长,才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稳健,发展越来越好!
        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仍然有许多新的问题急待解决。比如学生之间性格差异对合作学习的影响等等。我会努力观察、研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我会一直在路上,研究让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的道路,让学生学的愉快,让我们老师教的轻快。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