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4月   作者:乔丽娟
[导读] 游戏是幼儿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是幼儿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幼儿创造性的源泉,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因此,幼儿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情况,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增强体质、了解生活,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强壮体魄的目的,实现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乔丽娟  山西省夏县示范幼儿园  044400
        摘要  游戏是幼儿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是幼儿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幼儿创造性的源泉,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因此,幼儿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情况,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增强体质、了解生活,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强壮体魄的目的,实现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   游戏  活动  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纲要》要求我们做到:“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发展。”
        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里,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我们逐渐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手段,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可见,幼儿园游戏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生活中好动、好模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游戏活动正是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再由教师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带领幼儿在绘画、唱歌、跳舞等方面进行体会、学习和模仿,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获得知识技能。
        幼儿时期是孩子生长的关键时期,而游戏是非常自由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组织进行的,如在音乐教学中插入音乐游戏,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游戏,户外活动中的体育游戏等,这些游戏的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年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因人而异,适度调整,调动了全体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比较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要。
        二、游戏对于培养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社会交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小熊请客》的故事,幼儿可模仿作品中每一角色的语言,来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扮演小熊的幼儿语言憨厚、热情;扮演小猫咪和小花狗、小公鸡的幼儿,用鄙视的态度对待狐狸,用亲切、礼貌的语言对待好朋友;扮演狐狸的幼儿则尽力表现出狡猾、贪婪的特征。幼儿在游戏中很自然地熟记作品中的语言,富有创造性地、生动逼真地表现出符合角色性格的声调和表情,这都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水平,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使他们能够相互表白,逐渐学会表达。


        在游戏活动中,常常有意识的创设机会和空间,引导、鼓励幼儿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想法,使他们的交流、交往意识得到提高。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与同伴和老师接触、交往,在同说同笑同乐中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乐趣,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使幼儿受益无穷。
        三、游戏对于培养幼儿优良品质,对美的感受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的跑、跳、投等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也会得到锻炼和改善,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能给幼儿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户外游戏还能提高幼儿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各种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幼儿必须严格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相互协作和遵守纪律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品质,优美的游戏动作、协调一致的特点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同时在活动时,一些比较内向的、不太活泼的幼儿也会参加到活动里,并通过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各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如开朗、活泼、友善、爱心、同情心等,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幼儿的性格将逐渐活泼开朗起来。
        热衷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练习语言表达、发展观察、记忆、注意、思考的能力,使学习潜能得以开发。“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会学习的孩子更会玩,”《纲要》指出:“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我都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做主,让他们当主人。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放手让孩子去游戏,千万不要把孩子束缚成“呆鸭子”!所以我们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要特别重视把游戏结合到教学的过程中,让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的丰富多彩。
        实践证明,游戏是一种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自由活动,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和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应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将游戏融入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领域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全面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