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线上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4月   作者:苑秀云
[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阻挡着人们出行的脚步,却阻挡不了师生停课不停学的心。借助互联网,我们依然如期开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我们的课堂依然在行动。
       苑秀云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站前小学 161000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阻挡着人们出行的脚步,却阻挡不了师生停课不停学的心。借助互联网,我们依然如期开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我们的课堂依然在行动。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线上教育  教学  网络  直播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给节日披上了灰色的外衣,也给每个人心上罩上了一片阴影。新冠肺炎疫情虽然阻挡着人们出行的脚步,却阻挡不了师生停课不停学的心。借助互联网,我们依然如期开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我们的课堂依然在行动。在这种特殊时期,特殊的教学形式下,我对线上教学有如下浅显的认知与思考。
        一、增长知识与体验活动相融合
        线上教学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直播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室里,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有所不同,我认为主要弊端有以下两点。第一,缺乏代入感。传统课堂有老师手把手操作、同学间的讨论,以及及时的课堂练习,这使得学生可以在一种“沉浸式”的状态下学习,具有极强的代入感。而线上教学是坐在屏幕前,单方面的看视频听老师讲授,排麦、打字以及上传作业的互动缺乏及时与灵活,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像一个局外人,而非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第二,缺乏自控力。低年级的小学生总会在学习中有一些小动作,这是在传统课堂上就存在的现象。而在线上教学中,这一现象会被放大,家长的电话声,电脑的误操作等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因此学生更难集中注意力听讲,使得学生吸收知识更加困难。
        如果有更适合线上教学的存在,有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学习情境,就可以大大减少以上弊端的出现。小学生需要的是生动有趣的教学,是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教学。

为此,我在数学线上课堂教学中将增长知识与体验活动相融合,组织开展了与教学相关的数学主题活动,创新教学形式。例如,主题活动“认识方向”,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一节内容,教学重点是学会确定生活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难点是运用东南西北辨认生活中的方向。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一页拍手歌的PPT: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让学生跟着老师,进行上、下、左、右、前、后的拍手,作为对已有方向知识的回顾。在这一环节中我打开摄像头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这样会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接下来演示对东、西、南、北的认知: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由于学生上课时间是在上午八点半,因此太阳此时正在东方,这和活动的内容是相符合的。“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请说出你所在的房间哪面墙是东面的墙?西墙?南墙?北墙?”,学生们站起身有的到窗边找太阳,有的问家长,有的拿出了指南针,还有的说等疫情结束回到校园在清晨的阳光中辨别方向,最后我让学生们根据太阳的位置,在房间的四面墙上分别贴上东、西、南、北四张卡片,同学们很兴奋纷纷拍照留念。这一过程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在增强学生代入感的同时,趣味性的提升也消除了学生自控力不足带来的影响,不会因为家中环境而走神,而是紧密结合现实融入家庭环境中进行学习。可见,增长知识与体验活动融合教学能将线上教学的弊端转化为线上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家中的资源进行有体验、切实际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让学生真正能有所收获。
        二、教和学与传统意义不同
        停课不停学,对每一位教师、学生都是一次考验。对于教师来说,体现的是老师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现代化教育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在这次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出自律水平的高低。不管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就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用的不好,对教师来说,会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于学生来说,则让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甚至误入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的歧途。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人,一定要积极站好线上教学的每一班岗,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网络学习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教育的有效性。疫情虽然阻止了我们师生相聚,但是阻止不了广大教育人炽热的教育情怀和强烈的育人责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