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来生,我……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4月   作者:程艳玲
[导读]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持之以恒,逐步把学生培养成心中有父母,尊重他人,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职责所在。

          程艳玲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二龙山农场学校   164131
        摘要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持之以恒,逐步把学生培养成心中有父母,尊重他人,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 孝德文化  文化传播  植根  反思
        一、阴霾早横生,忠孝成空文 ——传统文化孝德文化的遗失。
            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孝道文化一直被国人尊崇,成为中华民族有别于他种文明之重要文化符号。现在的学生,大多在过度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一些学生身上冷漠自私、过分依赖、以自我为中心的状况十分突出。同时缺乏沟通的能力,遇事独断专行。所以,结合近期学校要召开家长会,在上一节习作课上,我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孝道为出发点,给学生出示了一个文题《如果有来生,我……》要求其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作内容要求学生给老师或者父母写一封信。目的让学生通过给家长、老师写信的方式与其沟通。
            没想到学生们的习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36人,有六分之一以上的同学拟定了《如果有来生,我不想做你的学生》《如果有来生,我不想做你们的女儿》《如果有来生,我不想托生在你家》之类的文题,内容更是让人惊诧。
            生1:该生以《如果有来生,我不想做你们的女儿》为题,分别以“自私”“无情”“残忍”“狠毒”为小标题声泪俱下地“控诉”了父母离婚、再婚、又各自组建家庭结婚,又各自生子,将自己一人寄养在爱唠叨、脾气暴躁的奶奶家,令自己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消极惆怅、悲观厌世情绪统统道出。
            生2:该生以《如果有来生,我不想做你的学生》为题,倾诉了一次作业没写,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给他内心造成的伤害。让他对老师产生了深深的厌恶、甚至痛恨,听不进去课,成绩下降,继而课堂故意捣乱、影响老师讲课、同学听课,于是老师批评他的次数更多,导致他的积怨更久,破罐子破摔、恶作剧不断,半夜给老师打电话、往老师白衣服上划道道、给老师写匿名信、用砖头砸老师家玻璃、变着花样气老师。
            学生们习作的立意与选材确实出乎我的意料。由于父母与子女、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不及时、教育不得体、问题解决不到位,导致部分孩子情感扭曲、良知错位、误会横生,危机一触即发。
       
        二、悬崖及勒马,和风化阴云——传统文化传播者的反思。
            虽然这几个同学所反映的是个别现象,但也直接折射出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孩子们传统道德文化的缺失。基于矛盾与误会的存在,我组织了一次家长会,邀请了孩子信中的那对父母、孩子提到的那位老师到校。家长们和老师捧着孩子们的书信,感受着孩子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有的泣不成声、有的伏案沉思,更多的是感慨万千。在我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下,师生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直接对话,坦诚相对,围绕孝德文化这一主题,认真、透彻地剖析现象的成因,把一节写作课、一个普通的家长会提升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度。会后,老师和家长们每人给孩子写了一封信,将孩子们书信中涉及到的不理解、不明白、想不通的问题一一澄清,与孩子们真诚交流、平等沟通、甚至俯身道歉、真心忏悔。
       
        三、系铃须自解,晴空现彩虹——将传统文化植根孩子心底。
           有了前面的准备,我决定重新做一次作文指导。这节习作课上,我又一次出示了上节课的文题。



           一、基本内容
           要求学生将此文题《如果有来生,我……》补充完整,内容还是给老师或者父母写一封信。“
            二、设计目标
            1、拟题要正确 、立意要明确、选材要新颖、情感要真实。
            2、培养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爱父母、爱老师,进而扩大到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要求学生不但要发掘爱,还要培养爱、传播爱。
            三、设计依据
            基于家长会后的沟通交流,学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作为人类灵魂的净化基地,要从学生的心灵入手,培养爱的根基,培育理解的情怀,让健康的东西永驻于学生的心中,使其成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的指航灯。这是我们的宗旨。记得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要爱你的妈妈”作为他创办的学校的校训,是深有含义的,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爱,这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
            此次习作,那个《如果有来生,我不想做你的学生》的文题变成了《如果有来生,我还想做您的学生》。他的文章立意立意独到,以学生的视角写出老师的辛苦、关爱、付出。
        选材好生动,分别从“望子成龙严相随”“半夜惊扰师未睡” “扰乱课堂不怪罪”“苦口婆心爱无悔”四个角度,构思精巧,可谓事朴实、情真切 。
            那个《如果有来生,我不想做你们的女儿》的作文变成了《如果有来生,我还会做您的女儿》,她写道您说我是您永远爱着的孩子,您会用细腻如丝、温润如水的柔情静静呵护着我一路成长,以前我不信,那是源于我的自私与不懂事,现在我明白了。她拟定了悲.温暖、欢.了然、离.牵伴三个小标题的形式分别回忆父母为了自己虽然感情决裂,可还是让她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回想父母虽然各自成家生子,但是特殊的节日、特别的日子仍然将她放在首位。记叙了父母对她的牵肠挂肚与思念。语言生动、感情朴实,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杨婷婷同学在《如果有来生,我还想做您的学生》一文中写道:您教了我五年,待我就如同自己的女儿一般。我好想对您说:如果有来生,我还想做您的学生。
            您给我的关爱胜过父母,……说实话,在那时我感动了,我好想抱着您说:如果有来生,我还想做您的学生。2、您给我的鼓励响彻心扉……您无时无刻不在鼓励我,我好想对您说:如果有来生,我还想做您的学生。3、您给我的帮助铭记心头……我当时看着您的笑容好想对您说:如果有来生,我还想做您的学生。
            学生们从不同角度记叙了父母、老师对他们的悉心照顾、关爱体贴、真情呵护,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与爱。
       
        四、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节传统文化课的反思。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在大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今天,将中华传统的孝文化精华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会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特色。我们用文学的手段,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发现问题,碰撞情感,寻找方法,一次沟通消除一场误会,一次交流化解心中的怨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持之以恒,逐步把学生培养成心中有父母,尊重他人,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职责所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