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芳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引龙河农场学校 164100
摘要 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老师、家庭与社会的关系、自觉地磨砺自己,战胜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期待。
关键词 逆反心理 独尊心理 嫉妒心理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初中生心理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的初中生绝大多数都为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条件,他们在家中往往受到特殊的照顾,许多父母乃至祖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往往达到了溺爱的程度,致使他们从小娇生惯养,感情比较脆弱,除了家庭因素外,还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各种各样心理,影响了他们的成长。
1、逆反心理
初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表现在,你让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让我这样做,我偏那样做。
策略: 对于这类学生切忌用生硬的态度,而应当首先学会理解他们,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这类学生做出态度的改变。让他认识到他的做法不对,从行动上给以指导,集体上给予帮助。
2、独尊心理
部分初中生以自我自我为中心,处处都得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触犯到个人一点点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处事中,只有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从不去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想方设法去损害别人和社会利益,以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
策略:引导中学生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品质、优点和缺点、成功与失败,在学习中扬长避短,从失败中吸取积极的教训。多参加学校学校组织活动和第二课堂,例如诸如互助小组、兴趣小组之类的团体。还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 ,引导学生接受自己 ,订立未来的目标 ,并愿意向着目标作出努力。
3、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感觉,是忍着痛苦去看待别人的幸福的一种倾向。它产生于当现时和期望不相符时,是一种既羡慕又敌视的矛盾的情感。在中学,一部分学生有着漂亮的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会让部分学生的怨恨、敌意、和复仇心理加重,嫉妒情绪会更烈
策略: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目标,懂得要从实际出发,办事情必须量力而行,决不能贪图享受、盲目地、不切实际的与他人攀比、嫉妒。培养中学生多方面的情趣。学会自我调节,善于驾驭个人情感,有效排除不良情绪,使自己经常保持一份好心情。
4、厌学心理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
他们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 感到学习没劲, 丧失上进的信心, 学习欲望低下, 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 把学习视为苦差事, 上课懒得开课本, 作业不能独立完成, 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 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 终日浑浑噩噩, 看到课本就头痛, 坐进教室就犯愁,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 对老师缺乏感情, 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策略:父母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的问题,让孩子慢慢适应学校的教学生活;家长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改掉自身的不良行为,使学生慢慢改变对学校的看法,家长好的习惯也会影响学生,增强学生自信,把学习转到正轨上来。
5、迷恋网络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不利,比如说初中学生沉迷恋网络的问题,有的中学生自制能力很差他们走进网络就不容易走出来,就会沉迷上网络,有的同学逃课、夜不归宿,有的同学无心学习,只好辍学,严重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策略: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加强对学生的监管,打破它上网习惯,父母监督上网时间;老师让学生参加诸如兴趣小组、体育特训小组等的团体。提高学生结交具有相类似背景的朋友的能力 ,从而减少对网络交往的依赖。
6、早恋问题
早恋是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 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 初中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 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 加上网络媒体、言情小说、影视的推波助澜, 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 再加上家长、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 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 这更容易使学生走入早恋的误区。
策略: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与异性接触和交往是正常现象,在处理男孩和女孩的交往问题时,一定要非常的谨慎,不能对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过分敏感和警惕,也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心急,更不能“草木皆兵”,避免用 “ 早恋 ” 等字眼。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能正常的交往而不是发展为真正的恋情。其次,指导学生分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利用主题班会旗帜鲜明地向学生阐明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世界观、价值观、幸福观和人生观尚在不断发展完善时期,今天认为正确合理的,随着知识、阅历的增长,明天可能会有新的感悟和认识,所以广交朋友,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而不宜过早沉醉于两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影响生活和学习。
7、自卑心理
在初中生中,自卑心理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有的因为自己身体过胖或过瘦而自卑、有的因为个子矮小而自卑、有的因为家境不如别人而自卑、有的觉得自己长得不漂亮而自卑、有的则因为学习不好而自卑。甚至有的学生因为接连几次的考试失败或者连续遭到几次挫折和打击,由此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自叹自怨、灰心丧气,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更大的失败。这种自卑的心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如不及时疏导,容易引发精神抑郁症状,并且由心理障碍导致生理疾病。必须看到,出现自卑心理的学生,决非是天生自卑的宿命论者。相反,他们是潜藏着过分自尊的心理,而又在自认为“自尊”无法实现时,才发生的与自尊相对立的一种逆反心理。追究自卑心理的产生根源,应当说是这种学生不懂得人的认知能力是呈多样性表现的。
策略:对于这类学生,就应当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让他们知道,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任何人都有某种可塑造的潜力,都有可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条件,不要因为考试中的一时失利而灰心丧气,同时要调整好心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改变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信心,不断努力,最终会获得成功的。至于,在形体上的高矮胖瘦等等,都不过是人的外在形象差异,它不能影响一个人对于社会可以做的贡献,因而不值得为之去自卑。
总之,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老师、家庭与社会的关系、豁达开朗、明辨是非、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挫折、情感上的脆弱、心理上的不适,自觉地磨砺自己,战胜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