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有的放矢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4月   作者:吴雅楠
[导读] 优质的微课能够适应教师的常态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教师也能借助微课有的放矢地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而微课内容的设计则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进行制作。同时课堂上使用的微课,可与学习指导案相配合,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微课的作用。
       吴雅楠  大连市第五中学      116300
       
        摘要 优质的微课能够适应教师的常态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教师也能借助微课有的放矢地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而微课内容的设计则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进行制作。同时课堂上使用的微课,可与学习指导案相配合,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微课的作用。
        关键词  微课  课前复习 新课导入  知识理解  练习巩固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它是近几年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新兴起来的全新教学手段之一,作为现代一线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优质的微课能够适应教师的常态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教师也能借助微课有的放矢地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而微课内容的设计则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进行制作。同时课堂上使用的微课,可与学习指导案相配合,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微课的作用。
        微课类型按照课堂教学进程可分为课前复习型、新课导入型、知识理解型、练习巩固型、小结拓展型。
        一、课前复习型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较长的文言文,知识不能在一堂课完全讲授给学生,而第二天再上课时,部分学生已经完全忘记上节课所讲知识,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微课来帮助学生回忆所学,为将学做好准备。
        如我在讲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一文的第二课时,上课前播放微课内容为:本文的写作背景(蜀国的内外情况)以及“表”这种文体的介绍,以及前五段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迅速回忆上节课所学,并且为课上分析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础。
        二、新课导入型
        于漪老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鉴于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多感官的刺激这一特点,形式新颖的微课,便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授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陆》一文时,我设计的微课内容是:首先,配合图片介绍写作背景,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接着,播放舰载机着陆的新闻报道片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介绍此次着陆的重大意义,让学生带着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走进课文,感受作品流露出的情感。
        三、知识理解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新授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主寻找归纳总结,而有些知识讲授及理解的环节,可借助微课讲解,让学生们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节省教学时间。
             如我在教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在讲解本文的文体时,让学生观看微课,同时配合课中探究学习案,明确驳论文的类型及其写作思路。接着根据微课中讲授的驳论文写作思路为文章划分层次,同时找出敌方论点和论据,思考敌方论据能否证明敌方观点。

最后再找出作者的观点和论据,思考作者是如何驳斥对方论证过程的。
        由于微课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较简洁而明确,学生能准确划分层次,并逐条找出敌方论据和我方论据。同时能明确梳理出敌方的论证过程,以及我方的论证过程,轻松突破学习重难点。
        而微课具有时间短、可下载等特点,因此学生可将此类知识点讲解的微课下载保存,方便课下再次巩固学习。
        四、练习巩固型
        语文课堂教学中,检测学生能否运用新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要在适当的环节设置课堂练习以巩固新知。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
        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课《写人要抓住特点》时,就加入了微课讲解知识,而后进行写作练习。微课短小精悍,能在短时间内为学生讲解知识点,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写作训练。
        先让学生观看《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偷吃人参果片段,尝试描写当时情景,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完成之后,让学生们互评,找出优缺点。接着,学生观看微课,通过分析相关课文的具体句段,明确抓住人物进行写作的技巧:
        (一)恰当描写,重视细节。
        1.抓主要外貌特征:《列夫•托尔斯泰》
        2.运用准确动词:《背影》
        3.描述个性化语言:《骆驼祥子》
        (二)巧用修辞,个性突出:夸张、比喻等。
        接着运用所学,修改自己的习作,组内评改,再全班展示。本节课的学法就是实践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和具体的写作实践,来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非常巨大。
        五、小结拓展型
           “编篓编筐,重在收口”,一个良好的课堂小结不但能有效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产生启迪智慧的效果。这种微课,可以是概括性的,引导学生跟随微课来总结本课重点及规律,也可以是启发性的,适当设计一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拓展练习,当然也可合二为一。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一文时,我以一个微课做结:首先梳理了本文的线索以及作者情感起伏的变化。接着介绍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及其写作背景。然后,展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最后,建议学生课后阅读袁宏道《满井游记》、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姚鼐的《登泰山记》等让学生体会其与柳宗元文章风格的不同之处。
        这样,教材课后题中积累拓展的第五题,也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既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拓展学生思维。
        其实,无论在课堂的哪个环节运用微课,它的设计必须重点突出、简洁明快、灵活多变,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学习重难点。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微课资源仍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探索的重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