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图书编较工作,是一项任务艰巨、工作量大、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对图书中的文字、语句等进行编较,需要过硬的文字基本功,也需要一双具有敏锐洞察力的“慧眼”,对图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加以订正。图书编较工作对于图书的质量影响极大,试想,一本图书中,如果错字连篇,给人的第一感觉,这本书不正规,也就是豪无规范与质量可言,使图书的内容与质量大打折扣。如何加强图书的编较工作,还需要不断提升编辑人员与较稿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使图书质量得到提升,也为高质量图书的编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的发挥图书的信息传递作用,实现图书资料内容的社会价值,不辱使命,提升图书质量。
关键词:图书;编较工作;质量;编辑;
一.前言
我国目前图书编较工作,主要由图书出版社设立的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在图书编辑完成以后,对文稿中的词汇及错别字进行挑选、核对,编较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员重复多次,才能够完成一本图书的编较工作,这是一项工作任务量大、责任大、要求高的工作,所以在编较工作中,还需要有效提升编较人员的专业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提升编较质量,往往给编较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编较工作上,还应当提高图书编较人员的专业素质,从根源上提升图书编较质量。
二.图书编较概述
图书指的是出版社出版的内部页码在49页以上的纸质印刷书册。图书有特定的作者,编号,有特定的书名、定价,在出版社或相关出版单位取得版权保护的印刷品,称为图书。图书的主要作用是以传播文化及信息资讯为目的,为社会或人们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与文字信息,是人们思想的集合在纸质资料上的体现,是人们思想的结晶,起着传播文化信息的目的。
图书编较工作,是指图书的编辑与较对工作,是在图书从编辑到出版环节的中间关键阶段,是编辑与校对阶段的总称。图书从组稿到出版过程中,经历的步骤(如下表所示)主要有组稿、编辑、校对等多个阶段。其中编辑阶段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稿件的编辑加工与整理,及发稿、齐清定等程序,编辑阶段是文稿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图书质量与规模形成的阶段。编辑阶段是对图书稿件全面编辑与润色阶段,是图书文稿内容规范阶段,是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阶段。编辑加工后稿件需要经过复查、清点等工作,对内容进行梳理,为稿件的校正打好基础。
.png)
校对阶段是提升文稿的规范程度、提升文稿质量的阶段,校对阶段的工作具有复杂性,主要是校对工作的复杂性与繁琐程度所决定的。在校对阶段包括对图书的整体文字的校对、校改等工作,包括核红、誉样阶段,以及通读阶段,为了提升图书校对质量,在这一阶段,在新时期,应用新的技术如黑马软件,辅助对文稿进行较对,也就是俗话所说“过黑马”,通过专用软件对文字及篇幅进行扫描,对出现的错别字或错误的句型句式,进行标注的软件。在完成这一道工序以后,校对工作最后进入“三校一读”环节。通过“三校一读”名称,不难看出较对工作的复杂性,其中“三校”主要指通过三遍较稿、通篇读一遍的试,来确保图书的准确性及规范性。其中的“三校”体现出了较对工作在实际中需要经过三遍校正,或者说按规定校对不得低于三次以上,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错别字及语病等现象。
三、重视编较质量不负出版重任
1. 提“四力”,促质量
编较工作是由编辑与校正工作组成,其中编辑人员对校对工作负有监督权,而校正工作对作者与编辑负责,所以编辑人员在组稿时,还应当具有一双“慧眼”,透过作品选定优秀作者做为撰稿人,从文稿选定阶段提升起跑线。编辑人员还要狠练基本功,要从“四力”上下功夫,要将习总书记对编辑人员提出的“四力”做为座佑铭,做为提升素质的重要目标,要具有勤劳的“脚力”,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力”,具有灵活敏锐的“脑力”,具有灵活尖锐的“笔力”,这“四力”是编辑人员的基本功,也是编辑人员所应具备的“硬功夫”,是编辑人员担负起图书出版责任的本领,是完成图书出版使命的关键。
编辑人员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对图书的文稿的编辑工作,要从实抓起,从对稿件的基本修饰、规范上着手,对稿件的编辑加工,即是对编辑基要功的考验,也是编辑人员行使职能的舞台,编辑在稿件的加工上,从消灭错别子、更正语病开始,对文稿思想内容的全面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对思想观念的新颖性与思想的健康性上进行把控,对不合理的结构与逻辑进行调整,对内容进行订正。编辑工作在完成后稿件发往总编室,总编根据稿件的各级审稿意见、出版合同等进行核对与确定。
稿件编辑整理完成发稿以后,进入“齐清定”阶段,这一阶段是分为齐、清、定三个不同性质的工作来完成的,“齐”是编辑部门对稿件的数量、页码、内容分类、篇幅图文设计、目录、序言、结语等项目进行清查阶段,全部符合要求以后,进入“清”阶段,在图书文稿的编辑过程中,文稿要保持清晰、干净,电子时代来临后,清则是文稿的文字表述清楚,排版清晰,表格及数据、图形图像等要清晰,并且分辨率符合出版印刷要求;最后是“定”,对编辑的稿件在无增删与修改后定稿阶段,在定稿完成以后,即可进入下一工序。
2.校对能力
校对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陈颖青曾在《老猫学出版》一书中提到了图书出版行业,图书文字的校对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出了图书校对工作所提负的使命与任务,及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我们时常在看书时,偶尔会发现图书中出现错别字,校对工作就是这样一项工作,对书中的错别字或语病进行更正,并且经过多遍查验复校,最后定稿,才算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我们从书本中识字,识物,又从书本中学到知识,我们是否注意到,图书类别中,课本的错字率与错误率几乎为零。而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校正过程中,受汉语言中多音字及变音字的影响,部分知识或内容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版本,所以在校对上,还存在知识积累上的常识性问题,这种问题不属于对与错的范畴,而是知识的运用规定问题,例如“万”字的笔顺,“长”字的笔顺等。所以在校对上,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能力,还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在如对古诗文字进行注音,“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的读音,“一骑红尘妃子笑”中“骑”的读音,“乡音无改**衰”中“衰”的读音等等,校对人员在注音上,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的积累,给校对工作带来较大的阻碍。
四.结束语
图书做为为人类提供精神食粮的重要载体,在出版发行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如编校质量问题导致错字层出不穷,部分内容存在语病等问题,这些都给图书质量造成影响。尤其是编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常常给作者造成损失,所以为了不负使命,发挥图书的社会价值与信息传播的重要作用,对图书的出版发行质量负责,对编校工作加以重视,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编校队伍,提升图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丁桂焱.图书编校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8(16)
[2] 李洪波.发扬“工匠精神”,提高图书编校质量[J].传播与版权. 2018(08)
[3] 王萍.浅析“短平快”出版业态下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 2017(19)
[4] 靳琼.落实编辑出版责任机制,保障图书质量——兼析2016年中级基础科目简答题[J]. 科技与出版. 2017(04)
[5] 张华.图书编校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J].绿色科技. 2016(15)
[6] 赵维娟.关于出版社如何提高图书质量的几点思考[J].传播力研究. 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