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全面落实优质护理对控制感染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1日起,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正式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将此前(2018年1月~12月)的150例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另选择2019年1月~12月的15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手术室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优质护理实施后,手术室物品管理评分与消毒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中未发生医院感染,护理满意度98.67%(148/150);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4.67%(7/150)、90.00%(135/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率,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手术室是抢救、治疗患者的重要场所,即使是微创手术,仍然属于侵入性操作,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应激反应[1]。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手术治疗的风险性更高,尤其是术后切口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还会影响手术效果,阻碍术后康复。数据显示[2]:在医院感染中,手术后引起的继发性感染约占15%,切口感染是加重患者病情的重要因素。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手术器械仪器的消毒质量均与手术室感染密切相关。为了控制手术室感染的风险因素,降低感染率,我院在手术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参与研究的300例手术患者的入组时间是2018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患者均年满18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语言障碍、术前感染、凝血功能异常、重大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对照组150例,其中84例为男性、66例为女性;年龄19~45岁,中位年龄(32.86±1.97)岁;手术类型:综合外科48例、妇科53例、产科49例。观察组150例,年龄最小的手术患者18岁、最大47岁,平均(35.69±2.07)岁;手术类型:50例综合外科、46例产科、54例妇科。两组手术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手术室常规护理:准备手术需要的器械、工具;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积极配合主刀医生、麻醉师,做好分内职责。
优质护理:①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统一参加培训,学习医院感染、手术室感染、无菌操作等知识与制度。②优化手术室环境,合理调节温湿度,限制出入手术室的人数,禁止闲杂人等进入手术室。分开管理无菌手术、非无菌手术。成立手术室监督小组,管理人员的走动、控制噪音、减少进出手术室的次数。③根据手术类型与患者的病情特点合理安排手术时间,术前严格消毒,无菌手术排在非无菌手术之前,两台手术的间隔时间最少30min。无菌操作台与手术操作台间隔10cm,做好无菌区域的防护措施,避免污染。④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规范佩戴口罩,穿戴手术服,禁止涂指甲,严格清洗、消毒双手。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严格、规范的消毒手术切口。骨科手术中,在接入植入物之前要更换外层手套,以减少感染风险。⑤总结、记录手术医生的操作习惯,保证术中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提高手术效率,避免手术时间过长而引起感染。
1.3观察评定标准[3]
①护理质量:根据《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从物品管理、消毒管理两方面评价手术室感染控制情况,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
②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统计两个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③护理满意度:采用匿名填写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问卷总分100分,≥85分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
表1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x±s)
.png)
2.2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与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与护理满意度比较(n,%)
.png)
3讨论
多种因素均与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有关,其中手术室环境不达标是一个重要因素,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创面长时间暴露在外,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与手术室环境有关的因素包括空气循环、消毒质量、手术和手术间的交替更换等,在撤换手术器械时,也会增加室内的灰尘、细菌,提高感染风险。人员因素也不能忽略,比如医护人员没有做好个人防护、双手的清洗和消毒不规范等。带进手术室的病历、笔、检查报告等物品,也有可能成为感染源。还有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运输和转移时被污染等因素,同样可造成手术感染。一些患者存在免疫系统的疾病,本身就是易感染群体。
针对上述与手术室感染有关的风险因素,护理人员首先要从自身出发,树立无菌意识,从思想上重视手术室感染,规范自身行为和护理操作,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做好防护措施,时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规范的消毒双手,从源头上消除感染风险。此外,还要避免滥用、乱用抗生素的情况,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为患者合理选择抗生素,降低细菌的耐药性。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0):1734-1735.
[2]陈乃飞.手术室感染患者病原学与空气含菌量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8):1383-1386.
[3]陈雅,郑贤,谢小冬.基于Waston人性照顾理论预防手术室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3):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