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啦啦操运动具有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特点,因此近几年逐渐走进了中学校园中,被广大学生喜爱。本文对在中学中开展啦啦操运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将啦啦操运动与中学体育课程模式进行有效联结,寻找其推广意义所在,证明其可行性。
关键字:啦啦操;中学校园;可行性
引言: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啦啦操在众多体育运动中,有效结合了音乐、舞蹈、体操和集体操,这与传统的体育项目有着鲜明的对比。啦啦操正以其多元化、年轻化的特点,影响着青年学子,因此很有必要对其在中学校园的推广进行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以期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发育迅速,合适的体育运动能帮助他们身心机能的健康发展。啦啦操将娱乐与健身相结合,具有团结合作、拼搏向上、朝气蓬勃的寓意,正符合中学生青春活力的特点。有效提高他们健身运动意识的同时,还能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进而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应试教育下,大部分中学校园的体育课,呈现出课程单一、内容固定、模式刻板的现象,为有效改善这一弊端,啦啦操在中学校园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啦啦操符合中学学校的培养目标
我们经常可以在各大篮球、足球的赛事上,看见啦啦操的表演,运动员们身着颜色亮丽的体操服,手持花球,通过高难度的托举、抛接、金字塔、叠罗汉等技术动作,将啦啦操活力四射的特点显现出来,并结合节奏强烈的音乐、各式各样的道具和富有创意的队形变化,无一不在彰显其个性、艺术、健身等特性。
当啦啦操运用到中学体育课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变换队形,合作完成高难度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并让学生自行进行动作创编,提高他们学习啦啦操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个班级同学的创造力和班级凝聚力。其次,中学生不但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且在青春期发展的高峰期,他们的个人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很对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人际关系和集体意识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高的要求[1]。因此,啦啦操进入中学校园,可以帮助中学生强身健体、树立自信心,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并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理念和多元的校园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在啦啦操中形成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是中学对学生所制定的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啦啦操运动项目作为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之一,是可行并有必要的。
二、啦啦操能在中学课程发挥优势
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信息化和科学化不断融合的当下社会来说,充分带动了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共同发展。啦啦操表演不但是各大足球、篮球赛事中的焦点之一,还是各大校园里不可缺少的体育活动之一。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的理解能力是极强的,因此当内容多元、形式独特的啦啦操作为一门体育课堂选项进入中学校园时,能让学生的身心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协调发展,这也正是对校园资源合理优化整合是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成分的合理解释[2]。
单一的运动技能课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降低课堂氛围的活跃度,而啦啦操形式的多样、元素的明艳,和技巧动作所具备的吸引性和运动性都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与此同时,如果将啦啦操作为选项课程之一开展,有利于让学生逐渐形成终身运动的意识,并能满足中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而且,在啦啦操的口号练习中,不断有学生敢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这有利于培养他们勇往直前、不惧困难的精神品质。
总之,以上阐述进一步证明了啦啦操在中学校园中推广的可行性。
三、啦啦操运动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中学校园开展各种高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活动,能凸显出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并为学生和学校提供了沟通桥梁。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营造优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在人际交往和自我探索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3]。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是发展学生体质素质的有效途径。啦啦操运动最为一种健康有活力的运动项目,以其强烈的青春气息和感染力吸引了众多中学生的眼球,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尤其是在各种比赛中场休息时,其感染力特点更是彰显无疑,动感的音乐带动着全场运动员和观众的情绪,让气氛一再被推向高潮。
啦啦操突显出的团队协作、顽强拼搏精神使它比起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来说,在中学校园进行推广时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推动学校体育活动朝更高层次发展,进而得出啦啦操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结论。
四、啦啦操运动能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与其他传统体育运动不同,啦啦操中手臂定位动作多,主要通过在肢体类动作中利用短暂加速和定位制动表现力度感,而这一性质就决定了啦啦操动作整齐划一,给人带去舒服审美体验的特点,这也进一步刺激了中学生的感官发展,并锻炼了他们肢体动作的灵敏度、柔韧性和弹跳力。
并且,作为啦啦操灵魂的音乐,通常具备节奏鲜明、曲调热情的特点。这些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音乐,能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心跳加速的感觉,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念头,以致情不自禁地想加入动作练习中。
不难发现,在啦啦操课程中,学生很容易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只有当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并能学会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啦啦操运动对于中学体育课程来说,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健身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体育精神。
结论
啦啦操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能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体育教师通过相应的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啦啦操运动的喜爱和兴趣,同时能让他们在啦啦操热情的感染下,不断练习,不断学会成长,这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对于很多中学来说,啦啦操引入课程正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相对不完善,有待相关专家学者和教师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让啦啦操在中学校园中得到推广,如何更好地完善中学体育课程中啦啦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将是我们不断为之努力和奋斗的。
参考文献
[1]王若斌,王艳梅,林千万子.啦啦操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312:85-88.
[2]黄燕红.福州市中学校园啦啦操实施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张金桃.重庆市黔江区中学啦啦操开展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郭萌萌(1999.02),女,汉族,河南省济源市人,学生,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