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运行维护工作的高效开展是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大检修”体系背景带来的形势下,优化电力企业变电运行维护工作的模式更是势在必行,因此加强对变电运行维护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行效益具有突出的积极意义。以此为基础,本文从我国传统变电运行维护模式的弊端及缺陷出发,对基于“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新型管理模式的优势及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了简要研究,以期为实现我国电力企业变电运行维护模式的转型升级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检修体系;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一、我国传统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缺陷分析
(一)变电运行维护效率较低
就我国传统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来说,变电运维工作及检修工作的开展由不同的部门负责,这种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实现电力企业变电运维工作的明晰,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维检修工作的效率。具体地来说,在这种运行维护管理模式下,变电设备的检测试验工作、继电保护工作、倒闸操作工作等都是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完成的,因此在一项工作完成之后,如果这些工作人员配合不够密切,则会导致两项工作无法得以及时衔接,降低变电检修工作的开展效率。
(二)变电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传统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中的变电运维工作及检修工作职责分离的情况不仅会导致变电维修工作的开展时间延长、效率降低的问题,而且会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变电运行维护工作的开展成本。这是由于,为了保障不同工作环节工作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就必须在车辆配置等方面增加相应的投入,由此以便利各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此外,针对不同的工作环节聘请不同的工作人员也会增加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浪费,增加企业的工资支出,对企业运营成本的缩减产生阻碍。
二、“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与传统的变电运维管理模式相比较,基于“大检修”体系的变电运维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地来说可以总结如下:
(一)有利于保障资源合理配置
与传统的变电运维管理模式相比较,“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采用实现了变电运行维护工作及检修工作的一体化进行,缩减了变电运维工作的环节及所需人员。因此在变电运维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各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就得到了重新的安排及分配,这一举措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能够促使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对各项资源进行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电力企业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益。
(二)有利于提高运维工作效率
变电运维工作与变电检修工作分离的变电运维管理模式导致运维工作与检修工作之间的衔接存在空白区域,从而也就阻碍了运维工作的高效开展。而将“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运用到变电运维工作中能有效地帮助实现变电检修工作中各工作环节的无缝衔接,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充分了解变电设备所存在的各项问题的基础上立即开展相应的问题排查工作,从而不仅能够提高变电运维工作的开展效率,而且也能够为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转提供充分的保障。
(三)有利于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在“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维工作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行过程中,变电运维工作的开展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再像传统模式下的工作人员一样只需要具备一个方面的专业技能,而是需要综合地掌握各种变电设备的维护检修技巧,从而为变电运维工作的一体化开展提供技术保障。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为了保障其工作人员的素质符合实际需求,就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各项变电运维技能的培训,由此也就必须完善各种变电运维人才的培养机制,为高质量变电运维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
三、“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构建
(一)积极落实构建过程的各项原则
为了充分保障“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构建,本文认为电力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当首先对构建过程中的各项原则予以积极落实,具体的来说这些原则包括:①安全第一原则,即应当将变电运维过程的安全性作为管理模式构建的首要原则,确保运维工作的安全进行;②人才培养原则,即为了满足运维工作一体化开展的相关要求,电力企业应当加大对变电运维人员的培养力度,保障其具有综合型的变电运维工作技能,为变电运维工作的一体化开展提供技术保障;③设备高质原则,变电运维设备的高质量保障是变电运维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因此在变电运维设备的采购及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其质量予以高度的关注;④监督考评原则,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过程进行监督并对其效果进行考评,是发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缺陷及漏洞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将相关工作的开展作为一项原则予以实行,由此以为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二)充分完善模式构建的组织基础
完善的组织基础是“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工作一体化管理模式得到构建和落实的重要前提保障,因而在电力企业相关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当通过以下举措对组织基础予以完善:首先,电力企业应当构建完善的变电运维班组,这一班组应当由具有专业性变电运维工作技能的人员组成,专门负责变电设备的清扫、检验、维护、更换等工作,从而使得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工作能够在独立的体系内部得以开展,充分实现其一体化和高效化;其次,电力企业应当努力促使变电运维班组中的工作人员实现专业写作融合,即应当依据变电运维工作的具体内容对具有不同变电运维专业技巧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安排,由此以使得工作人员彼此之间能够实现取长补短,促进变电运维工作效益的优化实现;最后,电力企业还应当建立一岗多责制度,这是由于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从事变电运维工作的人员数量大大减少,因而一个工作人员往往需要承担多种工作职责,为了避免推卸责任现象的出现,对其职责予以明确是十分必要的。
(三)提高构建过程的风险防范力度
虽说“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较之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突出的优势,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这一管理模式的应用时间有限,因此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予以防范:其一是变电运维人员的思想意识风险,由于受到传统变电运维检修模式惯性的影响,大部分的变电运维人员都适应了只负责单独的一个变电运维工作环节的工作模式,变电运维工作一体化的实现导致其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工作任务并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在思想上常会出现抵制心理,需要予以防范;其二是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风险,一岗多责制度的推行往往容易使得变电运维工作人员面临多种工作职责而出现精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在工作责任的落实层面容易出现懈怠行为;另外还有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在技术能力方面不足的风险,传统管理模式下综合性的技术人才较少,因此能满足一体化管理模式需求的工作人员也就十分有限。因此为了保障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高效实现,就必须对这些风险进行积极防范,避免其对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产生不良影响。
结束语:
总的来说,“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较之传统的变电运行维护模式具有较突出的优势,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将这一管理模式积极落实在企业变电运维工作的管理过程中,并通过落实各项原则、完善组织基础、防范各种风险等具体举措积极推动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落实,为电力企业变电运维工作的高效稳定开展提供管理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德仁,宋翰彪.“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J].科技风,2018(34):195.
[2]肖行瑶,张小军.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19):40-41.
[3]陈杨.“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7(23):93-94.
[4]黄云.基于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