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8期   作者:蒋燕
[导读] 随着绿山就是金山理念的推进,国家进一步重视西部生态环境改造
        摘要:随着绿山就是金山理念的推进,国家进一步重视西部生态环境改造。在退耕还林工作的全面开展中,为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注重后续林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本文主要对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旨在通过对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为以后类似事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退耕还林;林地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伴随着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展开,在当前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存在的复耕人为破坏以及管护工作开展效果不佳等问题的出现。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保证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同样退耕还林后续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开展一条新型增收路径,保证农民退耕不减收的情况发展,有效的保证退耕还林后生态稳定与林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在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中,主要涉及到管理意识不够、复耕以及人为破坏危害等。
1.1管理意识不够问题
        在退耕还林后,存在的林地管理群众意识淡薄,对于林地的管理力度不够,导致林地苗存活概率较低。例如,大部分农村群众对于林地树苗的主动管理维护意识不足,没有主动参与到林地树苗管理当中,导致退耕林地的荒草乱长,实际的退耕还林工作开展质量较差。同样管理意识不够的问题,导致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工作的不落实,出现重退耕,轻管理的形式。
1.2复耕问题
        在退耕还林后存在的复耕问题,主要是由于传统耕作意识的影响和农民认知不够的情况导致。个别农民认为退耕还林只是一种形式,因此出现退耕地复耕的情况发生。在退耕还林后,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到新的就业岗位当中,进而提高农户的经济,减少农户对于土地的需求,为复耕问题的解决创设有利的条件。
1.3人为破坏问题
        在退耕还林后存在的人为破坏问题中,主要存在于退耕还林前期。人为破坏的问题主要涉及农村居民对于退耕还林的后期效益的不理解,同样,由于部分退耕还林种植的杉树不像果林或者花椒那么受人喜爱,再加上退耕还林的早期经济效益较低,人们对于幼苗的不够重视,导致退耕还林后存在一些苗木被人为破坏。例如断尖或者砍挖情况的存在,严重的已经危害到苗木的存活。因此在退耕还林后消除人为破坏因素是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1]。
2林地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2.1重视宣传,提高群众管理意识
        在退耕还林后的林地管理工作中,需要每一户农民能够参与到其中。

由于退耕还林影响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重视宣传工作,重视党政策的引导,加强管理重要性工作宣传,帮助农民群众调动林地管理的积极性,以利益出发,正确管理好林、果、牧之间存在的矛盾,通过加强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宣传,制定相关的经济补偿法规,从而进一步落实股份合作的经营模式,加强退耕还林的后续管理工作,避免出现林地复耕的情况。同样重视宣传,加强农业新致富技巧,进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2]。
2.2造管并重,加强退耕还林效果
        在退耕还林后的林地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管理与补植的相互结合,确保在后续林地管理中,注重病虫害防护,鼓励农民群众发展新型圈养模式,引导群众精细化管理,确保最大程度的巩固退耕还林效果。同样在造管结合对策中,需要实现合理配置护林员,做好分片管护且相互配合。同样加大管理与造林的科技服务,加强相关研究,确保退耕造林能够有效控制野兔、鼠等方面危害,提高林苗的抗旱保活技术,进而推广相应的管理模式,确保提升退耕还林效果。例如,在退耕还林中,推广乔灌木、草结合的模式或者加强林、果、药等结合的模式,加强林地管理的相关培训,从而提高林地科技人人员的业务能力,为退耕还林后的农村新经济模式提供优质的服务[3]。
2.3创新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退耕还林后的林地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视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创新生产不仅需要保障基本的农田,同样也需要在保证生态优先的情况下,充分结合当地的经济与退耕还林的模式,积极引导农户种植优良的品种或者中草药,逐步提高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而确保退耕还林后续管理效果的巩固。创新农村生产模式,倡导农户发展圈养模式,缓解林、牧、果之间的矛盾,实现林牧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创新生产模式,改变农村群众的种植习惯,以林地中草药种植来增加群众的短期经济收益,确保林地复耕情况的有效控制,实现退耕还林的可持续经济效益,充分调动现有的林地果树资源,加强农业生产加工,有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建立完善的相关政策,确保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平衡,有助于农业生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
2.4规范操作,加强林地档案管理
        在退耕还林后的林地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林地档案管理,确保相关的操作规范性。通过建立林地档案管理,能够全面掌握退耕还林的后续管理工作,通过建立答案管理机构,落实管理,确保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工作的质量,为后续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实际管理质量,从而推进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5]。
        结束语:由此可见,在当前的退耕还林工作开展中,需要重视后期的林地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后续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重视管理宣传,加强造管并重,以多种措施共同实施来全面提高退耕还林质量。通过重视农村新型产业结构模式,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众的林地管理积极性,确保农村减地增收,有利于退耕还林后生态环境的平衡,促进退耕还林后生态稳定与林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贺生江.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0(12):133.
[2]周松柱.占用征用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家参谋,2019(21):71.
[3]陈超.国有林场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9(03):153-154.
[4]黄娟,杨春瑜.当前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02):62+69.
[5]王学勇,马增旺,冯书庆.太行山区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04(01):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