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是保障国民经济水平稳步提升的基础,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的有效保障。其中,作物栽培技术主要就是指:通过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研究,来发现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规律,这样就能帮助我们及时的采用针对性的调控和栽培技术,确保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我们就应不断的在农业生产中运用作物栽培技术,确保能够保障农作物的生产质量,有效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关键词:作物栽培技术;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引言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全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民众提供生活所需的农产品,更是农民创造经济效益、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当前,传统作物栽培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事业发展的需求,要通过对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实现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推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应用科学的作物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作物栽培技术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我们把研究作物群体生长和生长环境关系的学科称为作物栽培学,在作物栽培学研究基础上发展出的、可以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技术就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栽培技术并不是一门现代兴起的技术,而是伴随着种植业的发展而诞生的,古代农民就已经发展了作物栽培技术,只是技术比较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到了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成为农业产业升级的新方向,信息化、现代化、机械化的精细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潮流。同时在这一时期,环保理念也开始进入作物栽培领域,生态防治和生态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
2.1播种时间
利用正确的播种模式,选择精准的播种时间,才能保障农作物的种子在良好的环境中顺利生长,保证农作物具备较高的产量,如果没有精准地掌握播种时间,则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需要综合且充分考虑影响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重要因素。
2.2作物种类的筛选
在种植一种农作物的时候,首先就是要选择种植的作物种子。种子质量的好坏和后期作物的生长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种子质量有问题,即使在作物生长的后期给予合适的营养成分和生长环境,作物的产量也是不尽如意的,所以,种子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打基础的步骤,只有基础打好了进行替他方面的农业工作才有意义。除此之外,高质量的种子不仅仅可以切实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还能有效抵御害虫的侵害,可见作物种子的选择重要性所在。一般来说要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选用成熟的种植价值已经被认定的种子品种,对于新型的品种选择要进行预实验,确保成功后再进行种植。
2.3农作物田间管理的过程
利用行之有效的农作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水平,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一般包括土壤的疏松与压实、固苗与补苗、土壤的施肥培土、田间灌溉等相关内容。农作物播种完成后,加强田间管理工作,能够为农作物的顺利生长带来保障,也属于重要的工作范畴。
3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3.1提高农作物产量
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作物栽培技术在生产领域也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农作物栽培的过程中,农业生产者就可根据作物栽培技术来筛选出优质的种植品种,确保品种的使用不仅可以预防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而且还能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以此就能有效的实现农民的增收。虽然我国粮食供给较为充足,但是人均粮食的储备量还较少,粮食安全也是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而通过使用作物栽培技术,就能合理的改善土地的种植结构,保障粮食的种植安全,以此就能有效的保障粮食的种植质量。
3.2丰富作物品种
当前全国农业事业发展,通过作物品种的多样化发展,实现对全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与促进,进而创造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在以往农业生产中,因其作物品种的单一,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始终停滞不前,不仅影响到全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全国粮食供应。在传统作物种植过程中,因栽培技术和手段的滞后,种植人员无法依据作物的生长习性开展合理种植,导致种植户只能进行固定几个品种作物的种植,形成种植单一的局面。而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发生较大转变,对粮食作物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需要通过对作物栽培技术的合理实施来实现作物品种的多样化发展。
3.3提高食品安全和耕地质量
食用安全问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对于食物的食用,人们不再只是关注其的食用质量,而是更多的关注其的食用安全性。因此,只有加大对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就能培育出更多无公害的优良品种,以此就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耕地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农业生产者对土地使用不合理造成的,且缺乏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地的使用结构,影响了土地的使用质量。而作物栽培技术的使用,就能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出现浪费土地的情况,以此就能有效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4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
4.1先进的栽培技术观念
作物种植在追求产量的同时更是要保证粮食的安全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过去在种植作物时,对于植物生长做需要的肥力营养都是使用化肥,化肥的使用虽然可以实现粮食的高产,但并不符合当前社会倡导的“绿色”的理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要逐渐发展绿色理念,倡导绿色栽培技术,逐渐用天然肥料替代化肥原料,从而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绿色生长。
4.2加强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对于农作物生长而言,环境因素至关重要。农作物产量主要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积累所决定,为了提高农作物的光照时间,增加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农户需要利用人工方式提高光照时间,减少农作物种植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此外,还需要依照农作物自身的习性、生长环境等因素进行严格筛选,并对土壤中各类微量元素、营养、酸碱性、水分、透气性等进行控制,还需要利用科学技术调整不合格的土壤。
4.4科学播种
确定农作物播种时间,这是农作物科学栽培的关键。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以及农作物种类,科学确定播种时机,特别是一些可以种植两轮的作物,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同时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都可能带来病虫害。以小麦为例,早播可能带来小麦腥黑穗菌冬孢子等病菌,还会影响产量。
结束语
不断的将作物栽培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对于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避免其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以及有效的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首先认识与了解作物栽培技术的概念和作物栽培技术的特点,进而从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作物多样性以及提高食品安全和耕地质量等四个方面将作物栽培技术高效的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确保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降低作物栽培成本,保障农作物的生产质量,以此就能有效的满足农业生产的所有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媛,孙伟,殷新娟.农业生产中作物栽培技术应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9(20):46.
[2]徐官保.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09):93-94.
[3]姚月平.作物精确栽培技术的构建与实现[J].南方农机,2019,50(18):79.
[4]万德利.浅析作物栽培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17):55.
[5]娄光华.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0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