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等严重影响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各种污染充斥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是生态环境保护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探讨了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就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创新提出了几点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创新
0前言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力推进经济发展,部分地区为保证经济发展速度,过度开采资源、砍伐树木等,以环境换经济,造成植被被破坏、资源枯竭等情况,随之而来的是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部分地区大力建设工厂,忽视环境保护工作,工厂废水、废气等排入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身体健康。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国家也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从法律上保护生态环境,从经济上制裁污染企业,从文化上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等,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建议和方案。为了达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创新和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成为必然的选择。
1、生态环境监测概述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一个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指的是对一定范围内自然环境、物种多样性、天气气候、自然资源等进行的监测。通过对相应环境质量数据的调查与分析,及时掌握一定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与环保工作的开展情况和质量等,形成科学的环境质量评定,并对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提供依据。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分为以下具体内容:一,根据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形成环境质量状态评定;二,以环境中的污染范围为依据定位污染源,通过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提供针对性建议;三,通过监测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控制环境容量,为其他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四,监测污染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情况。
2、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和问题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此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了很多强制性措施等,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与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相比,这些成果微不足道。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发展和研究的时间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2.1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尚未成熟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和教训,现如今政府和社会已经深刻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当前国家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加快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进程。但是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起来的时间比较短,相关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等都还没有发展成熟。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部分使用中的技术都是以前的技术,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进程。这些技术有些部分已经跟不上如今的监测工作需要,面临创新和改革的局面。目前我国在环境监测的标准分析法、监测仪器的开发、污染物的分析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改进。
2.2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缺乏专业人才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经济发展速度,重视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受此影响,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专业比较少,有的高等院校甚至没有相关专业,即便是有相关专业也是近几年建立起来的,培养的这方面的人才远不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数量。除此之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培养体制、人力资源相关制度等方面制度建设不成熟,福利待遇低,不能够吸引相关人才,目前从业人员存在水平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
2.3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有待进一步发展
当前形势下,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开展的项目有物种多样性的监测、环境污染的监测、自然灾害的监测等,其中又细分了很多监测项目,但是受监测技术的限制,有一些与生态环境有关的项目不在监测范围内,监测的对象不够全面广泛。除此之外,还存在监测指标不够科学、监测手段落后、应急监测体系不完善、应急监测技术不能够及时更新等问题。
3、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3.13S环境监测技术
3S环境监测技术是指融合了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技术,实现了生态环境信息获取与处理于一体的综合监测手段。3S环境监测技术不仅使环境监测变得可视化,而且能够实现监测数据定量处理,极大的提高了生态环境监测的效率和质量。相比于其他监测目标,3S环境监测技术在水资源监测领域有着其他监测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3S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不同流域地形测绘、生态环境分析以及水体资源状况的全面监测,快速做出数据处理以及评估报告,与过去相比,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除此之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无人机技术也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2生物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与创新
生态环境监测不是一项短暂的工作,而是长期的监测过程,需要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长期的观察与对比,研究变化规律,最终提出相应的措施。对生态环境外部的监测可以通过设备进行观察,而内部的变化就需要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监测。比如,从植物外在表现中推测环境的变化方向,比如地下水的变化、土壤元素的变化等。从内在变现中,可以通过生物大分子标记物进行环境质量监测,这是近几年发展成熟的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利用了生物DNA芯片技术、生物基因标记技术、金属硫蛋白的检测技术等先进技术,是对原有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3.3计算机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计算机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现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信息传输和分析方面的应用。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plc技术。生态环境监测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土壤、大气以及水域等,需要监测的范围广,受环境影响大,传统监测技术不能够支撑相关工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plc自动控制技术正适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由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模块、能连供应模块和处理器模块组成,能够实现监测数据的即时、快速传输和处理。Plc自动控制技术是一种电子自动处理技术,应用了计算机、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等,能够使监测设备自动作业,极大地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plc技术的联合应用,使远距离无线作业成为可能,极大的方便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主动进行垃圾分类以及保护绿植等行为,国家和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和完成生态修复等工作,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虽然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还没有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但相信在将来长期的实践研究中,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必将领先于世界,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郁彬.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分析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56.
[2]刘建国,房宁,崔静.物联网技术在环保监测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0):186.
[3]王敏翱,宋骏捷.对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2):136. DOI:10.3969/j.issn.1673-2251.2019.0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