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8期   作者:周华
[导读] 马铃薯属于传统农产品的一种,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蛋白质,
        摘要:马铃薯属于传统农产品的一种,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同时热量和脂肪相对于同类农产品更低,成为了很多现代人所青睐的美食。基于此,本文针对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引言
        马铃薯作为重要的农作物,通过技术改良与提升抗病虫害性能,可以有效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解决贫困问题。但是,技术改良需要结合实际的马铃薯种植环境,从种植到护理全程做好技术改良工作,以真正确保马铃薯质量与产量。另外,种植人员还要做好马铃薯病害防治工作,从种植技术改良到病害防治全面提升马铃薯的产量。
        1马铃薯种植的技术要点
        1.1选择合适的马铃薯品种
        关于马铃薯的品种选择,需要依据生长的具体条件以及抗虫害能力的强弱选择适合的品种。因此在种植马铃薯之前,种植者应当对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着具体的了解,对于常常发生的病虫害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挑选出最佳的品种进行栽培。例如在广州地区可选用粤引85-38马铃薯,适合播种的期限为每年的10—11月,粤引85-38马铃薯产量可达到30000~45000kg/hm2;福建闽南地区有冬种马铃薯和春种马铃薯,冬种通常是11月上中旬种植,春种通常是1月下旬至2月上旬种植,品种可选用泉云4号、中薯3号等品种,这二个品种的产量也可达26250~30000kg/hm2。
        1.2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
        1.2.1人工种植方式
        人工种植是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方式,由于南方多山区,耕地不像北方那样平坦开阔,种植规模也小,不适合机械化种植,适合采用人工种植。1)整地。马铃薯的生长需要疏松的土质结构,种植前要对土地进行整理,深耕20~30cm的土层,可以结合施用农家肥或其他有机肥料,以利于马铃薯种植后根系生长和马铃薯生长期薯块的膨大。因此深耕土地对于马铃薯的生长十分有益,种植前应该认真细致做好土壤的深耕工作,特别是土壤粘性大,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块,施用有机质和对土壤耕作层进行深耕,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1]。2)出芽培育。马铃薯收获以后,有较长的休眠期,通常三个月后才能发芽。因此买到的种薯如果没有发芽,播种前就需要催芽,一般可提早5~7天发芽,即播种的一周前需要将种薯放入浓度为0.5mg/kg的赤霉素溶液,温度为20℃左右的溶液中浸泡5~10min。在马铃薯的浸种催芽的过程中,应根据休眠期的长短来确定用药浓度,对于马铃薯休眠期较长的马铃薯品种应当适度提高赤霉素的浓度,以达到加快出芽的目的。注意,赤霉溶液制作时应先用适量的酒精将赤霉素进行溶解,然后加入纯净水直至目标浓度,并搅拌均匀,才能将马铃薯加入其中浸泡,并及时做好标记工作。浸泡完成后需要将马铃薯块捞出阴干,放入湿润的沙床中催芽,直到出芽达到可播种的条件即可开始播种。3)种植。在播种的重要环节,由于南方的秋天气温高雨水丰富,因此最好选用整薯播种;如果种薯需要切块,可将切口蘸上草木灰,防止出现烂薯的情况[2]。另外,为了保证马铃薯的质量,足够的生长时间必不少,在清充分了解本地冻害天气出现的历史记录条件下,尽可能安排早种,以增加马铃薯的生长期。如春种马铃薯可以提前到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种植。解决马铃薯烂薯问题,要注意田间的排水工作,挖深四周的排水沟,防止田间的积水,如果出现积水,要及时排水防涝,这是保证马铃薯质量,防止烂薯的关键措施。4)后期管理。马铃薯的生长较为缓慢与稳定,因此一般不会出现马铃薯生长陡增的情形,所以在马铃薯种植管理中尽量做到早施肥。在肥料较为充足的情况下,生长期间要做好至少两次的追肥工作。第一次的追肥时间位于出芽80%左右的阶段,施肥碳铵大约40~50kg/667m2。第二次追肥则位于出芽高度为20cm左右。培土按情况大约进行2~3次,注意在入冬前需要保持培土的厚度,防止马铃薯块茎霜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建立小拱棚等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3]。


        1.2.2机械化种植方式
        1)机械化种植的前期准备。机械化的种植过程同样需要对马铃薯的种子进行合适的选择以及培育。在播种前,需要进行晾晒以减少马铃薯中过多的水分,以便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另外注意将催芽的温度控制在室温25℃以下,最佳的温度为14~16℃。当马铃薯嫩芽长出后,需要进行低温保存,低温储藏的目的是降低新苗的生长速度,同时也是保护新苗免受外部环境侵害的手段之一。马铃薯块茎的重量应控制在20g左右,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马铃薯新苗的成长。为了提高防虫害的能力,可加入适量的草木灰与马铃薯一同进行储藏。2)播种的阶段。由于南方的气候条件较为多变,需要注意气候对于种植产生的影响。马铃薯种植的一个月后,注意运用起垄机帮助幼苗起垄,保持直线均匀地进行起垄,起垄注意不能伤及幼苗。起垄的过程可同时结合松土、杀虫等工作进行。完成整个起垄时期后,需加强对于幼苗的化学处理,而机械化的工作优势也体现在这些细小的管理过程中,运用机械化种植技术可实现机械化种植的部分自动化。杜绝幼苗生产可能产生的枯萎、生长不良等情况[4]。在生长的末期,喷药机需定期作业有效杀灭病虫害,马铃薯的晚疫病大多出现在生长的后期,注重后期的保护工作是取得良好收益的最后一步。3)收割阶段。收割作业开始之前,第一步需将秧苗进行清除,随后再用机器进行挖掘。用割秧机去除秧苗的目的在于能够加快马铃薯的硬化,从而保证马铃薯在挖掘中能够保持较为完整的外表。挖掘工作大约在割秧后的半天时间后进行。
        2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2.1早疫病与晚疫病的防治
        早疫病与晚疫病是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两种病虫害问题。对于早疫病,其最重要的外在表现为马铃薯表面的有不正常的斑点析出,其形状大小不一,往往导致马铃薯苗木萎缩的危害。无论是人工种植还是机械种植,应当及时预防早疫病的产生,可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水溶液进行喷洒,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当苗木已经患病后,可选用浓度加倍的嘧菌酯悬浮剂水溶液进行处理,喷洒每隔一个星期进行1次。对于晚疫病,其与早疫病有着明显的不同,其出现的原因包括土地潮湿等多种原因,外在表现为绿色的斑点,而这种绿色斑点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5]。在防治的试剂选择上,可选用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水溶液。患病后可加大溶液的浓度进行抑制。
        2.2黑胫病
        黑胫病属于表现较为明显的病症,患病的马铃薯比其他的正常马铃薯相比体型较小。植株的叶子呈黄色,马铃薯还散发出异味。解决黑胫病的关键在于从其生长的源头进行控制,利用福尔马林以及清水浸泡种子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另外,生长后期一旦出现黑胫病,应当迅速隔离,避免其他马铃薯受到感染。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张,随着产量以及产值的明显增加,马铃薯科学种植的具体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情况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只有进行科学的种植以及防治,才能够让马铃薯生产获得更高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格茸都吉.浅谈马铃薯种植技术与推广发展[J].南方农机,2019,50(19):79.
        [2]金艳,孙艳芳.浅谈马铃薯田间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11):20+23.
        [3]王秀敏.马铃薯种植技术与推广措施[J].乡村科技,2019(19):99-100.
        [4]徐向宁.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4):179+186.
        [5]哈丽玛·夏坎.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0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