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与审查要点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黄强
[导读] 摘要:油气管道的建设一般要穿越多样的地形地貌与复杂的地质条件,加之地质灾害的影响,使得工程建设及运营都面临极大的风险威胁。

        中国石化管道宁波输油处  浙江宁波  315202
        摘要:油气管道的建设一般要穿越多样的地形地貌与复杂的地质条件,加之地质灾害的影响,使得工程建设及运营都面临极大的风险威胁。所以,对油气管道线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明确灾害实际影响,同时给予综合性评价结果,对灾害防治、工程安全保障均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文章分析了油气管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主要特点,然后对其审查工作重点及灾害防治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油气管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特点
        在对地震灾害进行初步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其射击特点,首先需要确保避让优先,严格根据避重就轻,避大治小的原则展开工作。其次不仅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治理,还需要对危险管道因素加强重视,同时要尽量从管道危害最轻位置展开相关工作。在进行具体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尽量避免劳动灾害体,最后需要确保永久根治地质地质灾害,保证不留后患。当面对不同地质灾害时,初步设计特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1)滑坡,在针对各种地质进行初步设计时,需要合理优化线路,进行合理避让,当无法避让时尽量选择滑坡后缘较薄位置穿过,确保尽量选择使用最少的工程量最大程度满足管道安全需求,尽量避免从滑体中部具有较大厚度滑体位置经过。如果管道上山坡段和下山坡断同时遇到滑坡无法实现完全规避,需要尽量使管道从滑坡体纵向正穿,尽量避免出现斜穿,有效控制扰动滑坡体,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管道施工和灾害治理施工工作的先后顺序。(2)泥石流,在针对各种地质进行初步设计时,需要尽量避免泥石流沟中穿过管道,如果泥石流沟无法完全避开,可以选择从泥石流堆积区经过,同时还需要进行管道埋深的合理增大。如果管道需要从小型泥石流沟穿越时,则需要尽量选择基层埋深较少的位置穿过,同时需要确保在基岩层内埋入管道。(3)崩塌现象。在针对各种地质进行初步设计时,需要使其管道线路尽量避开松散堆积区和陡崖位置,如果实在无法完全避开,则需要选择从地形较为平缓的位置通过,同时还需要确保尽量避开由于危石滚落冲击所产生的破坏区域。(4)岩溶,在针对各种地质进行初步设计时,需要尽量避开地表溶坑,溶槽,漏斗发育地区和地表塌陷坑发育位置。如果溶洞为浅层干溶洞,则需要用碎石进行回填,如果溶洞向下具有较大延伸,无论是否存在有水都不能对其进行填塞,同时也不可以采取灌混凝土和灌浆方式对其进行处理。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审查重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文件及图纸审查工作首先以贯彻初步设计的理念为基础,以现行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避让方式优先进行管道优化,以管道与地质灾害体的空间关系为根基,对施工图阶段的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全面审查。各类地质灾害设计的审查重点不同。
        2.1滑坡治理工程的审查重点
        (1)滑坡范围、规模是否己查清,滑动面(带)判别是否合理,力学参数取值是否准确;(2)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否清楚;(3)滑坡的力学类型及地质模型、宏观稳定性评价是否正确,稳定性系数计算和剩余下滑力(推力)计算是否正确;(4)管道线路是否有优化和避让空间;(5)选择的支挡方式是否合理,支挡位置是否可行;(6)支挡参数的取值是否合理,设计选择工况是否合理,设计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7)支挡工程量是否恰当,支挡工程与管道施工的先后顺序及结合方法是否合理。
        2.2崩塌治理工程的审查重点
        (1)危岩、危石分布范围;(2)崩塌落石范围,危险区域是否己查清;(3)危岩(危石)崩落路径分析是否合理,落石滚落速度计算及冲击破坏的冲击力计算方法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是否正确;(4)拦挡防护方案是否可行,拦挡设置工程位置是否有效,工程量是否合理恰当;(5)拦挡工程是否与自然地形有效结合,是否与管道施工、管道运营有效结合;(6)崩塌堆积体会否产生滑动及其对管道的危害。



        2.3泥石流治理工程的审查重点
        (1)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是否已经查清;(2)管道经过断面的地质结构和岩土特征;(3)泥石流的流速、冲刷深度,尤其是管道通过处的泥石流冲刷深度和建议管道埋深;(4)对管道形成破坏力的各种因素分析是否透彻,防护措施是否得当;(5)泥石流沟与大沟的关系,尤其是泥石流堆积挤占大沟时使得大沟变窄,大沟流速加大,冲刷深度加大,冲切侧蚀能力增强,该情况下管道防护设计是否加强。
        2.4岩溶治理工程的审查重点
        (1)岩溶延伸方向、规模大小是否已查清,岩溶与管道的空间关系等;(2)溶洞壁、洞顶岩性及其完整程度,溶洞的稳定性评价是否正确;(3)治理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以及治理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设计计算是否正确,治理工程量是否合理。
        3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防治工作要点
        3.1可行性研究阶段
        严格按遵照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和规定,在管道工程建设可研阶段要严格执行和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有关的危害性评估工作。建议提前介入、深度参与,对拟建管道工程用地范围及临近影响区调查,对管线用地范围及管线周边地质灾害情况,提出相应地灾防治工作的建议、措施,合理选择路线。
        3.2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内容是开展地质安全评价,充分分析论证管道经过的安全性,进一步优化可研阶段的线路,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工程措施。一是建议针对如山区冲沟穿越、顺河谷阶地敷设、垂直高陡边坡敷设、穿越不良地质等地质复杂地段,在现有标准规范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地质勘察标准,有针对性的加密探孔、加大钻孔深度及采用其他先进的勘察手段,准确查明地质情况;二是基础设计、详细设计在充分掌握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地质灾害在工程建设中避让、提高设计等级、明确提出详细有效的处理措施;三是聘请管道沿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加强对地质灾害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勘察报告的技术评审。
        3.3建设施工阶段
        在管道建设施工期间发现各类地质灾害隐患时,无论是调整路线或对地灾点进行治理,施工条件较好且方案灵活多变,能合理有效的节约治理成本。所以管道在建设实施阶段非常关键,一方面要做好绕避地质灾害,使管道路由不断趋近优良地质环境;另一方面是在施工期间应特别注意管道横切、斜切斜坡的地段,自然坡度大且覆盖层厚的地段,陡崖段以及一些水系穿越,对于水系穿越对原水系的破坏就好比“慢性病”,往往在管道运营3~5年后,可能会出现斜坡稳定性和滑坡等问题。
        3.4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处于管道建设与运营的过渡阶段,建议此阶段加强对前期可研、初设、施设阶段各类地质灾害防治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对已开展的管道地灾防治工作效果进行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运营阶段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建议,为运营阶段地质灾害防范提供技术支撑,指导运营阶段油气管道的地质灾害防治。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根据管道线路范围中不良地质条件特征,对几种常见地质灾害进行了专项勘察与综合评价,同时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地开展了治理设计工作。明确在管道总体规划中纳入灾害防治的重要性,遵循防治结合与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在工程审查过程中对不同灾害类型实施针对性审查,保证设计方案可行性与合理性,在确保管道线路工程建设人员及设备安全的基础上,为线路运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鹏.地表冲沟条件下悬空管道的力学模型与延寿分析[J].天然气工业,2014,(4):142-148.
        [2]沈茂丁.油气管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与审查要点[J].油气储运,2014,(10):1052-10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