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张江英
[导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思想认识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渐提升。

        新疆盛源祥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思想认识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渐提升。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一部分,环境监测工作的提升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本文针对环境监测中监测实验室的管理优化进行分析,探讨提升环境监测水平的方式。
        关键词:环境监测;化验室管理;科学管理
        引言
        环境监测实验室是控制污染、研究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实验分析的重要场所,加强对实验室的环境监测及管理、规范科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对于实现社会化环境监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环境监测实验室具有污染物种类繁多、污染物量少、危害大、治理少等特点。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可以从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化学试剂管理以及试验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
        1环境监测实验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意义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环境监测实验室属于环境监测的一种工具,实验室管理于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有效管理与质量控制能够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验室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否具有完善的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关系其监测水平与检查能力的提升。第二,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有助于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实验室监测结果的质量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密切相关,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可使工作人员实时了解实验室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以调整合改进监测方案。第三,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可促进实验室监测水平。通过对实验室多种方法的管理,可实现检测工作的多维度对比,以提升实验室自身的检测水准。
        2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建议
        2.1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体系是实验室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基础。首先,需要加强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在进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选拔的过程中,需要专注于其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进行挑选,实验室的准入门槛需要进行提升,在学历、专业等方面进行限制,确保人才队伍的基础素质;其次,需要打造人才队伍体系,人才经过选拔后,需要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亲身实践以及培训,不断的提升专业技能、专业知识,针对新人,需要制定完善的培训学习计划,从理论到实践,从户外采样到实验室检测,通过全面而系统的培训打造全面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监测人才;最后,是需要不断秉承创新观念,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秉承科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进行创新,在进行日常监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监测的事务进行记录和总结,对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监测仪器等进行反思,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创新发展。
        2.2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也是进行环境监测的主要场所。设立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实验室内部需要设置相应的安全提示及标识语,设置好防火、防泄漏、防偷盗、防毒等安全配套设备,设备必须安全有效;设备灯具的安装必须符合相关规定,路线的安装及设计必须符合实验室相关标准,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维修;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定,不得擅自使用仪器设备,试验结束后必须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维护实验室安全及卫生;实验室管理者必须定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术管理流程;离开实验室前需要对水电、门窗及试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实验室环境及设备安全。
        2.3样品管理
        环境监测样品具有种类多、数量大、保存期短和易发生交叉污染等特点,因此在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时需要更多关注。就要求采样人员提前根据方案确定采样瓶的种类、数量及需要加入的固定剂等事项。


尤其在同一个点位需要测量多个监测项目时,保存条件相同的项目可以用同一个采样瓶采集保存,如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氮。但采集个别项目(如悬浮物)的水样时,需要与其他加入保存剂的采样瓶分隔开,否则会引起监测结果的偏离。近年来,随着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快速发展,样品标识技术也得到提升,部分实验室采用二维码/条形码技术用于样品管理,不仅实现了样品的全过程管理,也大幅度减少了管理过程的工作量。
        2.4检验检测方法的控制
        在测试中,分析方法是关键所在,不同分析方法的检测使用范围是不相同的,要结合国家相关标准,给予检测法律效力,从而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升上来。同时,为保证检测方法标准的现行有效性,至少每3个月一次进行标准查新,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初次采用标准方法开展项目检测时,应组织检测人员进行验证实验。验证过程包括:检验检测设备及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标准方法规定,通过模拟试验,确认检测结果(如检测范围、灵敏度、检测重复性、检测不确定度等)符合标准方法的要求。如果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予以验证,并将相关证明材料存档。
        2.5实验数据的质量控制
        对于实验室检测的数据而言,必须要满足真实性和准确性等要求,防止随意更改现象的出现。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还要记录好数据,加强检测报告的制定,将检测计划、使用试剂以及样品采集过程等涵盖其中,使实验数据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为后续试验结果的检测和完善带来便利性。
        2.6实验室设备管理
        实验室设备管理必须建立严格的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建立设备档案。设备记录清楚周全,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准确登记设备的名称、价格、数量及相关规格,由专业人员进行调试和维修;一些要求较高的大型设备必须放置在隔开的房间中,并用防护罩进行保护,防止化学物品腐蚀设备,例如,精密天平应放在恒温恒湿的称量间中,烘箱应放置在固定角铁架上;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对各项指标进行校验,建立使用登记规则;根据设备使用说明操作设备,不能擅自拆卸、改装设备,妥善保管设备配件。
        2.7做好实验室废液的处理
        (1)有机溶剂的科学化处理。环境监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这类溶剂具备一定的毒害性,在处理上存在难度。不同于无机废液的回收,在进行有机溶液的回收时,需要对其进行过滤、脱水、蒸馏等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环境的通风性,避免中毒,还需要保证好操作过程的流程正确,避免误操作带来事故。(2)综合废液的科学化处理。综合废液,顾名思义,包含的物质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这就使得处理过程更加复杂。在处理的过程中,一般需要专业机构来进行,避免环境污染和人体受伤。环境监测过程中化验室遗留的液体都具备一定的毒害性,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缜密的计划,然后严格的执行。
        结语
        环境监测实验室是进行科学实验分析的重要场所,需要持续加强管理。为了使实验室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除了内部加强管理外,上级管理部门也要积极参与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强化实验室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实验室检测人员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实验室管理制度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胡玮.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8 (10):28-29.
        [2]黄晶,姚佳,朱君.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样品管理与质量保证[J].污染防治技术,2016,29(2):70-72.
        [3]尹卫萍.浅谈加强环境现场监测规范化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25(2):1-3.
        作者简介
        张江英(1978~),性别:女,学历:硕士,籍贯:河南省内乡县,现任新疆盛源祥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保护技术咨询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