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云秋霞
[导读] 摘要:土地整治工作主要是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我国政府部门对当前土地利用相关规划以及其他土地整治管理要求的相关用途展开工作,通过工程类以及生物类的方法和措施,对农用地、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以及还没有进行充分利用的土地予以综合性的管理整治,进而保证我国的耕地面积足够支撑国家的完全稳定,达到优化农村生产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
        海南省文昌市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交易中心  571339
        摘要:土地整治工作主要是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我国政府部门对当前土地利用相关规划以及其他土地整治管理要求的相关用途展开工作,通过工程类以及生物类的方法和措施,对农用地、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以及还没有进行充分利用的土地予以综合性的管理整治,进而保证我国的耕地面积足够支撑国家的完全稳定,达到优化农村生产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当前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耕地保护面临严峻考验,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可以进一步让我国的耕地总量始终保持动态的平衡,可以有效地保证我国在粮食方面的稳定、安全。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管理;问题;建议
        1.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项目前期设计阶段缺乏实际操作性
        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前期工作缺乏可行性研究和科学的论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流于纸上谈兵的形式较多,没有从长远规划建设需求考虑。比如:设计单位没有深入到田间地头及走访群众,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没有摸清楚项目区的实际地形地貌情况及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由于设计周期较短,项目前期操作环节比较多,从选址、测量、设计、评审、上报审批等周期比较长,设计单位往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缩短前期操作时间,设计单位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工作,设计成果没有经过反复征求群众意见,没有走到田间地头逐项落实就提交上报,自然造成设计成果的质量低劣,深度不够,实际操作性不强。再加上乡镇政府及村委会没有认真密切配合设计工作,没有参与前期的现场调研及踏勘工作。由于协调村集体及村民工作比较繁琐,对项目落地及建设需求积极性及热情不高,造成设计需求没有按其群众意愿满足,使得设计单位只能凭借经验“闭门造车”。
        1.2群众参与不足,对整治工作不理解
        土地整治项目是为政府为民众办实事的民生工程,但民众缺乏热情及对项目工作的理解认识不够。土地整治工作想要被大众接受,就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真正建立起扎实的社会群众基础,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当前主要的问题是一方面项目的可行性不足,在立项过程中无法进行深入调查,更没有和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的交流;另一方面是项目区在修建田间道路或水利设施时,不可避免地要清除部分群众已种植的农作物或占用到部分原有耕地,涉及到一些个人利益的时候就会产生消极、被动、抵触的情绪,难以让农民群众投入配合到项目实施中来,使得项目实施处于被动状态,有时会出现阻挠施工现象,进而对施工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1.3设计变更频繁,过于随意性
        由于前期设计深度不够,没有将设计与当地的实际自然情况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结合协调一致,造成部分需建设的道路,沟渠用地都处于农作物生长期,群众协调工作不能达成一致,青苗补偿费用过高,造成与原设计有冲突,只能满足群众意愿改变设计方案。其次,由于项目投入资金有限,难免会造成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数量达不到群众的期望,有些项目在实施时,有些沟渠道路等在规划设计中没有纳入,而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地群众又迫切需求,要求给予增加工程量,造成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增加,而为了投资控制平衡,只能相对应地减少部分工程量,来满足群众的要求。
        1.4项目工程质量难于得到保证
        工程质量是每个项目管理者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工程质量很难监管到位,缺乏规范的管理依据和手段。

施工单位容易产生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的现象;工程原材料的采购及使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监理单位“如同虚设”,不负责任的工作监管态度,与施工单位站在同一战线,不履行合同职责,管理不完善不到位,这些问题都造成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当前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编制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
        土地整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项目,要坚持设计理念,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因此,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必须重视项目整体效益,制定专业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一是弄清项目区的农田生态环境要素,工程布局时,工程内容要与环境相适宜;二是工程设计规划合理,施工工艺优化,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环境等。三是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时应采用因地制宜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调查和了解周围的气候、环境、土壤、水源等情况,切实做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并结合测量数据,将以往的工作经验与土地整治项目要求相结合,明确土地整治实施目标,不能纸上谈兵、导致规划设计与群众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要确保土地整治效果达到预期规划设计的要求。
        2.2深入群众,加大力度宣传。
        需要在社会中广泛宣传土地整治相关政策,让公众参与到土地整治的相关工作中来,对项目予以全面的了解并提出自己的建设需求及意见,使规划设计方案符合实际需求,保证方案设计的更科学合理。在项目选址立项后必须要及时公示公告,召开农民群众动员大会,实施过程中召开项目协调会议、征求意见会议、推进会议等,让群众透彻了解项目的建设意图,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聘请农民担任质量监督和调解员,让农民群众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全过程。
        2.3规范设计变更管理
        按照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指导实际性变更工作。设计变更资料作为项目实施检查、竣工验收、结算审核的重要依据,应该执行先批后变,经批准后方可实施,严禁工程实施结束后再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其次设计变更理由要充分,内容要具体,如由群众提出的设计变更,应办理设计变更申请报告,村镇政府出意见签章确认,作为设计变更来源的重要依据,变更工程的单价应按原预算标准执行。同时要规范设计变更申报材料,加强审查力度,符合规范文件要求,进而提高设计变更质量。
        2.4发挥监理单位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工程质量。
        监理单位是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构成,他们在监督项目建设、提高工程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管理作用。项目监理单位与现场监理人员认真履职与否将直接影响监督管理质量,进而影响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因此,为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职责,规范现场监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土地整治项目业主应与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明确指出监理单位应履行的规范、工作职责与违约责任,以提升监理单位对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视力度、监管力度。其次要加强把关进场材料质量、工程建设施工工序、施工工艺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确保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保质保量竣工。
        3.结语
        总而言之,土地整治项目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提高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土地整治项目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提升耕地质量、改进土地耕作方式、为农民增产创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从开展实践来看,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科学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建设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迫在眉睫,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田鑫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9(07):93-94.
        [2]王发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土地,2011(08): 3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