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高铁国际竞争优势与建议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张佳盈
[导读] 摘要:高铁具有速度,高运量大等显著优势,在我国快速生根发芽,促进产业升级,国民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高铁具有速度,高运量大等显著优势,在我国快速生根发芽,促进产业升级,国民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国际项目运作优势,未来要构建完善的中国高铁国际产业体系,应当加快中国高铁标准翻译工作,培养高铁专业人才,注重科技创新,科研永不止步,但根本是严格把控高铁品质,同时兼顾加强国际间的互惠共赢友好合作,让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走出去”。
        关键词:“走出去”;国际工程;中国高铁
        一、中国高铁
        (1)中国高铁发展现状与成绩
        从中国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顺利投入运营,到中国高速列车生产基地顺利搭建,截至2019年底,营业总里程已经达到3.5万千米,列车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每小时的中国高速铁路,已经成功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铁路工程领域世界性技术难题,快速掌握高铁攻坚技术核心关键科技,带动中国高速铁路多元化经营,大幅度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并构建了一套中国成熟完善的高铁技术体系。
        (2)中国高铁“走出去”
        在“一带一路”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高铁是中国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之一,作为创新型国家,中国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迈向世界工程市场的大舞台。同时,高铁对外大量技术和产品有效输出对国家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加速了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推进了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计划的进展。
        二、中国高铁国际竞争
        (一)要正确认识中国高铁的定位和规划
        诚然,中国高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推进器”,但是我们不能过度高估高铁在其他国家的地位,要结合国家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高铁更适于连接人口稠密的城市带,更有利于取得经济利益。如美国、加拿大的大部分疆域地广人稀,人烟稀少,家家户户备有的小汽车更是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高铁更适合城市众多,人口密度大、产业密集且发达,且地理长度适合的地区。[1]而且对于许多岛屿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国家来说,大量建设高铁更是无从谈起,况且铁路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远远不如海运。
        (二)看到国际社会对高铁发展的极大需求
        高铁行业也已经获得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和关注,许多国家已经将建设大量高铁列入未来国家战略发展计划。在全国高铁投入建设和纳入国家战略规划的的背景下,中国高铁“走出去”成为必然趋势,必须打有准备之仗,以正确姿态迈出国门。如2005年土耳其安伊高铁,这是历史上中国在国际工程中有效组织并最终成功承揽实施的首个电气化高速铁路项目,这对未来促进中国高铁真正“走出去”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2]
        三、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的优势与建议
        (1)技术优势
        2002年我国提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思路,创新出了我国独有的一套高速铁路学习体系。目前我国在高速列车、数据统计、工程控制、列车建造、系统维护、运营集成、客运服务等高速铁路技术领域均有重大进展,已经具备在不同地质条件下自主评估、勘察、设计、采购、建设和运营高铁的珍贵经验,具有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殊地理地质条件、人文科学、宗教信仰和气候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成套设备和技术经验的能力。



        (2)国际项目运作优势
        中国经过承接沙特麦加高铁项目、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土耳其安伊高铁等项目,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国际项目运作经验,不仅提高了中国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工程经济合作,提高效率,分享先进技术,开展人文交流,提高中国在国际上合作的规模和水平,增加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更增进了与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合作,使中国具备了一定的风险预见和沟通谈判能力。
        (3)“一带一路”背景为中国高铁的助力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高铁向外输出的重要推力,它所形成的广泛响应,得到亚投行和基金组织的经济支持,将加强我国和世界各国在高铁方面的合作。同时应当注重东道国的国情差异,不要忽视宗教因素带来的影响,可以借鉴历史上一带一路的经验。
        (4)构建完善的中国高铁国际产业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中国需要构建一套面向国际市场高铁的完整全面的产业与技术体系,这套国际产业与技术体系必须设及国际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工程融资、物流采购、施工管理、监理、设备安装、劳务分包等方面,提高中国高铁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认可度,建立中国高铁的良好口碑。同时注重总结经验,避免犯相同的错误。多总结归纳,公示成功的例子,加强完善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案例库,既要体现成绩,但更多的是要注重对比国家区别,总结失败原因。
        (5)加快推进中国高铁标准的翻译工作
        标准翻译工作虽不是像技术那样的科技难题,却是细节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的标准再完善,如果不能准确地翻译给合作方,合作方不能准确理解工艺和意图,再完善的科技也是白费。相应公司应当设置专门岗位招聘高铁方面翻译工作人员,有关单位及时落实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高校可以设立相应的专业培养人才,企业应当提高翻译工作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吸引人才。事实上不仅是高铁合同翻译的人才,高铁行业其他领域的人才也应当逐渐的建立模块,建立相应的专业专门培养,因为人才支撑始终是技术支撑的关键力量和有力支撑。希望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合作,推出英文版中国高铁规范之外,甚至可以推出其他语言的多个版本,更快更好助力中国实现高铁国际化和现代化。中国也必须培养熟悉高铁专业技术技能、精通翻译并掌握一门或多门语言的专业人才。
        (6)注重科技创新,科研永不止步
        自从2002年我国推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思想,便突出不要一味照搬他国方法,极大地强调了吸收创新、化为己用的重要性。正如当我们在国际市场谈判时,对方不降价并对我国采取技术保密措施时,我们宣布第一轮竞标无效,重新招标。因此,创新不停,科研不停,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不能自我满足,才能有更多资本和其他国际对手展开竞争,才能实现中国高铁更大的跨越式发展契机。
        (7)加强国际友好合作
        合作才能创新,竞争才有动力,固步自封早晚会被别人超越,敞开怀抱才能拥抱更多可能。中国应当大力加强国际间工程项目的合作,把竞争对手变成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合作搭档,更好地走进国际市场,把视野放到国际上更广阔的地域空间。
        (8)严格把控高铁品质
        坚持自主研发与借鉴学习相结合,中国高铁必须保证输出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是产品生命的根本,我们就要强调价格优势,也要强调产品质量,这样才能抢占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中国高铁输出的不仅是高铁产品,更是高铁技术,高铁标准和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中国对外出口的质量把关,以高铁产品带动其他产品,甚至中国经济、外交、文化的交流。
        结论
        中国高铁要国际工程市场上走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共赢之路,实现优势互补,经验共享,通过并购国外机构弥补我国短板,提升技术水平,实现良性竞争,及时把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可以将高铁作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一个纽带,向外输出中国优质的高铁产品,也把中国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借助枢纽传播出去,让世界看到一个有创造力的中国,实现中国高铁更好地“走出去”。
        参考文献
        [1]金水英,周晓琳,田泽.中国高铁“走出去”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亚非洲,2019(04):123-142.
        [2]鲁涓涓.中国高铁“走出去”实践探析[D].南京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