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工程质量,而施工现场管理效果直接决定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在建筑施工现场,必须要加强管控,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保障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简单分析,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施工;施工技术;现场管理;施工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涵义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规定的有关于技术方面指标的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去提高施工工作的技术含量。只有科学的进行建筑施工中的各项工作,在整个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去操作,才能高质量的完成生产施工任务,才能让施工技术管理落到实处。而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技术不仅是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更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与提高,对技术管理及施工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也具有实际意义。
二.工程概述
本工程规划净用地面积7501.77m2,总建筑面积32714.6m2,由4栋住宅楼组成,本工程均为框、剪结构。1#楼为框剪结构,楼面积10607.6m2。2#楼框架结构,楼面积3771.7m2。地下总建筑面积478.64m2。裙房2层,主体24层/11层,消防建筑高度76.700m/37.700m。3#楼为框剪结构,楼面积7187.52m2。4#楼为框剪结构,楼面积5444.52m2。地上总建筑面积12640.36m2。裙房2层,主体11层/16层,消防建筑高度37.700m/55.700m。本次施工内容较多,涉及专业施工队伍多,施工时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注意工序的合理搭接。本工程工期较长,冬、雨季施工要采用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1.各施工阶段的施工程序
(1)基础施工工艺程序:测量定位放线→打桩基础→试桩→承台基础土方开挖→施工基础及地梁→土方回填→浇地坪砼。
(2)±0.00以上主体工程施工工艺程序:测量放线→首层柱钢筋制安及防雷连接→隐蔽验收→支柱模→模板验收→支梁、板模板→浇柱墙砼→模板验收→梁、板钢筋制安及预埋管线→隐蔽验收→浇梁板砼→养护→重复首层工艺至顶层。
(3)装饰工程施工工艺程序:测量放线→门窗框安装固定→天面及墙面粗装修→窗扇玻璃安装→需精装修部位按图进行精装修。
(4)安装工程施工工艺程序:测量放线→定出管位及走向→电气线管道安装→局部试压→整体试压→通电或通水调试。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1)土方开挖
土方开工前,作好临时排水系统,过路面水沟用管桩排水,以免遭受水害,妨碍施工,影响工程质量。沿场区周边围墙内挖一条400(宽)×300(深)mm通长排水沟。排水坡度I=0.002~0.003,纵向每30~40m或转角处设一集水井。过路面水沟用管桩排水,场内设三级沉淀池。本工程基坑开挖采用自然放坡开挖,坡度1:0.8,,基坑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自卸汽车可直接驶至基坑边,挖掘机可即挖土即装车运走。挖出土方集中至场外1.5km土场集中堆放,以免影响其他工序施工,基坑回填时再从该处取土回填。为避免对持力层土壤的扰动及基坑暴露时间过长,机械挖土須挖至设计标高+30cm处,待验槽合格后再修平至设计标高,并随即做100厚C15素砼垫层。挖土作业时:
a.应对施工现场地上障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制定排障计划和处理方案。b.建筑物的定位桩需经检验核准后方可施工。c.施工机械易碰压测桩,因此开挖范围内所有的轴线桩和水准点都要引出施工机械活动区域以外,并设置钢筋支架予以保护。d.土方的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在开挖过程中,由测量放线人员随时进行配合,用水准仪进行标高的控制。
当开挖至持力层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人员进行验槽,若施工过程中发现情况异常或实际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符时,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研究解决。为避免对持力层土壤的扰动及基坑暴露时间过长,机械挖土挖至设计标高+30cm处,待验槽合格后再进行人工修平至设计标高。若局部出现超挖,经业主及监理同意后可采用回填C10素砼或用砂石料填补夯实等其他的处理措施。
(2) 钢筋工程
在施工现场设钢筋加工场,设立原材料及成品钢筋堆放场配备钢筋切断机、弯曲机、电焊机、对焊机、滚丝机等机械设备,负责钢筋成品加工。各种成品钢筋必须严格做到按规格分别挂牌堆放整齐。钢筋网的绑扎时,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和钢筋网,则須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或砼撑脚,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钢筋撑脚每隔1m放置一个,其直径选用:当板厚小于20cm时为8mm。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在一边,但双层的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3)混凝土工程
基础砼施工时,应依照施工流向进行浇筑。基坑挖至接近基底标高后,原素土夯实。基坑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原素土夯实。用3:7砂石找平超挖部分(或根据设计要求),并找平至设计标高。承台砼采用商品砼浇捣,为满足泵送要求,砼塌落度应为140mm~160mm。承台砼应分层浇筑,薄层控制在300~400mm之内,且控制浇筑使其均匀上升,避免出现过大的高差。下料采用砼输送泵输送至使用位置。在浇筑时,为了便于振捣密实,在确保上下层砼的时间间隔不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前提下,加强砼的振捣,同时在砼浇捣过程中,就地实测砼的塌落度和浇筑的温度,并按规范要求留置砼试块。承台砼的振捣,采用插入式和平板式振动器振实。振捣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插入式振动器每次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埋件。b、表面振动器的移位距离,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cm左右。c、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砼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在砼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利用砼的水灰比蒸发水达到养护的目的,并起到保温的工效。当砼浇筑5天后,砼处于降温状态时,可揭去薄膜,专人浇水养护。
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策略
1. 现场施工的材料管理
企业应该准确掌握国内外的材料变化动态。按照施工计划,合理统计好材料用量,调查材料市场,通过多种合法渠道,从厂家直接选购材料,进而降低建筑材料的采购费用。在采购建筑材料时,遵循“优质价廉”的原则。按照施工进度,对施工所需材料进行合理规划,保证现场材料充足供应,提升材料资金周转率,确保建筑施工能够顺利开展。
2.优化人员的配置
面对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施工设备也在不断的改进,我们需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人才,对于建筑工程的现场进行科学的规划,并且对于现场物料等进行分析,从而配出最科学最经济的用料,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节省施工费用;并且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的效率。
3. 强化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是一个高危险的行业,尤其是在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的安全系数普遍不高。因此,建筑工程要想保证施工的质量以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施工人员的安全是必须受到关注的一方面。因此,在施工现场管理时,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施工人员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险的管理,总之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五.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具有人员多、工种复杂等特点,施工工序较多,存在交叉作业现象。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现场管理,加强技术管理,按照标准化、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原则,加强人员、设备、材料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杨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煤炭技术,2018,31(8):237-238.
[2]李方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分析[J].城市建筑,2017,(3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