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迅速发展起来,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在其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因此,相关人员需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以提升房建工程整体质量。基于此,文章结合实践,先对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对其问题进行阐述,最后对技术要点进行详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房建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若不对技术进行改革,就会影响到整体质量。在此种现状下,混凝土已成了工程建设的主要材料。因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确保能够满足工程实际所需,就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1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即超过普通混凝土规模的结构,与一般浇筑工程相比,更需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因自身体积大,在散热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一般来说,若内外温差高于25℃,内部结构就会产生变形。除此以外,大体积混凝土往往具有较大的厚度,在水化热中会出现大量热气,且会持续较长时间。在此种现状下,因内外温差比较大,易产生裂缝问题,一旦裂缝不断扩大,其自身稳定性就会降低。因此,在实际进行施工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降低裂缝,还能够确保在预定期限内完成。
2存在的问题
2.1水化热问题
水泥在凝固时,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即水化热现象。通常来说,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时,无法避免水化热问题。在水化时,内部温度会不断升高,同时由于自身体积比较大,所产生的热量就不能完全散出,就易造成裂纹。在不断实践中,由内部向外不断散发,进而使混凝土弹性模量随着增加,之后降温使收缩性不断增强。一旦内外压力较高,就会产生裂纹现象。
2.2收缩问题
房建工程实际进行施工时,混凝土随着温度的变化,所表现出的形态也不同。外部环境对浇筑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内外温差较大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浇筑前,先要勘察周边环境,选择适合的保护方法,同时对混凝土温度进行合理控制,以降低开裂问题。
2.3环境温度变化
外部温度的变化,使空气中热量分子出现碰撞,在对混凝土施工时,就会产生不同因素的变化。特别是进行浇筑过程中,其效果有所不同。内外温差较大,还会对混凝土产生多方向的影响。
3房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原材料质量合理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对材料质量合理进行控制,以更好地控制温度。在材料角度分析,需对质量进行合理管控。在施工开始前,先要对混凝土充分进行搅拌,以满足工程实际要求。此外,还要对加剂的配合比进行有效调整。在对温度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要从实践出发,提升混凝土整体强度,还要对通风条件进行合理管控,从而更好地控制裂缝的产生。
3.2配合比设计
想要确保房建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就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这也是确保工程有序施工的基础。严格依据科学的配比进行配置,以满足房建工程的实际要求。不断进行试验,以选择适合的配合比,此外,还要添加适量的减水剂,以确保混凝土的整体稳定性能。
3.3温度裂缝的有效控制
施工过程中,要在根本上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以满足实际要求。同时还要对温度进行合理控制。这是由于温度的高低对混凝土内部产生直接影响,选择适合的温度施工有利于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究。
第一,降低入模温度。在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过程中,降低裂缝是当前需关注的重点。相关人员需对入模温度进行测量,并采取完善的方法进行控制。同时,对周边温度进行降低。通常来说,可用低温水或覆盖砂表面的形式对温度进行合理控制。此外,减少运输时间来降低裂缝发生率。相关人员在实际进行浇筑过程中,要缓慢进行,同时还要对下落的高度合理进行控制,以此对散发的多余热量进行降低。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减少高温出现率,确保能够在合理温度内施工,以更好地对入模温度进行控制。
第二,拆模时间的有效控制。相关人员在拆模过程中,对周边温度合理进行控制,并结合相关方案,实时做好监控工作。如果温度高于27℃,就要采取相应的手段,以减少温差,确保内部的稳定性,降低大面积的裂缝。待符合拆模条件时,方可对其进行拆除。
第三,温度动态变化的合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实际进行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还要对温度进行关注,同时进行记录,并做好监测工作,同时还要对测温点进行埋设。并结合动态变化实际,做好数据的合理控制,并实时进行跟踪。合理控制表面温度数值,通过完善的方法,促进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3.4浇筑技术
混凝土作为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重要施工环节,其浇筑工作要引起一定的重视,这是由于浇筑质量好坏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采取不同的方法,分步完成。完成每一层的浇筑工作以后,还要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并不是浇筑完成上一层就要进行下一层施工,而是待凝固以后方可开展下一步施工操作。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流程。一是将振捣器插入混凝土中,再使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操作。在整个过程中,结合不同的顺利进行合理处理。从而更好地控制浇筑时间与效果,以提升整体施工效率。此种浇筑方法,为房屋建筑工程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3.5施工质量的合理控制
第一,外部因素的合理控制。施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对其引起重视。通过对滑动层的设置,来降低地基下沉或者位移而对结构产生的破坏力,还可以采取砂垫层的方式,降低对温凝土的约束力。此外,还要采取覆盖法,降低温度内部积聚应力,以确保内外温度的平衡。第二,抗裂性能技术的应用。在房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是一项重要内容,可采取抗裂技术的应用,来提升整体质量水平。需对材料合理进行配置,避免对混凝土的随意搭配,而配制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操作方式以及配合比,确保施工技术满足规范要求,以保障施工质量。同时,还要融合混凝土材料,通过添加适当的配筋提升抗裂性能,以提升质量。
3.6养护技术
完成施工以后,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也是一项关键内容,这是确保整体质量的基础。养护技术应用过程中,其重点是降低内外温差,同时也要合理控制温差的降低速度,以提升抗拉强度。完成浇筑以后,还要对其表面进行压平,同时做好洒水处理,完成洒水以后,在其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并盖上保温材料。在实际养护过程中,还要结合温度以及气候条件,适当做出调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对其提出较高要求,而具体施工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进行探究,以采取完善的处理策略,从而更好地控制整体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雄,滑杰,马磊,周立,柴木叶.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J].土木工程,2017,6(02):179-185.
[2]袁学艺.探讨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大观周刊,2011,(18):230,211.
[3]张民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2):156.
[4]许毅.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8(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