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钱勇生
[导读] 现如今,伴随着建筑领域的持续进步,装配式建筑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

         摘要:现如今,伴随着建筑领域的持续进步,装配式建筑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该种类型的建筑具有节能环保、人力投入较低等优点,可以有效提升施工质量。文章结合过往的工作经验,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开展了归结,然后探讨了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以及应用实例,最后重点探讨了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当中的应用,希望能够给业内人士带来借鉴。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应用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施工技术革新速度大幅提升,这也让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将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有效性展示出来,人们需要做好相关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优化操作,与实际工程建设相融合,将其有效性特点呈现出来,为建筑价值的提升提供良好条件。
         2 使用装配式技术的优势
         从建设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使用尤为重要。它可以产生以下效果:第一,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的建设质量和施工效率。整个装配式建筑理念主要采用工厂生产模式,该模式主要生产各种组件,并解决了传统的产品质量问题。通常,可以用装配操作代替手动操作,这样可以减少设计错误的可能性,并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第二,管理方式的完善。在设计不同类型的装配模式时,需要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例如生产制造和设计标准化),以确保每个生产连接变得越来越完善,这也是提高整体施工水平的关键。随着先进管理模式的出现,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属性变得更加清晰。第三,提高管理效率。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使用,湿法工程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另外,从交叉工作的实施中可以看出,提高生产效率更为重要,这种设计可以减少24.7%的施工时间和32.0%的人工需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3 装配式结建筑及其分类
         3.1 装配式结构建筑
         装配式结构建筑是指在建筑之前完成预测工作,再将建筑构件以运输的方式输送到建筑工地。通过技术处理将零碎的构件组合成建筑结构的一种结构形式。预制地点比较灵活,可以是建筑工厂,也可以是建筑工地和其他预制地点,体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便捷性。技术处理主要采用了拼接技术及吊装技术等。
         3.2 装配式建筑类型
         第一,全装配式建筑。这种结构建筑装配式程度最高,建筑所需要的全部构件都是经过批量化的生产,这就好比机械生产一样。构件实现产品化,经过批量化生产的构件再运输到建筑工地进行装配。建筑所需要的大板、框架、梁、板柱等构件几乎都得到预制,对于建筑附近的维护结构主要采用现场生产的方式,这种现场生产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第二,半装配式建筑。装配式结构建筑装配程度与全装配式结构相比,装配程度要略低。建筑构件一部分采用预制,一部分是现场砌筑,主要构件采用预制方法,如梁、楼梯平台等采用预制的方法,一些附属构件如砖墙则采用现场砌筑的方法。半装配式建筑对于生产基地投入要求不高,能够节省一定的运输费用,也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4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4.1 做好工程设计质量的把控
         站在实际建筑工程管理角度来说,想要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作用和优势更好地展示出来,工程设计质量把控操作显得同样重要。工作人员在构件生产和制造之前,将设计标准和施工图等内容结合在一起,确保构件设计方案的全面优化和完善,为后续工程设计质量进行严格把控,这也是为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提供保障的主要途径之一。此时,各个设计人员需要做好连接结构和构造结构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力度,确保施工管理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


         4.2 注重BIM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整个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以及智慧化水平提升速度较快,相比于传统管理模式,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所取得的成效更是十分显著。从实际工作中也能够看出,随着BIM技术的应用,施工效果也会得到更好展示,该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如下:第一,质量管理。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构建精度上表现最为明显,在BIM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进行碰撞分析和施工模拟等操作,将管线分配情况展现出来,做好管线布局操作,这也是对质量把控的基本所在。第二,进度管理。实际建筑管理工作进度为管控重点,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得到应用的同时,将BIM技术辅助施工进度管理特点展示出来,把握好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工程进步目标控制具备重要意义。
         5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5.1 案例概述
         通过某建筑项目作为例子,该建筑是高层住宅建筑,采取的是装配式的建筑形式,其结构设计是整体式的装配剪力墙。从建筑结构的设计来说,应用装配构件的部位包含楼板、楼梯、阳台等水平构件以及剪力墙等竖向构件。现在根据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当中的实际应用,开展如下的探讨。
         5.2 构配件的设计
         使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求设计工作必须更加精细。相较与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设计介入的时间越能提前,对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越有利和高效。一般情况下,装配式设计的介入时间节点在初步设计完成后即可进行,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建筑的结构及平面布置特点,在满足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在构件的拆分阶段,将预制构件生产难度、生产线利用及模具选配和周转、构件现场吊装等各环节进行系统的考虑和安排,进而确定出一套既有利于发挥工厂规模化、工业化生产需求,又便于现场个性化实施的全流程实施方案。
         5.3 构件的运输管理
         从建筑工程的具体管理方面来说,为了更好的确保装配式建筑的成品质量以及施工连续性,就需要做好构件的运输管理工作。在对于构建开展运输的过程当中,需进行精心的策划和安排,目前常规均采用平板车进行运输,根据构件类型及数量合理选择相匹配的运输车辆和构件运输专用货架,尽可能提升车辆装载量,降低装载车辆及固定货架资源占用、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构件损耗,综合各环节的控制,节约构件运输成本。
         5.4 施工管理
         第一,针对竖向承重构件,在进行构件装设作业之前,一定要将灌浆套筒的检查工作开展到位,检查其套筒内部是否堵塞,预留尺寸是否符合要求,便于后期与预留钢筋的连接,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也便于现场实际吊装施工。第二,在进行吊装作业的过程当中,需要掌控好构件的重心,使得构件跟吊点的作用中心线维持一致性,同时严格履行吊装过程相关安全操作规范,避免出现吊装事故。第三,将预制构件的核准以及定位工作做好,在结束临时固定和支撑的作业施工以后,才能够脱离吊钩。第四,在完成构件的吊装作业之后,及时做好作业面的临时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后续工序作业的安全性。第五,上部结构施工达到一定阶段后,及时对下部的竖向构件进行套筒灌浆作业并做好相应施工环节的验收记录及影像流程,将构件临时固结转换为结构永久固结,确保施工期间及后续整体结构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中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我国的建筑水平,并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丽,郑品.探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01):49-50.
         [2]胡庆国,蔡孟龙,何忠明.基于组合赋权法与集对分析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6(04):16-26.
         [3]潘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探讨[J].河南建材,2020(01):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