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成为了高层建筑的主要选择,要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才能够确保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本文主要以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质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质量
筏板基础以其成片覆盖于建筑物地基较大面积和完整的平面连续性为明显特点,它不仅易于满足软弱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减少地基的附加应力和不均匀沉降,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所适应位于其上的工艺连续性作业和设备重新布置要求等。有地下室或架空地板的筏基还具有一定的补偿性效应。 由于筏板平面面积较大,而厚度有限,造成它只具有有限的抗弯刚度。无力调整过大的沉降差异。由于它的连续性,在局部荷载下,即要有正弯矩钢筋,也要有负弯矩钢筋,还需有一定数量的构造钢筋,因此给的指标较高。
一、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问题
(一)水泥水化反应问题
对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主要考虑的是建筑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为了能够满足建筑构件截面厚度要求,就会使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在产生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那么就会对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大量的热量无法有效地散发,就会使热量始终都在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中,就会造成建筑温度的升高,在热量持续增高的情况下,就会引发混凝土的开裂问题,无法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二)外部温差问题
外部温差对高层建筑混凝土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一旦建筑外部的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就会引发混凝土的变形。在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中,主要受到了浇筑入模温度、水化热温度、结构散热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外部温度持续地上升。一旦外部温度持续上升,那么入模的温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1]。如果只是都对其外部温度降低,就会使高层建筑的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产生巨大的温差,就会引发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
(三)沉降开裂
造成沉降开裂现象,主要是对高层建筑进行建设时,对其基础设置的不够稳定,随着高层建筑的沉降,就会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并且,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严重程度,会随着建筑沉降的程度增加严重性,无法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对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提高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措施
(一)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对高层建筑的实施,重要的基础保障就是结构设计,由专业设计人员,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对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在设计前能够多建筑实施实际勘察,对相关信息数据的详细记录,为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2]。尤其是对抗裂钢筋、构造钢筋的考虑,合理地应用预应力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详细分析,使其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有效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几率,从而增强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二)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对施工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能够确保各项施工环节的规范性。在施工前,对各施工环节、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要素等详细分析,加强对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保障。对具有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职责明确地划分,把具体的工作内容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与人员中。一方面,让施工人员都能够有明确的工作内容与方向,在自身的岗位工作中保持恪尽职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与效率[3]。另一方面,根据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标准,对各项工作的约束与管理,要求相关施工人员能够详细地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提高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根据相关标准规范性实施,为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强对建筑材料的合理控制
对建筑材料的合理控制与选择,主要是考虑到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尤其是对大体积混凝土的选择,要求水泥含量比较低的细骨料,主要是粗骨料自身的特点能够符合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材料自身的强度比较高,整个粒径都比较均匀,与一些碎石搭配应用,能够把粗骨料所产生的空隙充分地填充,逐渐地减少对水泥的使用量,加强对水化热反应的控制[4]。此外,还可以选择普通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等,在各水泥中掺入粉煤灰,能够提高水泥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使水泥用量持续地增加。只有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与结构的稳定性,才能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四)降低温差措施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处理,主要是避免阳光的直射,可以选择水洗降温,能够使用碎冰、液氮对建筑材料的冷却,选择储存的空间环境要符合要求,尤其是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一定要用湿麻袋进行全面地覆盖,主要是能够降低体表温度,对阳光直射进行了阻挡、遮阳[5]。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在夜间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尤其是在夏季,入模温度要低于30。C,在秋季入模的温度要低于25。C,在冬季入模温度要低于15。C。根据不要的季节与温度,合理地选择材料运输方式,一旦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过高,就需要及时地进行降处理。要确保混凝土构件表面与大气温差在三控制范围内,从而才能够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三、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
(一)完善温度监测方案
完善温度监测方案,主要是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监测孔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设立独立的监测部门,由专业的监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监测方案与监测周期,采用现代监测技术与设备,对每次监测的信息数据详细地记录。通过对实际温的监测与分析,能够把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并且在监测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地分析与解决,不断地对监测方案的优化、调整,从而为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条件[6]。
(二)明确设置关键点
对质量关键点的设置,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整体性的分析,详细地了解与掌握其所具有的特点,对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详细地划分,确保在各项工作中,都能够有专业的人员负责。例如:对质量预控点的建立,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过程详细地记录,能够及时地掌握材料的配比。根据制定的标准,对高层进行的施工模板尺寸、稳定性等检查,及时地分析出具体的影响因素,采用科学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与安全。而在振捣砼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振捣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加强对出罐、入模的温度控制,降低温差变化,才能够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三)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主要的核心工作就是对其的养护,那么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能够提高对其的重视度,加强对整体温度的控制与管理,正确地采用养护方法,就能够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一旦忽视对其的养护,就会引发混凝土开裂的问题。而对养护周期要控制在28d,能够对温度进行逐渐地降低,使大体积混凝土能够有充足的水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稳定性,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延长使用年限[7]。此外,还需要定期对塑料薄膜、养护剂涂层等完整性的检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始终都处于湿润的情况下。其他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昼夜温差,在夜间要采用麻袋片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处理,从而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稳定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能够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问题详细地探究,针对具体的影响因素,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不仅能够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而且还提升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降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几率,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促进我国高层建筑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星.高层建筑工程中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石油化工建设,2017,39(02):88-91.
[2]李丁水,姚硕,胡强强.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51):3-4.
[3]郭森,邓烽,周甲.建筑工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6,23(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