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飞速,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国民经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支撑,没有重视到关于自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粗犷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用当下技术革新的现状,随着政府经济上的宏观调控和相关文件的出台,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推进,因此在建筑行业中,也要对以往的建筑施工方式进行适应时代的改变,这样才能使建筑施工行业保持先进性,避免被时代淘汰。在这种大环境下,装配式施工技术出现了,装配式施工技术特点在于施工速度和效率很高等一系列优势,因此得到了行业内广泛的关注,笔者将以装配式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期给行业带来新的内容。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隔墙板;叠合板;安装施工
前言
装配式建筑结构应以本身先进的技术和更加优质的效率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广,因为该项技术以建筑速度快、资源利用高、成本低等优势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国外在建筑装修技术方面的应用范围广泛,工艺成熟,有完整的体系,因此在国外非常受欢迎,经过不断的研发,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国外的建筑工业化平均覆盖率超过50%,与之相比较的国内该项技术上起步时间短,采用的依旧是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致使能源利用率不高,难以提升生产效率,因此所需要攻克的问题还有很多。
1隔墙板安装施工技术
蒸压轻质混凝土(Autoclaved Lightweight Concrete)即ALC,属于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的一类。在ALC的原料组成中,比较常见的是石灰、粉煤灰和水泥等,通过高压蒸汽养护操作后,形成多气孔混凝土成型板材[1]。一般而言,ALC板既可以用作屋面板,又可以用作墙体材料,性能优良,值得推广和普及。
1.1施工材料
需要的施工材料有板长L(≦2.2-2.7m)×板宽B600m×板厚H100mm*H200mm蒸压加气混凝土板、80宽密目网格布、与隔墙板配套粘结砂浆。
1.2施工流程
墙体定位、放线→备料→安装管卡→涂刷专用粘结剂→板材就位安装→调整→固定管卡→勾缝、修补→清理墙面→报验。
图1施工流程图
1.2.1样板先行
每个施工班组进场后施工前必须先按技术交底的要求做出样板墙、样板间,在选定样板间内做出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隔墙板端。样板墙完成后由工长组织项目技术、质检、班组长进行验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解决,验收合格并经监理和建设单位共同验收达标后,才可以组织人员进行施工。样板引路,以点带面,提高一次成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从而达到预控的目的。
1.2.2放线
墙体施工前放线人员应根据建筑图放出墙体边线、控制线、门窗洞口(门窗洞口尺寸为建筑图中所标门洞口尺寸)位置线及柱边线。放线完毕后需报项目部测量室进行验收复核,并经监理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2.3安装管卡
本工程为内隔墙且留门洞口,故板材均竖向安装。局部墙没有洞口,按照顺序安装板材。在安装第一片板材时,必须在板材上方80mm的地方钉入一只管卡,管卡示意图如下,如板材与柱或外墙连接,还要在板材靠结构一侧上下端举办端1/3处各增加一个U型卡,如果两个U型卡之间的距离大于1500mm,还需在中间部位另增加一只。
1.2.4涂刷专用粘结剂
第二片板材安装时,需要板材接缝处涂刷专用粘结剂,专用粘结剂需随配随用,配置的粘结剂应在说明书要求时间内用完。确保墙板拼接式板缝缝宽小于10mm,在安装过程中,应以缝隙间挤出砂浆为宜。如若墙体粘缝强度不够,就不能对其进行碰撞,以免产生震动现象,造成松脱。
1.2.5板材就位安装
板材安装采用电动卷扬机吊装方式,扶起板材后,将木楔垫入板材的上下端。对次梁梁底等突出部位需使用专用切割工具对板材进行切割。
1.2.6调整
基于安装控制线,采取调节木楔的方式,对半片的垂直度和平面安装位置进行适量调节,有效控制因对板材的直接驳动而造成的板材损伤,将片板调节至合适的位置。
1.2.7固定管卡
第一片板材调整合格后,用锚栓将管卡固定在结构上。靠下一片板材一侧的管卡,应顺安装方向固定在墙体上部的楼(梁)底上。板材安装后上下端应流缝隙20-30mm。
将第一片板材固定好,就可以安装第二篇板材。从第二片板材起,只在靠近下一片板材一侧的80mm处安装一只管卡,用同样的方法接板,并对板片作调整,相邻两片板材之间应靠紧。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用线锤和2m靠尺吊垂直度,用橡皮锤调整直至合格后,用射钉枪固定管卡。以此类推顺序安装。
1.2.8勾缝、修补
一面墙板材安装好后,全面检查墙体平整度、垂直度。并对板面和边棱损坏处用修补粉进行修补,其颜色、质感宜与板材产品一致,性能应匹配。
2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在建筑上的技术不断更新,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已经成为了建筑的主要施工方法,叠合板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叠合板的结构特点,因此研究叠合板在建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十分重要。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叠合板主要是由实心板和肋条构成,而肋条基本上是带有孔的矩形和T形两种形状,这两种形状可以增加底板的刚度、硬度以及摩擦力,而孔的结构可以通过增加钢筋的方式固定建筑,或者利用钢筋、混凝土等增加叠合板的结构稳定性,使叠合板更好的固定在需要的位置上。在叠合板的板坯大致建成后,就要对建筑物进行混凝土浇固施工,而混凝土填充难满肋带有的孔和预留的空隙之后,会继续会流向螺栓,令叠合板和混凝土两者相互交融结合,形成具有较强耐性的结构,这也是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具有较强的抗震性的原因。
2.1明确安装流程
在叠合板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工人对于叠合板的安装技术,叠合板安装的越精密,安全效果就越好。工作人员需要对安装版进行非常仔细的处理,先大致安装之后再进行细致的调整,层层递进逐步安装。其中,叠合板第一层应当直接放置在地下室的顶板上,保障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底部L型铁件与叠合板第一层相切合,然后在L型铁件和地下室顶板和相互作用下形成防滑设施,防止pc板脱落的现象发生。施工人员需要保障L型铁件和地下室顶板以及各项设施的完整和有效,确保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出现问题,还有及时检测预制顶板的接缝是否存在不平整,及时加固叠合板连接器之间的预制板。
2.2做好框架处理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框架的搭建和检测,保障叠合板的施工质量。在整个建筑过程中搭建框架时需要人为检测,施工人员需要在安装框架过程中调整螺栓,避免螺栓过紧而导致各个框架接头不对中的情况发生。在搭建框架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注意使用电焊,保持接头部分不发生移动,避免外板变形的情况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框架出现移位的现象需要工作人员及时注意,并且立刻将梁底部高度引导到外墙板上,将目标部位弹出到外墙板上。同时管理高程线位置,方便后续钢管支架能够处在层压梁底部,从而保障建筑以良好的光束位置精度。
2.3加强模板支撑
模板的支撑稳固是使叠合板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想获得更稳定的叠合板,就需要将模板的支撑点加强,但是在加强模板支撑时该注意墙板的里外两侧,利用发泡剂填充外墙板,内墙板进行进一步的支撑点加固,确保整个模板的内部和外部两侧的受力需要得到满足。在整个加固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卫生间的建筑,让整个建筑施工更符合整体需要,更重要的是在故模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整体墙面的垂直调整,避免出现受力不均的现象发生。
3预制装配式隔墙板及叠合板安装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在安装施工开始前,要先检查构件的质量、型号和数量等,并疏整扶直所有连接筋、预埋件和板外插筋,将浮浆清理掉,清理干净预制板墙的安装面。在对基面墙板表面预留插筋进行检查时,要确保位置偏移量小于±10mm。根据坐标,用经纬仪定出横、纵轴方向各一条;栋设标准水平点1-2个,控制预制墙板的标高准确性。基于控制水平线和控制轴线,依次放出墙板的横、纵轴线、门洞口位置线、墙板两侧边线和节点线等。在安装好预制墙板后,在墙板顶部抄平弹线、铺找平灰饼。在对预制墙板进行吊装时,保证起吊就位垂直平稳,水平面和吊具绳的夹角大于60度,使用缓冲块的方式,以此保护墙板下边缘角部,避免破损现象的出现。在浇筑商品混凝土前,必须清理干净楼板表面和墙体构件内部空腔,此外还要用水将墙板内表面进行湿润处理。在浇筑施工前,一定要进行分层浇筑振捣,使用Φ30mm的微型振捣棒振捣商品混凝土。还要确保墙体预制板和现浇商品混凝土充分粘结[2]。在浇灌商品混凝土时,必须重点把握商品混凝土对钢筋的覆盖情况和正确浇筑位置。在预制构件接结节点和接缝完成浇筑后,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清理和刮平操作。拆除装配固定件后,在确保商品混凝土达到相应强度后,才能将装配支撑拆除掉。
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只有不断的适应技术的变化,培养出优质的专业人才,才能够确保企业的竞争力。从两方面来说,企业或者集体在对于承包建筑方面的事务时,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以及技术材料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对于从事建筑装修方面的施工人员,要积极学习并熟练掌握新的技术流程,才能保障像预制装配式墙板及叠合板的安装施工这类新型技术够在质量和速度上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樊娟莉.轻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墙板的综合性能分析[D].长安大学,2017.
[2]吴胜海.探究预制装配式墙板及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J].装饰装修天地,2019,(1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