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特色产业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持久动力。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快特色小(城)镇及美丽乡村建设,引导特色产业进驻乡村,调整乡村产业结构,提高乡村居民收入,取得的较大成绩。但由于各区域在区位条件、环境因素、产业发展理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西部边远地区产业特色不突出、规模化程度低、缺乏精品产业等问题严峻。鉴于以上产业发展特征,本文通过对新疆和田市玉龙喀什镇产业发展现状的进行实地踏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玉龙喀什镇重点发展玉石、核桃、桑蚕、食用玫瑰花、 维药、地毯等六大特色产业及各类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试图通过对和田市玉龙喀什镇这一特殊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研究,为类似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指导。
关键字: 玉龙喀什镇、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指导
一、研究背景
玉龙喀什镇因玉龙喀什河而得名,位于和田市区东部,玉龙喀什河东岸,西与和田县隔河相望,北与吉亚乡为邻,东南两面与洛浦县布亚乡相接壤,区位优势明显。玉龙喀什镇对外交通主要为东西向的省道326(东至洛浦县,西至和田市)和南北向的阿和公路(南起和田市,北至阿拉尔市),是和田市的东面门户,对外交通条件优越。
该镇素有“地毯之乡”的美誉,手工业主要以地毯业、刺绣、小花帽制作为主。现有龙头企业纳克西湾地毯厂1家,村级地毯加工厂3家,钢结构扶贫地毯架592台。每年全镇生产地毯2.3万多平方米。年创收1500万元,特别是每年一届的“和田玉石文化旅游节暨中国手工羊毛地毯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带动了全镇地毯业的发展。
玉龙喀什镇玉龙喀什河东岸多产羊脂玉,自古以来采玉人络绎不绝。史料记载,清代乾隆年间已有人在此开采贡玉。和田玉龙喀什河的美玉闻名全世界,玉龙喀什镇被称为“玉石之乡”。
二、存在的问题及阶段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一产所占产业比重大,人均耕地较少,难以形成成规模化发展
玉龙喀什镇以农牧业为主,农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较大。种植业主要由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核桃、红枣等经济作物以及蔬菜类作物构成。玉龙喀什镇耕地面积较少,镇总面积39.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13.33公顷,占总面积的28%,人均耕地面积0.05公顷。耕地资源匮乏,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而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即使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粮食总产量也难以实现较大增长。
.png)
图1-1 三次产业产值及比重 (单位:万元)
2、二产主要以地毯等轻工业产业为主,集聚效益低,带动力不足
玉龙喀什镇有纳克西湾手工羊毛地毯厂、友谊制氧厂、塔里木加气站、和田地区地毯厂等4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同时还有一些小型的面粉厂、榨油厂。产业集聚效益低,带动力不足。其中,发展较好的企业为地毯厂,其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但均处于订单式生产,很少主动去寻求市场。
3、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缺乏精品旅游服务项目
玉龙喀什镇商业业态层次比较单一,主要有玉龙喀什路(省道326)两侧的沿街商业,支六路以东、美玉路以西、玉龙喀什路以南、南环路以北的巴扎(农贸市场),镇区西南部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和玉龙喀什河以东进入镇区沿线的玉石交易商铺。
(二)产业所处阶段分析
玉龙喀什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453.5万元,第二产业2194.6万元,第三产业3240.2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8:17:25,综合玉龙喀什镇产业结构以及现状主导产业,玉龙喀什镇处于以农牧业为主的低开发经济社会,工业发展基础薄弱,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在未来有极大的上升空间。
表1-1 玉龙喀什镇所处工业化阶段分析表
主要指标 工业化各阶段特征值 玉龙喀什镇特征值 玉龙喀什镇所处
工业化阶段
从表1-1可以看出,玉龙喀什镇还未进入工业化阶段,产业是以粮食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牲畜养殖、地毯加工等为主,玉龙喀什镇处于农牧业为主的低开发经济社会。
(三)小结
玉龙喀什镇存在产业基础薄弱;耕地资源不足,限制种植业发展;主导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支柱产业落后,制约产镇融合及经济外向性;产业带动人口转移力不足等问题。同时,第一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结构,难以实现玉龙喀什镇社会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难以促进劳动力转移,因此以第一产业为支撑,着力发展二三产业成为玉龙喀什镇产业发展大势所趋。
三、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一)玉石产业
1、和田玉市场分析
和田玉不但是中国玉材中的精品,更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田玉,就没有灿烂辉煌的中国玉器和悠远深厚的中国玉文化。随着东西文化交流及和田玉品质较高,和田玉越来越为国际地质界、收藏界重视和青睐,优质和田玉原石及玉雕精品由于资源稀缺,收藏价值极高,价位逐年攀升,市场前景广阔。
2、玉龙喀什河—协调发展两岸玉石产业
玉龙喀什河源于漭漭昆仑山,流入塔里木盆地后,与喀拉喀什河汇和成和田河,河流长325公里,有不少支流,流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河里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自古以来是和田出玉的主要河流,其中尤以出产羊脂玉而闻名于世。玉龙喀什镇与和田市隔河相望,都以发展和田玉产业为重点产业,因此,做好两岸和田玉产业发展规划,划定玉石产业发展核心区,协调核心区内两岸玉石产业业态,深度挖掘和田玉文化。
3、玉石产业发展方向
依托玉龙喀什河丰富的原石材料及源远流长的玉石文化,将玉产业打造成玉龙喀什镇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1)精品化、高端化
针对优质原石资源的稀缺性,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将其艺术价值充分发挥;
提升玉雕创作、销售产业业态的档次,与精品玉雕形象、工艺大师的需求等相匹配;
针对高端需求,营建典型空间,承载大师工作室、精品玉雕展销等产业的空间需求。
(2)定制化、智能化
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将电脑雕刻技术运用到玉雕生产创作中,尤其针对低端石材生产加工环节;根据客户个性需求,提供定制服务,可以引入工业4.0智能化定制加工、原石定制加工,根据客户的需求喜好生产;加强玉雕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展。
(3)特色化、品牌化
打造本土玉石品牌,从选矿、到技艺、到成品进行立体化保护,以强化品牌形象,如保护传承玉雕技艺、建设玉雕博物馆、精品馆等;将玉石产业的发展、玉石文化的传承与城镇发展相融合,真正体现特色小镇的特色所在。
(4)规模化、三产化
对现有玉石产业空间进行整合、归并,实现规模化,和在空间上的有序分布;加强玉石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增加互动体验环节,真正使游客能够感受是玉石文化,产生共鸣;加强玉雕服务空间的建设,提升玉雕相关的生产性服务。
(5)延长玉石产业链,强调产业向上、向下的延伸,强化玉石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并产生新的业态
?就发展而言,强调从价值链低端(原石交易)向“设计、研发、营销”等价值链高端质量提升转变
? 就功能辐射而言--由单纯的产业功能向综合的“旅游+”、“文化+”、“创意+”、“互联网+”功能叠加转变
?就品牌运营而言—从传统的采挖区、交易区向国际商贸基地、高端品牌发源地引领转变
.png)
图3-1 玉石纵向产业链
.png)
图3-2玉石横向产业链
(二)核桃产业
玉龙喀什镇农牧业资源丰富,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核桃、红枣等,其中,核桃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达1000公顷,是农牧民主要增收方式之一,但核桃销售模式单一,附加值较低。主要发展方向:
(1)成立合作社,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推进农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整合周边乡镇的同类产品资源,延长产业链,形成种植、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
图3-3 核桃产业链
来源:作者自绘
(2)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指依托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的一种模式,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以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玉龙喀什镇可发展的林下(核桃)经济有以下几种模式:
林粮模式:在核桃树下可以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但要注意与核桃树之间的距离。
林菜模式:在核桃树下可种植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年亩年纯收入可达1200-2500元左右。
林禽模式:在核桃树下种植少量的牧草或者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养殖和田黑鸡、鹅等家禽,核桃林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不易生病,十分利于家禽的生长。家禽吃草吃虫,粪便肥林地,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
(三)蚕桑产业
和田蚕桑养殖历史悠久,玉龙喀什镇的库提其村,维吾尔语,意为“养蚕村”,据说这一代是养蚕最早的地方。玉龙喀什镇有一个地区桑蚕研究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所记“传丝公主”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和田作为丝路绢都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悠久历史。 因此,应植入蚕桑养殖业使其成为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之一,未来发展方向:
采用集中养殖及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养殖的方式,由蚕桑研究中心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及养殖指导并对桑蚕产品研发,由合作社对桑蚕产品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待形成一定规模时可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向蚕桑产品精深加工及蚕桑休闲、体验游方向发展。
图3-4 蚕桑产业链
.png)
来源:作者自绘
(四)维药产业
维吾尔医医药在中西医药、藏药界等领域颇有盛名,对治疗肝胆疾病、消化顽疾及糖尿病、血管硬化性心脏病等有显著疗效,据初步统计,和田地区现有维吾尔药材1300多种,其中:植物药1000多种、矿物药80多种、动物药50多种。和田维吾尔医学是传统维吾尔医学的重要发源地。1989年在和田建立的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是全国唯一的一所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已成为全国最大和最系统的维吾尔医学人才培训中心。玉龙喀什镇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引进维吾尔维吾尔医药原材,积极培育这一特色产业。发展方向:
(1)建立维吾尔医院种植示范园,引进和培育维吾尔医药原材料
从新疆等其他地区引进维吾尔医药原材料,在玉龙喀什镇进行种植;建立维吾尔医院种植示范园,进行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种植。充分利用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这一资源,将示范园区打造成集种植、培育、研发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
(2) 研发本地的医药产品,打造本土品牌
综合利用现已有的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维药交易中心等优势资源,联合国内外知名医药研究机构,结合本地维药种植情况,整合区域内维药资源,研发本地医药产品,打造本土品牌。
(3)研发维吾尔医药保健品及养生餐,延长产业链
积极研发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心血管病防治、抗癌、护肝补肾、减增肥等功效的维吾尔医药保健品;结合旅游业开发具有美容护肤、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的养生餐,研发维吾尔医药产业链。
(五)食用玫瑰花种植业
由于玫瑰花含丰富的维生素A、C、B、E、K,以及单宁酸,能改善内分泌失绸,对消除疲劳和伤口瘀合也有帮助。调气血,调理女性生理问题,促进血液循环,美容,调经,利尿,缓和肠胃神经,防皱纹,防冻伤,养颜美容等功效就有很强的美容价值,同时具有药用价值据《金氏药帖》、《纲目拾遗》记载玫瑰花的蒸馏液能治肝气、胃气、和血平肝,养胃,宽胸,散郁、点酒服等功效。玫瑰花浑身是宝,叶子和花还是天然的燃料,玫瑰花花色鲜艳,能气味清香,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发展方向:
(1)绿色化、品质化
玫瑰花种植业与畜牧养殖业联合发展,积极探索种养结合、绿色发展路径,从源头保障玫瑰花品质,迎合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
(2)创新化
玫瑰花产业发展要有一定的创新,积极研究用玫瑰花叶及花等制成天然染色剂,与地毯上色或艾德莱斯绸上色部分相结合,创造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品。
(3)产业化
延长玫瑰花种植产业链,深度挖掘玫瑰花蕴含的文化价值,玫瑰花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可逐步向婚纱拍摄、玫瑰乐园等休闲旅游方向发展。
(4)加快“三品一标”认证
积极发展“三品一标”产品,出台“三品”基地创建标准,鼓励和支持农业合作社创建“三品基地”,实现优质优价,用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树立品牌形象。
通过推进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 “三品一标”的认证,“三品”农产品具有优异的品质,独特的商品标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及附加值。
表3-1“三品”农产品相关要求表
.png)
(六)地毯产业
玉龙喀什镇现状地毯产业实力雄厚,现有一龙头企业——纳克西湾地毯厂,已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每年销售地毯约3000万平方米左右,50%销往新疆区内,30%销往国内,20%销往国外。其中国内主要销往东北地区(黑龙江)、北京及上海;国外主要销往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和土耳其。
玉龙喀什镇生产的地毯种类主要有羊毛地毯、丝绸地毯、丝毛合制地毯;羊毛地毯为本厂主要生产种类。地毯的生产方式为纯手工制作,每年地毯产业总收入约1500万左右。 发展方向:
(1)高端定制
针对高端企业或个人客户需求,提供定制服务;提升地毯制作工艺、强化地毯图案创作,加强与大师合作,树立精品地毯形象。
(2)打造本土品牌
做强做大“纳可西湾”地毯品牌,从地毯原料选择,到制作过程,再到最后成品销售进行保护,可设立展示馆进行展示。
(3)地毯文化观光旅游
对现有地毯产业进行整合,实现规模化,和在空间上的有序分布;加强地毯产业与观光旅游的结合,增加DIY等体验环节。
四、结语
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特色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广大农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根本保证。
1、玉龙喀什镇应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紧抓我国“文化强国”战略,在做好基础产业的前提下,深挖产业文化内涵比如玉石产业、民族手工艺制作产业。
2、做大做强、做精做细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为玉龙喀什镇全面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3、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并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各级政府应通力合作,积极探索发展方式,全方位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4、玉龙喀什镇特色产业的打造与发展将为西部类似地区产业发展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晓宇,魏玉杰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村一品”特色乡村设计研究——以合肥新街社区为例[J],2019年第09期,农家参考。
[2]熊长江、赵向豪、姚娟.边境贫困县特色产业扶贫的经济效应研究——以阿合奇县沙棘产业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3]谢迎乐,刘少和.“特色产业+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产业体验化升级路径模式研究——以我国观光-休闲-创意农业、观光工厂、休闲商业商圈为例[J], 2019年第3期,江苏商论.
[4]戴鲁宁,单卓然.“特色小城镇”的就业效能:特征与反思——基于国家首批127个特色小城镇的实证分析[J],2019年第3期71-81,小城镇建设.
作者简介:孔维巍,女,新疆霍城人,昌吉学院中文系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文化。
胡金玉,女,新疆昌吉人,昌吉学院中语系教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